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1年以来,全国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对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核算中心难以对经济业务深入了解造成单位会计核算、反映职能削弱,提供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使得会计控制、监督职能受限,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降低导致单位财务力量薄弱,对核算中心过于依赖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会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职能难以实现。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在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实现事业单位的各项会计职能进行了思考,提出通过推进制度改革,促使核算中心的职能转换以保证单位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实现;与核算中心加强沟通协作以完善自身内部控制职能;通过细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质量,实现事业单位计划、分析职能;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业务学习,能力提高,全面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等想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职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
传统意义上会计的职能主要为核算与监督。在国家經济高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职能也进一步细化为预测、分析、控制、决策、信息等相关职能。会计预测职能,就事业单位而言,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单位会计人员必须做好单位部门预算,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特点拓宽事业收入的渠道,协助单位领导做好争取资金的工作。会计分析职能,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和执行后,把控制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矛盾,找出差距, 挖掘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会计控制职能,又叫会计监督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决策的职能,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根据历史和账务的反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信息的职能,我们所处的时代叫信息经济时代,由此说明信息何等重要,渗透方方面面,信息已成为获取经济、获取机会掌握命运的重要途径。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必须实现的职能之一。
二、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001年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会计业务统一由核算中心核算,执行统一的核算标准、核算方法,避免了由各单位掌握尺度不同造成的差异。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综合性较强,接触面宽,遇到的问题多,可以及时地、全面地研究政策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的基础上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起到了前瞻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给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1.集中核算不彻底,会计服务职能削弱
每个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同时负责几个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难以对单位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单位会计人员在报销凭证上附带提供大量的资料、信息,造成了工作的重复,报账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低。而即使这样,在实践工作中还是容易出现记账错误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业务的不清楚、不明白,仅凭字面上很难了解到业务的实质。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矛盾。
按照会计核算中心的组建原则,会计核算中心应定期向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报送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实现,这就造成了另一个容易出现的矛盾,即由谁来填制各种报表?核算中心的观点是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变,当然应该由单位来填报各种报表,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而事业单位则倾向于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完成,由核算中心提供报表所需数据顺理成章。这一矛盾的存在势必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会计核算中心为加强自身管理、预防腐败,往往会采用人员轮岗制,这一制度虽起到了积极作用却为核算单位带来了困扰,会计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得账务的交接混乱,发生问题难以分清责任。不同会计人员记账的习惯不尽相同,容易影响历年间的账务处理的纵向可比性,也给账簿的查阅增加了难度。
会计凭证平时保存于会计核算中心,年度决算结束才返还给单位财务保管,造成了预算单位在需要财务信息时查阅原始资料不及时、不方便。
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要为使用者及时地提供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而及时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标准,现行核算制度下,会计信息的提供与使用上绕了远路,及时性、相关性均受到影响。无法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会计就无从谈起实现自己核算、反映的职能。
2.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会计控制、监督职能受限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资金支出的审批权、控制权、监督权高度集中,单位只负责报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控意识薄弱,将财务管理的重任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会计核算监督与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造成了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与单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脱节,因而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对单位原始凭证所反映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监督,造成管理中的漏洞。例如: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会计集中核算后,国有资产、物资保存于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使用管理,核算中心的人员一般只能根据核算单位提供的资料对新购置资产登记入账,而对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账实是否相符难以进行有效监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物资管理薄弱问题更加突出,如不加以妥善解决,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事业单位会计力量薄弱
撤消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一方面,部分有经验有能力的会计人员被抽调到会计核算中心,削弱了单位的会计力量。事业单位往往对会计核算中心过于依赖,不利于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对政策法规缺乏自觉的研究学习,等待报账过程中由核算中心的管账人员说行或不行,对会计科目的设置、核算方法兴趣缺失。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对财务管理工作放松、忽视,认为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不愿再承担管理职责,也不愿再花过多精力放在财务工作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上,大大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现实情况是并非每一位单位的主要领导者都接受过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熟悉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财务工作的思路,取消了专职的会计机构提供专业的知识,要求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及其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负责,存在较大难度。 三、在此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如何更好的发挥会计职能
1.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程的监控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银行账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分类账户进行集中管理;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通过代理银行将款项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资金的余额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部门、单位的支出权限。但其作用在于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机结合为会计核算中心由办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转轨提供的良好的基础,变会计核算中心为财务管理中心,强化其监督审计的作用。在“三权不变”的原则下,各项支出业务由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后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会计账务处理由单位会计人员完成。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账务核算、资金使用情况及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还可以有选择的对某笔业务进行延伸审计,在保持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职能的独立性的同时使财政监督得到了加强。
2.加强沟通与协作,完善内部控制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对单位的会计人员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切实担负起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同时又要作为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业务部门的桥梁。一方面,与会计核算中心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切实解决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的问题。做到事前提请会计核算中心授权审批,事中监控经济业务全过程完成账务处理,事后参与内部评价与内部审计,协助会计核算中心开展对经济业务的延伸审计,从而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在会计核算中心制定的操作规范、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管理需求,制定更为细致适用的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在执行中加强与单位业务部门的沟通,向业务部门普及这些规范、办法的重要作用,避免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改变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淡薄的问题,使得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
3.细化预算,提高预算质量,实现预算管理职能
(1)根据单位业务特点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与单位整体工作是密不可分的,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体现了一个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水平高的单位编制预算就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作为财务人员要参与单位工作计划的安排,与业务部门多沟通,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要空想,做好准备工作。预算编制准确性提高了,预算执行才有主动性。根据单位业务的特点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避免长期采用增量预算造成财政经费的浪费。以体育总局为例,因奥运会四年一个周期的工作特点,可以采用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即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一年采用零基预算,其余三年采用增量预算。
(2)实行预算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人,对预算执行实时分析
预算执行过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过程。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负总责,同时要将预算执行层层细化到各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并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指标。财务人员负责协调整体情况,应与业务部门加强交流沟通;在实施环节要参与合同签订、验收审核;及时结账、监督资金收支合法合规;按预算支出项目建立资金收支台账,对预算执行效果实时监督,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参与考核,分析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原因并督促责任人整改,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3)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规范管理
①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规范使用各类资金。
②履行必要审批手续,不得以加快执行进度为借口随意简化手续。
③按功能使用各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④避免年末“突击花钱”,杜绝“以拨代支”。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会计水平,适应新形势需要
财会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业务繁杂的工作,要想做好这一工作,需要财会人员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工作的需要。还有一些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发生的变革,如体育社团化改革,依照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制定的《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一部分原为事业单位的单项体育协会即将实现与体育行政管理的脱钓或半脱钩,失去了长久依靠的财政拨款经费来源,市场化和项目经营开发必将成为项目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也要掌握,尤其是成本管理、筹资与投资、业绩评价等方面都是崭新的内容,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必须加强学习,甚至包括金融、法律等其它相关行业的知识都要有所涉及。现行核算制度下的会计人员,要清醒认识到传统意义上事业单位会计意识对自身的束缚,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把握住这一自身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良好机会。
总之,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就是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将目标定位于真正成为具有集会计、出纳及财务管理于一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财务工作者、内部会计监督的监督者、和财经法规纪律和财经政策的维护者,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白云娜.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年 第15期
[2]张雷.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外资,2013年6月下
[3]靳微.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8期
[4]赵慧敏.浅议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机结合问题.新财经(理论版) ,2012年第5期
[5]陈雪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23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职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
传统意义上会计的职能主要为核算与监督。在国家經济高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职能也进一步细化为预测、分析、控制、决策、信息等相关职能。会计预测职能,就事业单位而言,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单位会计人员必须做好单位部门预算,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特点拓宽事业收入的渠道,协助单位领导做好争取资金的工作。会计分析职能,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和执行后,把控制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矛盾,找出差距, 挖掘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会计控制职能,又叫会计监督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决策的职能,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根据历史和账务的反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信息的职能,我们所处的时代叫信息经济时代,由此说明信息何等重要,渗透方方面面,信息已成为获取经济、获取机会掌握命运的重要途径。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必须实现的职能之一。
二、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001年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会计业务统一由核算中心核算,执行统一的核算标准、核算方法,避免了由各单位掌握尺度不同造成的差异。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综合性较强,接触面宽,遇到的问题多,可以及时地、全面地研究政策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的基础上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起到了前瞻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给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1.集中核算不彻底,会计服务职能削弱
每个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同时负责几个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难以对单位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单位会计人员在报销凭证上附带提供大量的资料、信息,造成了工作的重复,报账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低。而即使这样,在实践工作中还是容易出现记账错误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业务的不清楚、不明白,仅凭字面上很难了解到业务的实质。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矛盾。
按照会计核算中心的组建原则,会计核算中心应定期向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报送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实现,这就造成了另一个容易出现的矛盾,即由谁来填制各种报表?核算中心的观点是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变,当然应该由单位来填报各种报表,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而事业单位则倾向于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完成,由核算中心提供报表所需数据顺理成章。这一矛盾的存在势必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会计核算中心为加强自身管理、预防腐败,往往会采用人员轮岗制,这一制度虽起到了积极作用却为核算单位带来了困扰,会计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得账务的交接混乱,发生问题难以分清责任。不同会计人员记账的习惯不尽相同,容易影响历年间的账务处理的纵向可比性,也给账簿的查阅增加了难度。
会计凭证平时保存于会计核算中心,年度决算结束才返还给单位财务保管,造成了预算单位在需要财务信息时查阅原始资料不及时、不方便。
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要为使用者及时地提供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而及时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标准,现行核算制度下,会计信息的提供与使用上绕了远路,及时性、相关性均受到影响。无法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会计就无从谈起实现自己核算、反映的职能。
2.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会计控制、监督职能受限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资金支出的审批权、控制权、监督权高度集中,单位只负责报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控意识薄弱,将财务管理的重任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会计核算监督与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造成了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与单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脱节,因而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对单位原始凭证所反映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监督,造成管理中的漏洞。例如: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会计集中核算后,国有资产、物资保存于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使用管理,核算中心的人员一般只能根据核算单位提供的资料对新购置资产登记入账,而对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账实是否相符难以进行有效监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物资管理薄弱问题更加突出,如不加以妥善解决,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事业单位会计力量薄弱
撤消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一方面,部分有经验有能力的会计人员被抽调到会计核算中心,削弱了单位的会计力量。事业单位往往对会计核算中心过于依赖,不利于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对政策法规缺乏自觉的研究学习,等待报账过程中由核算中心的管账人员说行或不行,对会计科目的设置、核算方法兴趣缺失。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对财务管理工作放松、忽视,认为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不愿再承担管理职责,也不愿再花过多精力放在财务工作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上,大大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现实情况是并非每一位单位的主要领导者都接受过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熟悉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财务工作的思路,取消了专职的会计机构提供专业的知识,要求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及其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负责,存在较大难度。 三、在此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如何更好的发挥会计职能
1.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程的监控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银行账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分类账户进行集中管理;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通过代理银行将款项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资金的余额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部门、单位的支出权限。但其作用在于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机结合为会计核算中心由办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转轨提供的良好的基础,变会计核算中心为财务管理中心,强化其监督审计的作用。在“三权不变”的原则下,各项支出业务由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后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会计账务处理由单位会计人员完成。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账务核算、资金使用情况及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还可以有选择的对某笔业务进行延伸审计,在保持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职能的独立性的同时使财政监督得到了加强。
2.加强沟通与协作,完善内部控制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对单位的会计人员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切实担负起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同时又要作为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业务部门的桥梁。一方面,与会计核算中心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切实解决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的问题。做到事前提请会计核算中心授权审批,事中监控经济业务全过程完成账务处理,事后参与内部评价与内部审计,协助会计核算中心开展对经济业务的延伸审计,从而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在会计核算中心制定的操作规范、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管理需求,制定更为细致适用的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在执行中加强与单位业务部门的沟通,向业务部门普及这些规范、办法的重要作用,避免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改变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淡薄的问题,使得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
3.细化预算,提高预算质量,实现预算管理职能
(1)根据单位业务特点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与单位整体工作是密不可分的,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体现了一个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水平高的单位编制预算就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作为财务人员要参与单位工作计划的安排,与业务部门多沟通,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要空想,做好准备工作。预算编制准确性提高了,预算执行才有主动性。根据单位业务的特点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避免长期采用增量预算造成财政经费的浪费。以体育总局为例,因奥运会四年一个周期的工作特点,可以采用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即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一年采用零基预算,其余三年采用增量预算。
(2)实行预算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人,对预算执行实时分析
预算执行过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过程。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负总责,同时要将预算执行层层细化到各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并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指标。财务人员负责协调整体情况,应与业务部门加强交流沟通;在实施环节要参与合同签订、验收审核;及时结账、监督资金收支合法合规;按预算支出项目建立资金收支台账,对预算执行效果实时监督,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参与考核,分析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原因并督促责任人整改,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3)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规范管理
①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规范使用各类资金。
②履行必要审批手续,不得以加快执行进度为借口随意简化手续。
③按功能使用各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④避免年末“突击花钱”,杜绝“以拨代支”。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会计水平,适应新形势需要
财会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业务繁杂的工作,要想做好这一工作,需要财会人员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工作的需要。还有一些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发生的变革,如体育社团化改革,依照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制定的《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一部分原为事业单位的单项体育协会即将实现与体育行政管理的脱钓或半脱钩,失去了长久依靠的财政拨款经费来源,市场化和项目经营开发必将成为项目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也要掌握,尤其是成本管理、筹资与投资、业绩评价等方面都是崭新的内容,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必须加强学习,甚至包括金融、法律等其它相关行业的知识都要有所涉及。现行核算制度下的会计人员,要清醒认识到传统意义上事业单位会计意识对自身的束缚,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把握住这一自身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良好机会。
总之,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就是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将目标定位于真正成为具有集会计、出纳及财务管理于一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财务工作者、内部会计监督的监督者、和财经法规纪律和财经政策的维护者,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白云娜.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年 第15期
[2]张雷.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外资,2013年6月下
[3]靳微.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8期
[4]赵慧敏.浅议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机结合问题.新财经(理论版) ,2012年第5期
[5]陈雪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