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老师极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用精彩的导入点燃学习兴趣
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可用如下导入法:
1.悬念法设置法。
初中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积极地心里因素,设置悬念。如在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多少奖牌?”学生会异口同声地答道:“51块。”我紧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2.热点联系法。
如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国际禁毒日是那一天?毒主要指什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吸食毒品的危害?”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本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即‘鸦片战争’吗?这种引导使学生将现实社会生活中“毒品”这个敏感的、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即将学习的“鸦片战争”这个历史主题紧密结合起来,找准了落脚点,为学生继续探究埋下很好的伏笔。
3.增强直观法。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如我在上《秦朝的统一》这一课时,首先挂出一幅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描绘出他的外貌特征,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灭亡六国、统一全国的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秋一帝”,他究竟有何功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的统一》。图像与一个人的事迹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二、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形象的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教材属于通史体系,内容以概论性、介绍性的知识为主,课本中的知识只是梗概,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史实故事化,以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去形象表述,复原鲜活丰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插入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小故事,增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引发其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中,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质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面前一但出现问题,他们的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疑难,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从中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且经过努力,解决了疑难,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如评价秦始皇时向学生提出: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秦始皇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推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功不可没。所以一个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现象作深入的思考。
三、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往往源于对任课老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成为一个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教师,则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热爱教师职业和历史专业,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
教师应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与你一样对新世界、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着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历史教师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历史教师,我们也很难想象他(她)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有良好的口才,语言幽默、生动、风趣。
历史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讲授法为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无论传统教法还是现代教法,语言的幽默、风趣、生动,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3.要学会倾听、尊重、热爱学生。
倾听是表达尊重和理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如学生话没说完时,尽量克制对学生的感受做出冲动的判断,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谈话,做出语言反映时,要尽量平和、有耐性的复述学生的想法,不要急于评价和做结论。面对学生因紧张而答不出问题时,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批评学生时也要表现出尊重,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尊重老师呢。我们教师既教书又育人,除了传授知识外,我们还应时时处处关爱学生。因为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用精彩的导入点燃学习兴趣
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可用如下导入法:
1.悬念法设置法。
初中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积极地心里因素,设置悬念。如在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多少奖牌?”学生会异口同声地答道:“51块。”我紧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2.热点联系法。
如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国际禁毒日是那一天?毒主要指什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吸食毒品的危害?”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本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即‘鸦片战争’吗?这种引导使学生将现实社会生活中“毒品”这个敏感的、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即将学习的“鸦片战争”这个历史主题紧密结合起来,找准了落脚点,为学生继续探究埋下很好的伏笔。
3.增强直观法。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如我在上《秦朝的统一》这一课时,首先挂出一幅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描绘出他的外貌特征,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灭亡六国、统一全国的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秋一帝”,他究竟有何功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的统一》。图像与一个人的事迹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二、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形象的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教材属于通史体系,内容以概论性、介绍性的知识为主,课本中的知识只是梗概,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史实故事化,以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去形象表述,复原鲜活丰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插入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小故事,增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引发其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中,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质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面前一但出现问题,他们的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疑难,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从中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且经过努力,解决了疑难,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如评价秦始皇时向学生提出: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秦始皇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推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功不可没。所以一个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现象作深入的思考。
三、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往往源于对任课老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成为一个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教师,则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热爱教师职业和历史专业,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
教师应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与你一样对新世界、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着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历史教师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历史教师,我们也很难想象他(她)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有良好的口才,语言幽默、生动、风趣。
历史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讲授法为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无论传统教法还是现代教法,语言的幽默、风趣、生动,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3.要学会倾听、尊重、热爱学生。
倾听是表达尊重和理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如学生话没说完时,尽量克制对学生的感受做出冲动的判断,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谈话,做出语言反映时,要尽量平和、有耐性的复述学生的想法,不要急于评价和做结论。面对学生因紧张而答不出问题时,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批评学生时也要表现出尊重,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尊重老师呢。我们教师既教书又育人,除了传授知识外,我们还应时时处处关爱学生。因为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