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贾理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贾理” 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流传在贵州省丹寨县全境以及周边县市的苗族部分地区。它是一种在当地苗族社会中最具权威和影响深广的独特文类,为亦诗亦歌体文学样式,总篇幅有2万多行。
  “苗族贾理”是苗族的一部古籍经典巨著,内容广博精深。其主要内容有《序贾篇》《创世篇》《洪水篇》《迁徙篇》《村落篇》《婚姻篇》《案件篇》《巫事篇》等远古传说。“贾”是苗语“jax”的音译词,在丹寨苗语中有“讲、说、评、论”等含义。“贾”, 学术界多意译为“理词”,而最准确的意译应该为“贾理”。“贾”既是对这类亦诗亦歌体的口头作品样式总的专称,也是对这种样式的单个作品的统称,是一个独立的文类,由许许多多相对独立和完整的部分组成,描绘了苗族从远古到清代的历史发展脉络,记述了苗族的历史大迁徙轨迹及部分支系以及其他民族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和黔南自治州几个县市的分布,反映了苗族与汉、布依、侗、水、么佬、畬等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的互动关系,记述了许多关于人类及自然界中的矛盾纠纷与调处的故事、案例,反映了苗族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及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苗族贾理”记载了苗族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及诸多婚姻习俗;“苗族贾理”记载或反映了火的发明、苗历、农业、酿酒、冶金、造船、造木鼓、造芦笙等自然科技;“苗族贾理”记载了吃鼓藏等祭祀活动,记述了众多鬼神邪煞的来历;“苗族贾理”吸收了苗族神话、传说、故事、理词中的精华,许多相对独立的部分,就是一篇篇或长或短十分优美的文学作品;“苗族贾理”保存了很多古词汇、土语词和成语、格言、警句,荟萃了多种口述作品样式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些还是仅“苗族贾理”独有的。可以说,“苗族贾理”是苗族文学、史学、哲学、法学、民俗学、自然科学、巫学、语言学的综合集成,是一部苗族“百科全书”。
  “苗族贾理”的核心是记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一个个故事、事件具体而平实的叙述,寓褒贬、观点于其中,让人们领悟苗族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树立评判是非与美丑善恶的依据和准则,从而构建了一套苗族所一致尊崇的“贾理”,使“贾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了苗族民众的“圣经”,苗族社会的“宪法”,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和多方面的作用。乾隆皇帝丙辰(1736年)七月辛丑日对其大臣关于贵州六厅“苗疆事宜”的奏折曾这样批道:“苗民风俗与内地百姓迥别,嗣后苗众一切自相争讼之事,俱照苗例,不必绳以官法。”(《清实录》)这位皇帝所说的“苗例”,就是“苗族贾理”;不少志书或论著也提到:过去苗族理老在调处矛盾纠纷、评判案件时,都要“引经据典”,这个“经典”就是“苗族贾理”。
  苗族的“贾理”与苗族歌谣(含苗族古歌)是两种不同的文类。二者虽都有开天辟地、人类产生、洪水滔天、兄妹结婚、大迁徙的情节(具体内容另当别论), 但“苗族贾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关于理词、巫词、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内容。苗族称“贾理”为“苗族贾理”(jax),称歌谣为“霞”(hxak)。
  “苗族贾理”既可“唱”,亦可“诵”。在传授或表演的场合用“唱”,曲调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但格调都古朴、庄严、苍劲;在说理、巫祭的场合用“诵”。
  “苗族贾理”为叙述体,大量运用对偶、“对仗”(借用汉语术语,内涵有异)、比喻、想象、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但极少运用苗族古歌中常见的“重复”手法。
  “苗族贾理”基本上是五言句式,间有三言、四言句及六言,七言等多言句,许多句段富含哲理性。
  “苗族贾理”在流传地区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有如宪法对国民具有的权威一样,是苗族任何其它样式的口头作品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尤其是用“贾理”来处理民间矛盾或纠纷的时候,当事人都不得不口服心服。其内容广泛使用于日常教育、调处解决矛盾纠纷、祭祀祖先、祈禳鬼神、演唱娱乐、选择日子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千百年来,苗族人民以懂“贾理”为荣,以授“贾理”学“贾理”为美事,以遵崇“贾理”为美德,深感“汉族离不开书,苗族离不开贾”。
  “苗族贾理”有独特和庄严的传承习俗,具体的传承形式主要有办班传授、家庭传承和拜师学习。
  “苗族贾理”在千百年的流传与传承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传承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苗家人对“苗族贾理”的高度崇敬与虔诚的心理,以及对传承“苗族贾理”的重视与严肃的态度。
  传授的仪式庄严而特别,它的开授要选择吉日举行敬祭“定拉”先祖仪式。传说“苗族贾理”是“定拉”等先祖首创。吉日按苗历来选择,例如选在有水獭宿当值的日子。
  仪式开始前,每人先制备一套12支1尺2寸 (40厘米)长的竹签,称为“贾理签”或“贾理片”。一升盛白米(4斤),米上放置1.2两银子(后随时代为1.2元银元或人民币),插上香火,然后贾师杀鸭或鸡,敬祭“定拉”先祖后即可开授。
  贾师以“领众随”的方法逐句教唱。学完一段或一篇,有时贾师会让学员“背唱”,若有唱错处,贾师就提醒纠正,在学习中,每人面前放着那套“贾理签”,每唱一句就拿(放)一支,如此循环。
  “苗族贾理”是苗族的百科全书,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知识信息。以叙述体的形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苗族神话、传说、故事、历史等等,或唱或诵娓娓道来,成为几十篇或长或短十分优美的口述作品。各篇作品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的整部巨著呈现出气势磅礴、环环相扣、流畅顺达、风格浪漫、富于哲理等特色。
  (作者单位:贵州省丹寨县非遗保护中心 )
其他文献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 “十二五”时期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彭阳县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把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期刊
满族民间剪纸在东北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在满族民间社会生活中经久不衰,就在于这一艺术形式已融入满族民众的生活,演化为一种习俗。例如,在传统社会里,东北满族节日习俗中的“挂笺”便是独特的剪纸艺术;而窗花、棚花、炕围花等剪纸形式,更是满族民众装饰居家的生活艺术品,为众多满族妇女所擅长。在辽宁省沈阳市就有这样一位掌握满族剪纸艺术的老人,她叫初春枝,是辽沈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剪纸艺术
期刊
宋新成个性低调儒雅,对于艺术有着天然的悟性和睿智,在京求学期间,经多位名师的指点和教诲,受益匪浅。为探寻绘画的真谛,宋新成如痴如醉,勤学不倦,坚持每日一课,沉浸于天地自然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宋新成认为,老子倡导的“自然”思想,本是教人以“自然”为法则“为无为”,其哲学思想蕴涵着人类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反映出人类追求自然美的艺术精神
期刊
知识分子的定义和范畴  知识分子在欧美并不是受过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代名词,ILLECTUAL(知识分子)应该是关注社会、人类命运,具备“人文精神”的一族。仅仅具备专业知识的,可以称专业头衔,却不属于知识分子范畴,例如律师、医生、作家、工程师等。  那么知识分子应该具有什么基本的普遍的特质?也许有很多选项。但“理性精神”或曰“科学精神”是最基本的,是文化人格的核心。  从事文史哲的某些人一听“科学精
期刊
女画家古仪(励国仪)选择了宁波天一阁这个中国著名的藏书楼来举办的个人绘画作品展。天一阁是宁波名胜古迹,一个16世纪留存下来的老建筑,近几年,宁波市政府为更好保护文物,把就近的古建筑都拆移到一起,在天一阁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亭台楼阁,回廊花窗,在桂花树下摆上了一排排明式椅子,在青石板路上铺设了红红的地毯,画展的开幕式就这样开始了。  古仪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现任潘天寿基金会会长,日本国际水墨画协会理事,
期刊
姜怡翔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并获奖,其笔下的写意花鸟墨色素雅、色彩迷离,弥散着中国画水墨之古韵,思构着自己内心的花鸟世界,其作品中的“花非花,竹非竹的墨痕时空意境”让人感悟颇多。刘文西先生对其作品评价说:“姜怡翔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清逸、亲切、意外之感。”杨晓阳先生也称赞说,“姜怡翔先生的画,施色以水墨加入,沉稳冲和各种色相都在不露痕迹中自然流露,让人倍觉淡雅超俗。”  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会融
期刊
“走出去”,几乎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誓言。中国文化走出去更是一个不断升温的热词。随着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的交融渗透不断加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可。然而文化走出去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瓶颈制约,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形成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成为一道新的课题。  几天前,在采访中国艺术国际行的团队时,他们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杰曼顿布展时,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在看到画
期刊
艺术人生独行者  国舰,安徽省砀山县城关镇人,生于1976年9月,自幼酷爱书画,祖籍江西,祖母之父辈为当时名噪一方的父子三秀才,精于书画,在烫画上更是深有造诣。国舰从小深得真传,凭着自己的天性聪颖,以及对烙画艺术的独特爱好,他多年沉浸在对烙画的练习和钻研之中,终于掌握了一套独有的烙画技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烙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我国民间珍贵的稀有画
期刊
11月25日,在各地初步评价的基础上,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等联合公布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994个村落榜上有名。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经公布两批1561个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327个村落列入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加上此次名单入选村落,共计2555个传统村落将被保护。  文化部筹划推行文化
期刊
“马向阳”、“大槐树村”已是大家近期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了,同样《马向阳下乡记》也是观众追屏的TOP1。故事讲述了淄川区商务局市场科科长马向阳在“千名第一书记下乡”运动中临时被派往一个地处偏僻,贫穷落后且外人罕至的小山村——大槐树村。从公务员到村官,从城市到农村,马向阳感受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虽说马向阳极不情愿来此,但经过一番思想波动后却能扎根于此。他用“大智慧”带领着村民修路、建厂、种菜,一起走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