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内容标准”的摇摆现状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改革,从“教学大纲”时代的国家课程管理,学校、教师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到“课程标准”时代的地方和学校拥有合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目标统领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师手中由无法逾越的桎梏变成可以充分发挥创造的空间。然而,不知是当惯了“二传手”,亦或是被体育项目的强大内涵所蒙蔽,体育教师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天女散花”,无限泛化体育教学内容,造成两极分化。
二、“统放融合”的智慧选择
可能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问题的思考当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固化的思维倾向——“一分为二”。本着继承与发展的观念,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统得过死”和“放得太开”的统一,实现三分法,即“统”“放”和“统、放相融合”,这才是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制定的要义所在。这种“一分为三”的观点,可以指导我们整体而非割裂地、综合而非局部地看待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课程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充分放开”对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改的重要意义,也不忽视“规范系统”对体育学科的重要价值,并倾力去追求“统、放相融合”的那个“三”。也就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充分自由度的同时渗透着可以达到更佳操作效果的系统规范。
三、“你中有我”的内容确定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内陆与沿海在经济、教育、生活和文化习惯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能作为一种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那它就是一种“粗线条”框架,一些基础性、普适性较强的项目内容都涵盖在内,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受约束的。而根据三级课程管理,地方、学校在具体操作时有了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就应该是“放”。那么,这个“地方”代表谁?按照我们现行的考试管理,中考实行的是地市一级统一考试,高考基本实行的是省一级统一考试。所以,笔者觉得,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管理,也应该与此步调一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的地方管理由地市负责,高中阶段的课程与教材的地方管理由省负责。当然,地方课程统一好以后,还有学校课程,也可以进行“放”。另一方面,拿水平四学段来讲,如果一厢情愿地认为把某一运动项目的所有技术在一学段或学生生涯全部教学完,就是体现完整性、系统性,我们不可能、也做不了。我们可以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例举中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项目,再选择这些项目中日常最常见、最有用的若干基本技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其余更多地是靠学生自己在锻炼、实践中去获得。
我们也可吸收一些本地区部分初中学校在体育艺术2 1项目、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较好、较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和中考项目库。之所以把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和中考项目库合二为一,笔者觉得,在当下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靠应试推动不失为一个“不二选择”。如此,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做到放中有收,收中有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好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服务。
四、教考结合的现实操作
我们以现行的《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改革实施办法》为例具体阐述。
在范围上,南通市综合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体育艺术2 1项目的开展,在以上框架下选取了跑、跳、投、武术、体操、球类等项目中的体能素质类和运动技能类共32个小项内容(表1),它的制定最大的特点能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也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进行练习,应该说,在国家“放”的前提下,南通有选择地做了“规范”“统一”,同时,又一个层面的“统、放相融合”,是南通充分照顾到学校在阳光体育活动中不断形成的体育传统项目、体育特色项目,也鼓励学校搞好体育校本课程,在项目库里附加了学校申报成功的体育特色项目,给予学校一定的自由度。由此,形成南通大市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在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进行计划时,又是一次放手,只要在初中阶段完成这么多内容,顺序安排完全可以由学校“自作主张”。
有教学必然有评价,确定好教学内容的范围后,教学内容的标准如何定,也得放在“地方”这个概念下操作,当然,可以参照文化课,先确定一个难度系数。具体地,由县、区在基层学校进行抽样测试,汇总到大市(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在各班进行抽样测试,汇总到全校)。根据人群比例确定相应的分数段,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经过检验后再做定稿。定量的标准如此,对于技评类定性的标准,一是以竞技项目为蓝本,二是考虑本地区学生人群的具体能力,制定相应的标准。具体我们以申报特色项目的毽球为例对标准的制定加以阐述(其他内容标准的制定与此类同)。
1.申报毽球特色项目的学校,毽球学习人数必须占本校同年级学生数50%以上。
2.项目名称:毽球。
3.项目技能规格。
踢球:平踢、磕踢、绷踢,动作方法:略。
发球:正脚背发球、脚内侧发球、脚外侧发球,动作方法:略。
4.场地器材(器械)标准:
采用羽毛场双打场地,场地上空6米以内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使用新健牌XJ306国家毽球协会指定毽球。
5.测试方法与规则:
①每人有二次踢毽球机会,选择一次高者记入成绩。
②每人连续发五个球,按照裁判规则发球,发的球进入有效区域计算成功。
③必须体现三种以上踢法(平踢、磕踢、绷踢),并且各种踢法至少踢三次以上,球着地考核结束。
④踢球时要连续进行,允许采用其他过渡动作,但不计入成绩。
6.评分标准:踢球5分,发球5分,共10分(表2)。
表2 评分标准
当然,笔者认为,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中考体育项目库的统一设置,我们要走出“考什么教什么”的逻辑误区,要明确“教了就要考”,以评价来督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抓好对初一到初三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性考试。同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间隔一定时间需要进行部分“换血”,以此健全体育教师的“武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庞朴.浅说一分为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4.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改革,从“教学大纲”时代的国家课程管理,学校、教师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到“课程标准”时代的地方和学校拥有合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目标统领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师手中由无法逾越的桎梏变成可以充分发挥创造的空间。然而,不知是当惯了“二传手”,亦或是被体育项目的强大内涵所蒙蔽,体育教师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天女散花”,无限泛化体育教学内容,造成两极分化。
二、“统放融合”的智慧选择
可能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问题的思考当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固化的思维倾向——“一分为二”。本着继承与发展的观念,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统得过死”和“放得太开”的统一,实现三分法,即“统”“放”和“统、放相融合”,这才是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制定的要义所在。这种“一分为三”的观点,可以指导我们整体而非割裂地、综合而非局部地看待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课程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充分放开”对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改的重要意义,也不忽视“规范系统”对体育学科的重要价值,并倾力去追求“统、放相融合”的那个“三”。也就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充分自由度的同时渗透着可以达到更佳操作效果的系统规范。
三、“你中有我”的内容确定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内陆与沿海在经济、教育、生活和文化习惯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能作为一种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那它就是一种“粗线条”框架,一些基础性、普适性较强的项目内容都涵盖在内,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受约束的。而根据三级课程管理,地方、学校在具体操作时有了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就应该是“放”。那么,这个“地方”代表谁?按照我们现行的考试管理,中考实行的是地市一级统一考试,高考基本实行的是省一级统一考试。所以,笔者觉得,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管理,也应该与此步调一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的地方管理由地市负责,高中阶段的课程与教材的地方管理由省负责。当然,地方课程统一好以后,还有学校课程,也可以进行“放”。另一方面,拿水平四学段来讲,如果一厢情愿地认为把某一运动项目的所有技术在一学段或学生生涯全部教学完,就是体现完整性、系统性,我们不可能、也做不了。我们可以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例举中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项目,再选择这些项目中日常最常见、最有用的若干基本技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其余更多地是靠学生自己在锻炼、实践中去获得。
我们也可吸收一些本地区部分初中学校在体育艺术2 1项目、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较好、较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和中考项目库。之所以把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和中考项目库合二为一,笔者觉得,在当下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靠应试推动不失为一个“不二选择”。如此,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做到放中有收,收中有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好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服务。
四、教考结合的现实操作
我们以现行的《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改革实施办法》为例具体阐述。
在范围上,南通市综合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体育艺术2 1项目的开展,在以上框架下选取了跑、跳、投、武术、体操、球类等项目中的体能素质类和运动技能类共32个小项内容(表1),它的制定最大的特点能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也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进行练习,应该说,在国家“放”的前提下,南通有选择地做了“规范”“统一”,同时,又一个层面的“统、放相融合”,是南通充分照顾到学校在阳光体育活动中不断形成的体育传统项目、体育特色项目,也鼓励学校搞好体育校本课程,在项目库里附加了学校申报成功的体育特色项目,给予学校一定的自由度。由此,形成南通大市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在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进行计划时,又是一次放手,只要在初中阶段完成这么多内容,顺序安排完全可以由学校“自作主张”。
有教学必然有评价,确定好教学内容的范围后,教学内容的标准如何定,也得放在“地方”这个概念下操作,当然,可以参照文化课,先确定一个难度系数。具体地,由县、区在基层学校进行抽样测试,汇总到大市(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在各班进行抽样测试,汇总到全校)。根据人群比例确定相应的分数段,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经过检验后再做定稿。定量的标准如此,对于技评类定性的标准,一是以竞技项目为蓝本,二是考虑本地区学生人群的具体能力,制定相应的标准。具体我们以申报特色项目的毽球为例对标准的制定加以阐述(其他内容标准的制定与此类同)。
1.申报毽球特色项目的学校,毽球学习人数必须占本校同年级学生数50%以上。
2.项目名称:毽球。
3.项目技能规格。
踢球:平踢、磕踢、绷踢,动作方法:略。
发球:正脚背发球、脚内侧发球、脚外侧发球,动作方法:略。
4.场地器材(器械)标准:
采用羽毛场双打场地,场地上空6米以内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使用新健牌XJ306国家毽球协会指定毽球。
5.测试方法与规则:
①每人有二次踢毽球机会,选择一次高者记入成绩。
②每人连续发五个球,按照裁判规则发球,发的球进入有效区域计算成功。
③必须体现三种以上踢法(平踢、磕踢、绷踢),并且各种踢法至少踢三次以上,球着地考核结束。
④踢球时要连续进行,允许采用其他过渡动作,但不计入成绩。
6.评分标准:踢球5分,发球5分,共10分(表2)。
表2 评分标准
当然,笔者认为,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中考体育项目库的统一设置,我们要走出“考什么教什么”的逻辑误区,要明确“教了就要考”,以评价来督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抓好对初一到初三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性考试。同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间隔一定时间需要进行部分“换血”,以此健全体育教师的“武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庞朴.浅说一分为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