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创业能力培养逐渐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我们要积极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破解,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着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困境破解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一种通过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本领、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促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大力鼓励。但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还面临许多困境,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创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抉择,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受到各种条件制约,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1.思想重视不够。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它需要学校投入相对大量的资源,以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施。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高职院校即使开展了创业教育,也仅限于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进行简单介绍而已,而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缺乏保证,致使创业教育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中途而废。
2.师资队伍薄弱。创业教育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并重的教育,它不仅需要教育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正确的职业观念。创业涉及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所在行业的技术技能,还涉及工商、金融、税务等专业经验,这些技能与经验一般教师很难全部具备。从社会经验的角度看,大学生创业要处理好创业团队内部与外部人际关系,内部人际关系在没有利益直接冲突情况下较易处理,一旦涉及利益冲突,处理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外部人际关系主要指与客户、供应商、政府、社会其他相关团体关系,这些关系处理起来就更为困难。由于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寡浅、社会经验不足,使得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书本和空洞的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不明显。
3.教育目标偏离。有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缺乏对创业市场的充分了解,脱离现实生活,不少学生觉得创业离自己很遥远,学习劲头不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大学生创业仅凭心血来潮,缺乏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对资金、项目(产品或服务)、人才评价不足,对客观经济规律把握不透,使得好多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白白丢失发展机遇,创业经常处于一种“走钢丝”的状态,很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教学内容片面。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多数都是流于形式,他们更多的只是重视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创业意义的描述、创业者素质等方面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心里想创业,但又不知从何着手。由于大学生的创业经营理念和手段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5.实践基地缺乏。许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没有创业基地,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离开了创业实践活动,只能在“黑板上生产”、在“书本里经营”、在“课程中交往”,由于实践基地的缺乏,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形成只能是纸上谈兵。
6.创业信心不足。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虽有创业的要求和欲望,但缺乏敢于冒险、善于沟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乐观豁达等优良品质,创业信心不足。据调查,有95%的高職大学生想过个人创业,然而他们却一直在等待,等待所谓创业机会的到来。还有的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创业心态,一直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摇摆。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困境的破解策略
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自觉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对策,认真破解创业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1.提升教师素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习动机的最适宜的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依靠富有成效的教育成绩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优秀创业者事迹报告、各种创业技能竞赛、创业沙龙等方式,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全新教育体系。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多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以创业学以及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体的相关课程,使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要把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深入了解。
3.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教育要采用开放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要共同参与探索知识,要从过去的积累知识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转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创业竞赛和创业交流活动,如开展大学生课外创业成果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大学生的强烈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 4.拓宽教学渠道,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实践、强体验、求内化。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的评价重点不在于教材知识,而是在于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要在实习环节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建设各种创业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高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这对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5.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创业能力。创业不是简单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行动,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只要学校教育能够为青年们建立一个既能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有适应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年轻一代迟早会克服自身观念和行为的种种病态和弱点,最终会朝着有益于社会文化的方向发展”。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必须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创业要素进行组合,并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切实提高大学生把握机遇的能力、信息获取加工处理的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
6.强化意志磨练,培养创业品质。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要磨练大学生经受挫折的勇气,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良好精神,脚踏實地、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品质。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学生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才会突破常规,创业才有可能成功。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创业成功方法讲座,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品质和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
当今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减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真正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破解,从而保证创业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96.
[2]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0.
[3]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困境破解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一种通过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本领、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促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大力鼓励。但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还面临许多困境,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创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抉择,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受到各种条件制约,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1.思想重视不够。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它需要学校投入相对大量的资源,以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施。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高职院校即使开展了创业教育,也仅限于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进行简单介绍而已,而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缺乏保证,致使创业教育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中途而废。
2.师资队伍薄弱。创业教育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并重的教育,它不仅需要教育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正确的职业观念。创业涉及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所在行业的技术技能,还涉及工商、金融、税务等专业经验,这些技能与经验一般教师很难全部具备。从社会经验的角度看,大学生创业要处理好创业团队内部与外部人际关系,内部人际关系在没有利益直接冲突情况下较易处理,一旦涉及利益冲突,处理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外部人际关系主要指与客户、供应商、政府、社会其他相关团体关系,这些关系处理起来就更为困难。由于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寡浅、社会经验不足,使得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书本和空洞的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不明显。
3.教育目标偏离。有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缺乏对创业市场的充分了解,脱离现实生活,不少学生觉得创业离自己很遥远,学习劲头不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大学生创业仅凭心血来潮,缺乏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对资金、项目(产品或服务)、人才评价不足,对客观经济规律把握不透,使得好多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白白丢失发展机遇,创业经常处于一种“走钢丝”的状态,很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教学内容片面。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多数都是流于形式,他们更多的只是重视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创业意义的描述、创业者素质等方面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心里想创业,但又不知从何着手。由于大学生的创业经营理念和手段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5.实践基地缺乏。许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没有创业基地,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离开了创业实践活动,只能在“黑板上生产”、在“书本里经营”、在“课程中交往”,由于实践基地的缺乏,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形成只能是纸上谈兵。
6.创业信心不足。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虽有创业的要求和欲望,但缺乏敢于冒险、善于沟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乐观豁达等优良品质,创业信心不足。据调查,有95%的高職大学生想过个人创业,然而他们却一直在等待,等待所谓创业机会的到来。还有的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创业心态,一直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摇摆。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困境的破解策略
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自觉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对策,认真破解创业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1.提升教师素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习动机的最适宜的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依靠富有成效的教育成绩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优秀创业者事迹报告、各种创业技能竞赛、创业沙龙等方式,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全新教育体系。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多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以创业学以及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体的相关课程,使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要把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深入了解。
3.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教育要采用开放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要共同参与探索知识,要从过去的积累知识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转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创业竞赛和创业交流活动,如开展大学生课外创业成果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大学生的强烈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 4.拓宽教学渠道,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实践、强体验、求内化。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的评价重点不在于教材知识,而是在于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要在实习环节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建设各种创业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高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这对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5.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创业能力。创业不是简单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行动,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只要学校教育能够为青年们建立一个既能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有适应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年轻一代迟早会克服自身观念和行为的种种病态和弱点,最终会朝着有益于社会文化的方向发展”。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必须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创业要素进行组合,并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切实提高大学生把握机遇的能力、信息获取加工处理的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
6.强化意志磨练,培养创业品质。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要磨练大学生经受挫折的勇气,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良好精神,脚踏實地、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品质。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学生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才会突破常规,创业才有可能成功。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创业成功方法讲座,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品质和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
当今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减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真正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破解,从而保证创业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96.
[2]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0.
[3]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