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現阶段,引起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是大班级教学;其二是在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结合学生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一是根据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宿主。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是教学设计的知识基础,决定了教学设计中具体学科知识内容的结构和水平;各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方面有不同的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不同年龄段出发,并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现有水平和教学目的之间的距离有计划、有步骤地缩短,最后达到教学目的。三是当代的教学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强调教学中学生知识认知、情感、个性的发展,而不仅是单纯地知识的传授。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把握好了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使其全面发展。
2.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教学设计的主要部分,教师备课时的重点;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的主要途径。同时,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对教学效果有负面影响:一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长期使用不当的教学设计使整体教学质量低;二是课堂气氛低沉,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消极。
2.1 改善大班级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困境的要点
2.1.1 正确运用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又是组织大班级教学的好方法。英语教师大多都赞同这种教学活动方法,并且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活动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分组活动组织不当,反而成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阻碍,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作用。其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分组活动的理解有误或执行时对活动进程的掌控不当。仅仅注重分组活动的形式,而不是精髓,使其成为没有价值的形式。分组活动的重点是:学生在各组中应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在组中责任的划分要明确。
2.1.2 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由于认识到传统课堂管理重“静”带来的缺陷,于是新课程提出“动”的理念,即:“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以及新课程理念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课堂的动、静失衡,出现许多误区。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动静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必须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对学生有适当的约束,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而不乱,动而有序,将重心放在教学内容上,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大班级课堂管理的核心在于: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规则,一旦制定,坚决执行,彻底执行。
2.1.3 实施合作学习
大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要将学生人数作为优势进行合理利用,来平衡高、低水平学生之间的差距。
2.2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2.2.1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综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影响教学设计的学生心理发展主要因素有:一是小学生学习的特点。6、7岁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学习逐步取代游戏而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既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如: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又表现出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小学生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大多数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习兴趣所左右。其二,在小学时期,学生最初更多的是对学习过程、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有兴趣,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初步开始发展,并且前者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主要作用。对学科兴趣的分化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二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朱智贤发现,“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讲,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已有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不同学科、不同教材、教师的不同,使小学生思维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三是小学生言语发展、字词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语言发展的差异性由两个因素决定:字词本身的难度;语言对象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一致性的程度。四是评价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同时,自我评价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一是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学生对自我评价较为积极,反之则自暴自弃;其二是自我情绪体验;其三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来,库珀斯密思指出,高自我评价的孩子更富有创造性、自信,善于接受批评,学习成绩好。
2.2.2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是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避免歧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学生了解缺点和改进缺点的基础,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累积成功经验,建立自信。二是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难易适当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目前的心理发展水平,需要进行正确分析后,才有能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设计出难易适当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生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过程的步骤
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并完善学生心理信息资料: 一是在进行具体的英语教学设计之前要先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尤其是学生心理信息资料。内容包括: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特点、及规律,能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信息。其作用在于: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趋势,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形态,等等。从而为教师有效科教学设计提供最有用的线索,减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盲目性,使教师能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根据学生的信息资料设定教学活动,并时时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以配合学生的需求,使教学效果好。三是进行分组。在英语教学中,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将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一定要拘泥于一般课堂坐序。四是活动开始的前奏。分组后,简述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合作态度和沟通技能,做好活动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状态。重视评价方式。课堂活动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教学内容习的程度的方式,还是课堂纪录控制的重要的有效手段。评价方式可事先与学生一起制定,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来制定。
1.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结合学生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一是根据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宿主。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是教学设计的知识基础,决定了教学设计中具体学科知识内容的结构和水平;各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方面有不同的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不同年龄段出发,并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现有水平和教学目的之间的距离有计划、有步骤地缩短,最后达到教学目的。三是当代的教学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强调教学中学生知识认知、情感、个性的发展,而不仅是单纯地知识的传授。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把握好了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使其全面发展。
2.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教学设计的主要部分,教师备课时的重点;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的主要途径。同时,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对教学效果有负面影响:一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长期使用不当的教学设计使整体教学质量低;二是课堂气氛低沉,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消极。
2.1 改善大班级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困境的要点
2.1.1 正确运用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又是组织大班级教学的好方法。英语教师大多都赞同这种教学活动方法,并且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活动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分组活动组织不当,反而成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阻碍,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作用。其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分组活动的理解有误或执行时对活动进程的掌控不当。仅仅注重分组活动的形式,而不是精髓,使其成为没有价值的形式。分组活动的重点是:学生在各组中应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在组中责任的划分要明确。
2.1.2 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由于认识到传统课堂管理重“静”带来的缺陷,于是新课程提出“动”的理念,即:“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以及新课程理念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课堂的动、静失衡,出现许多误区。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动静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必须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对学生有适当的约束,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而不乱,动而有序,将重心放在教学内容上,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大班级课堂管理的核心在于: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规则,一旦制定,坚决执行,彻底执行。
2.1.3 实施合作学习
大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要将学生人数作为优势进行合理利用,来平衡高、低水平学生之间的差距。
2.2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2.2.1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综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影响教学设计的学生心理发展主要因素有:一是小学生学习的特点。6、7岁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学习逐步取代游戏而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既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如: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又表现出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小学生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大多数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习兴趣所左右。其二,在小学时期,学生最初更多的是对学习过程、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有兴趣,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初步开始发展,并且前者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主要作用。对学科兴趣的分化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二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朱智贤发现,“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讲,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已有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不同学科、不同教材、教师的不同,使小学生思维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三是小学生言语发展、字词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语言发展的差异性由两个因素决定:字词本身的难度;语言对象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一致性的程度。四是评价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同时,自我评价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一是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学生对自我评价较为积极,反之则自暴自弃;其二是自我情绪体验;其三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来,库珀斯密思指出,高自我评价的孩子更富有创造性、自信,善于接受批评,学习成绩好。
2.2.2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是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避免歧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学生了解缺点和改进缺点的基础,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累积成功经验,建立自信。二是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难易适当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目前的心理发展水平,需要进行正确分析后,才有能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设计出难易适当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生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过程的步骤
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并完善学生心理信息资料: 一是在进行具体的英语教学设计之前要先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尤其是学生心理信息资料。内容包括: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特点、及规律,能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信息。其作用在于: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趋势,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形态,等等。从而为教师有效科教学设计提供最有用的线索,减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盲目性,使教师能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根据学生的信息资料设定教学活动,并时时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以配合学生的需求,使教学效果好。三是进行分组。在英语教学中,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将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一定要拘泥于一般课堂坐序。四是活动开始的前奏。分组后,简述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合作态度和沟通技能,做好活动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状态。重视评价方式。课堂活动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教学内容习的程度的方式,还是课堂纪录控制的重要的有效手段。评价方式可事先与学生一起制定,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