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硅油散联合聚乙二醇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而肠道的清洁程度是结肠镜检查成败的关键。选择一种好的肠道准备方法能改善镜检医师的视野,减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结束后的腹胀等不适。我院近来在肠道准备时使用二甲硅油散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痔疮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0%,并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而其中内痔约占90%。内镜治疗因操作灵活、高效,改变了以往内痔手术的盲目结扎、注射,避免了因不当切除而引起的大出血、肛门失禁、组织坏死等诸多并发症,故备受人们期待。本院行内镜下内痔套扎治疗50例,报道如下。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是一种慢性食管炎病变,常由于食入含有致敏原的食物所致,主要病理学表现为食管壁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急症,其中又以消化性溃疡出血(peptic ulcer bleeding,PUB)最为常见。目前认为,内镜止血是PUB治疗的基本,而药物治疗(抑酸剂)对进一步提高内镜治疗的疗效、降低再出血风险、减少输血量、避免有创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用于PUB患者高风险出血
近年来,随着肠内营养学的发展,临床上需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逐渐增多。常规方法、X线透视下或胃镜下异物钳辅助法直接放置空肠营养管,患者所受痛苦大、耗时长、效果差,而我院采用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改良方法,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与大肠癌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内镜处理,可降低大肠癌发生率。我们通过黏膜染色加放大结肠镜观察共发现LST患者41例,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内镜下ERCP置入胆管支架治疗胆管梗阻、恢复胆汁引流,已成为治疗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对少数由于各种原因致使ERCP乳头插管不成功或虽然ERCP乳头插管成功但选择性胆管插管不成功的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ephy,PTC)与ERCP对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这部分患者的胆道微创治疗成为了可能。现报道如下。
胃息肉主要由胃黏膜上皮或间质成分增生而成,其症状不明显,病因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不易,常因其他疾病行胃镜检查时偶被发现。胃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可酌情给予适当治疗,但关于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争议较大,国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和标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采用内镜对653例胃息肉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患者女,56岁,因上腹痛5年入院。患者7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胀痛,多持续数分钟,有时达数小时,可自行缓解,多于餐后出现。
患者男,66岁,无明显诱因上腹痛15d,CT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入院拟行ERCP取石治疗。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除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7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行POEM手术。记录术前吞咽困难评分、术后并发症及近期远期疗效。结果7例患者POEM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6~113min,平均(73±ao)min。术后除2例出现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经内科治疗后痊愈,余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7例患者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