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很+反义形容词”结构模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先对“不很 好”和“不很 坏”两个短语作一研究。
  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经常用到两个短语——“不很好”和“不很坏”。它们包含多个层次的意思。语言环境的变化决定着它们意思层次的变化。
  
  一、多层次意思的静态分析
  
  “不很好”和“不很坏”包含了哪些层次的意思呢?我们先将“好”和“坏”这两个词作一剖析。
  粗略地讲,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可以用“好”和“坏”这两个词来表示,可图示为:
  
  
  在“好”之前加上程度副词“很”字,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则可以变为用“很好”和“非很好”(不很好)来表示,可图示为:
  
  
  在“坏”之前加上程度副词“很”字,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则可以变为用“很坏”和“非很坏”(不很坏)来表示,可图示为:
  
  
  综合图二、图三,可得图四:
  
  
  从图四可以看出,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大致可以用四个层次的意思来表示:
  A——很好
  B——好(除去“很好”和广义的“坏”〈含C和D〉,为一般的“好”)
  C——坏(除去“很坏”和广义的“好”〈含A和B〉,为一般的“坏”)
  D——很坏
  进一步研究图四,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很好”所表示的意思不只是定位在“好(B)”这一层次上,它还包含了“坏(C)”以及“很坏(D)”的意思;“不很坏”所表示的意思不只是定位在“坏(C)”这一层次上,它还包含了“好(B)” 以及“很好(A)”的意思。它们的静态意思可定位为:
  不很好=“好(B)”或“坏(C)”或“很坏(D)”
  不很坏=“坏(C)”或“好(B)”或“很好(A)”
  
  二、多层次意思的动态分析
  
  (一)自称定位
  模型1 :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很好。”自称者:“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很好(A)。(若没有其他“不好”事实的说明,则其意思只表示客套式的谦逊,没有否定“很好”的意思。)
  结论Ⅱ:不很好=好(B)→坏(C)→很坏(D)。(若有“不好”事实的说明,则表明自称者有意要校正评述者的评述,其意思随“不好”事实的增加而向趋坏方向变化。)
  说明:结论Ⅰ中“不很好”的意思已经突破静态定位中“不很好”所包含的三个意思层次范围。
  模型2: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好。”自称者:“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好(B)。(若没有“不好”事实的说明,则是以否定更好层次意思的方式来表示对低一层次意思的肯定。)
  结论Ⅱ:不很好=坏(C)→很坏(D)。(若有“不好”事实的说明,则其意思随“不好”事实的增加而向趋坏方向变化。)
  模型3 :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很好。”自称者:“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很好(A)。(若无事实说明,则是以否定“坏”的方式来表示一种肯定“好”的意思,即以轻描淡写的口吻顺势肯定对方的评述。)
  结论Ⅱ:不很坏=好(B)→坏(C)。(若要校正对方的评述,则需有“不好”事实的说明。随“不好”事实的增加,其意思向“好”或“坏”这一趋坏方向变化。)
  模型4: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好。”自称者:“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好B)。(若无事实说明,则是以否定“坏”的方式来表示一种肯定“好”的意思。)
  结论Ⅱ:不很坏=很好(A)。(若有事实说明,则其意思随“好”的事实增加,趋向于比“好”更高的意思层次。)
  坏(C)。(随“不好”事实的增加,其意思趋向于比“好”更低的意思层次。)
  说明:被评述为“好”时,自称“不很坏”,在表意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析模型1-4,可以得出以下两条规律:
  第一,被评述为“好”或“很好”时,自称“不很好”或“不很坏”而无其他事实说明,那么自称所表达的意思即等同于评述者的评述。
  第二,自称“不很好”或“不很坏”而有其他事实说明,则其意思随着“好”的事实说明的增加,向趋好方向变化,“好”的事实越多,趋好程度越深;随着“不好”事实说明的增加,其意思向趋坏方向变化,“不好”事实越多,趋坏程度越深。
  模型5 :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坏。” 自称者:“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坏(C)。(若无事实说明,即顺着评述者思路默认。)
  结论Ⅱ:不很好=好(B)。(若有事实说明,则意在校正评述者的评述。随“好”的事实增加,其意思趋向于比“坏”更好的意思层次。)/很坏(D)。(随“不好”事实的增加,其意思则趋向于比“坏”更坏的意思层次。)
  说明:被评述为“坏”时,自称“不很好”,在表意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模型6: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很坏。” 自称者:“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很坏(D)。(若无事实说明,即顺着评述者思路默认。)
  结论Ⅱ:不很好=坏(C)→好(B)。(若有事实说明,
  则意在校正评述者的评述,其意思随“好”的事实增加而向趋好方向变化。)
  模型7: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坏。” 自称者:“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好(B)。(校正评述者的评述。若无“好”的事实说明,则表明对评述者的否定力度不大,其意思定位于趋好方向与“坏”邻近层次的“好”。)
  结论Ⅱ:不很坏=很好(A)。(若有“好”的事实说明,则随着“好”的事实增加,否定力度加大,其意思趋向于“很好”这一意思层次。)
  模型8:评述者:“你(或你所属的事物)很坏。” 自称者:“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坏(C)。(直面对评述者进行否定。若无其他事实说明,则表示只否定深层次的“坏”〈D〉。)
  结论Ⅱ:不很坏=好(B)→很好(A)(随好的事实增加而向趋好方向变化。)
  分析模型5-8,可以得出以下两条规律:
  第一,被评述为“坏”或“很坏”时,自称“不很好”而无其它事实说明,其意思等同于评述者的评述;自称“不很坏”而无事实说明,自称的意思等同于趋好方向与评述者的评述邻近层次的意思。
  第二,被评述为“坏”或“很坏”时,自称“不很好”,入题比较自然,但因为顺着评述者的思路而评述,所以校正对方评述有一定难度,校正结果也不会达到最理想层次“很好”(A)。自称“不很坏”,入题相对,留有更广的意思区域来校正对方的评述。
  (二)他称定位
  模型1: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很好。” 乙:“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好(B)。(意在校正甲的评述。若无其他“不好”事实的说明,则表明校正力度不大,其意思相当于“很好”趋坏方向邻近层次的意思“好”。)
  结论Ⅱ:不很好=坏(C)→很坏(D)。(随不好事实的增加而向趋坏方向变化。)
  模型2: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好。” 乙:“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坏(C)。(旨在校正甲的评述。若无“不好”事实的说明,则表明校正力度不大,其意思相当于“好”趋坏方向邻近层次的意思“坏”。)
  结论Ⅱ:不很好=很坏(D)(随“不好”事实的增加,其意思向更加趋坏的方向变化。)
  模型3: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很好。” 乙:“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很好(A)。(若没有“不好”事实的说明,则是以一种否定“坏”的方式来表示肯定对方的意思,是一种委婉的附和。)
  结论Ⅱ:不很坏=好(B)→坏(C)。(若有“不好”事实的说明,则表明要校正甲的评述。随“不好”事实增加,其意思向趋坏方向变化。)
  模型4: 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好。” 乙:“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好(B)。(若无其他事实说明,即以否定“坏”的方式表示肯定对方的评述。)
  很好(A)(若有其他事实说明,则随着“好”的事实增加,其意思趋向于“好”的更高层次。)
  结论Ⅱ:不很坏=坏(C)(随“不好”事实的增加,其意思趋向于“好”的更低层次。)
  说明:被甲评述为“好”时,乙说“不很坏”,在表意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析模型1-4,可以得出以下两条规律:
  第一,当某一个体或其所属事物被甲评述为“很好”或“好”时,乙说“不很好”,若无“不好”事实说明,其意思等同于趋坏方向与甲的评述邻近那个层次的意思。乙说“不很坏”,若无“坏”的事实说明,其意思相当于甲的评述。
  第二,当某一个体或其所属事物被甲评述为“很好”或“好”时,乙用“不很好”或者“不很坏”来评述,若有“不好”事实的说明,则随“不好”事实的增加,其意思进一步向趋坏方向变化。
  模型5: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坏。” 乙:“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坏(C)。(若无其他事实说明,则是以否定“好”的方式来表示肯定对方的意思,是一种附和。)
  结论Ⅱ:不很好=好(B)。(若有事实说明,则表示要校正对方的评述。随“好”的事实增加,其意思向趋好方向变化。)
  很坏(D)。(随“不好”事实的增加,其意思向趋坏方向变化。)
  说明:被甲评述为“坏”时,乙说“不很好”,在表意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模型6: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很坏。” 乙:“不很好。”
   结论Ⅰ:不很好=很坏(D)。(若没有其他事实说明,则是一种附和。)
   结论Ⅱ:不很好=坏(C)→好(B)。(若有事实说明,则表示要校正对方的评述,随“好”的事实增加,其意思向趋好方向变化。)
  模型7: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坏。” 乙:“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好(B)。(若没有其他事实说明,则否定力度不大,其意思相当于“坏”趋好方向邻近那个层次的意思“好”。)
  结论Ⅱ:不很坏=很好(A)。(随“好”的事实增加,其意思向趋好方向变化。)
  模型8:甲:“那人(或其所属事物)很坏。” 乙:“不很坏。”
  结论Ⅰ:不很坏=坏(C)。(是对甲的否定。若无其他事实说明,则表示否定力度不大,其意思相当于“很坏”趋好方向邻近那个层次的意思“坏”。)
  结论Ⅱ:不很坏=好(B)→很好(A)。(若有“好”的事实说明,则随着“好”的事实增加,其意思向趋好方向变化。)
  分析模型5-8,可以得出以下两条规律:
  第一,若某一个体或其所属事物被甲评述为“坏”或“很坏”时,乙说“不很好”而无其他事实说明,则其意思相当于甲的评述。乙说“不很坏”,而无其他事实说明,其意思相当于趋好方向与甲的评述邻近那个层次的意思。
  第二,若某一个体或其所属事物被甲评述为“坏”或“很坏”时,乙用“不很好”来评述,一般来说,是顺着甲的评述的一种附和,但也随好的事实增加而向趋好方向变化。乙用“不很坏”来评述,是逆着对方评述的一种否定,它的可变层次较广,可以随着“好”的事实增加,而到达“很好”这一层次。
  根据上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自称时,不管被评述为四个意思层次中的哪一个层次,用“不很好”来表示,既顺应对方,显得大度自然,又能在大多数意思层次进行比较自由地定位,但是容易给对方留下更多的趋坏方向变化的机会。用“不很坏”来表示,被评述为“很好”或“好”时,是一种自信的肯定,断绝了对方评述可能趋坏变化的机会;被评述为“坏”或“很坏”时,是一种直接而又明确地对对方评述的校正,它可以通过事实,达到趋好方向的任何一个意思层次。
  第二,他称时,当被甲评述为“很好”或“好”时,乙用“不很好”评述,否定较为直接,其意思可定位于趋坏方向任何一个层次;乙用“不很坏”评述,顺应对方,但也可对其评述进行校正。当被甲评述为“坏”或“很坏”时,乙用“不很坏”评述,否定较为直接,其意思可定位于趋好方向任何一个层次;乙用“不很好”来评述,顺应对方,但也可对其评述进行校正。
  第三,自称或他称时,随着“好”的事实说明的增加,“不很好”和“不很坏”的意思向趋好方向变化,随着“不好”事实说明的增加,它们的意思向趋坏方向变化。
  总之,对人或事物的满意程度进行评述,一般情况下,既可选择“不很好”来表达,也可选择“不很坏”来表达。为了评述准确而有效,我们应该根据“不很好”或“不很坏”表意上的一些规律,结合评述时的语言环境,对其作出恰当选择。
  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很” “互为反义的形容词”(题目中简称“反义形容词”),在多层次意思及其定位方面,与“不很好”与“不很坏”的多层次意思及其定位具有相同的规律。
  附:动态意义定位综合图(此图适合“不很” “反义形容词”的多层次意思及其定位。)
  
其他文献
一、(xβ)′=βxβ-1底变指常好求导,右耳脱落往前靠;生命旺盛无与比,长出新耳变小了.说明:第一句中的“底变指常”指的是幂函数;第四句中的“新耳变小”指的原指数β变小为(
查明死因是病理及法医尸解的任务之一。按理,凡死亡的机体通过系统解剖、全面观察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都应明确死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在条件较好的医学院校或法医检验中心
天然大理石大多属于沉积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形成与放射性没有直接关联。石材工程应用涉及两大标准,其中《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没有要求检测大理石放射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探索用针灸配合抢救心脑血管急病、急腹症、急性传染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大了针灸治疗范围,文献报道很多。据统计,对针灸可治临
2016年10月17日,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北部港口的管廊在施工时发生爆炸,继而引发火灾,被烧的管廊中包括含有乙烯和丙烯产品的管道。火灾导致2套蒸汽裂解装置因为原料供应中断而停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元代文人画李泽厚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最
外墙材料在保证建筑物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不受天气等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经济与美观。 欧美一些国家自40年代起,就己开发出一种实用、经济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和普及,各学科在其引导和推动下开始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高校课堂极力的追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护理工作是医院运行系统的分系统,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我们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对护理系统的要素及运行过程,加以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