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与面的加减法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_z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少年意纵横,钧台麾下早安营。朱樱琥珀千层釉,富贵佛尊万世名。堪出老牛耕地力,欣闻雏凤破云声。而今已是从心所,不易坊中易大成。”河南陶瓷馆馆长李玄同特意为杨志作了这首诗,写尽了半个多世纪来,杨志与钧瓷的故事,有生活中的甜苦,也有钧瓷世界里的小幸福。
  较真的杨志
  9月15日的夜晚有些微凉,距离杨志70岁生日刚好过去4个月。
  杨志守在窑炉边,看着火焰直往上蹿。前段时间一直下雨,这几天好不容易放晴了,他要赶在下雨前把新作《华夏图腾·卧龙壁挂》烧制出来。天气的变化会影响到窑炉的烧制,所以现在每一步都很关键,马虎不得,不守着窑炉他不放心。这件作品本打算作为自己70岁生日礼物的,结果没赶上。
  “本来计划是在生日之前完成的,但是这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难。”杨志走近窑口,看了一眼,又静静地坐下。为了这件作品,他从2014年开始构思。《华夏图腾·卧龙壁挂》跟以往的作品有很多迥异之处,足以成为杨志近几年的代表作。
  “70岁生日那天,很多人都是冲着我的新作来的,结果听说‘没烧成’,他们开始还不信,以为是我舍不得。经我解释后,都说我太较真。生活可以将就,但这事还真得较真。”对于钧瓷,擅长造型设计、手拉坯创作的杨志眼里揉不进半点沙子。
  走进杨志的私人艺术馆里,仿佛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幻世界。在灯光的照射下,各种造型和色彩无穷变幻的钧瓷器将光线反射在墙上、地上、天花板上,呈现出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令人炫目。这里收藏了杨志数十年的大部分精品,曾不少藏家想方设法要购买这些作品,但都被他拒绝了。为此,还得罪了一些藏家。
  在这些精品里,既有高达半米的大器,也有不及拳头大小的巧物,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简约。“几十年来,我对钧瓷的总结就两句话:型为本,釉为魂;宁整勿碎,宁简勿繁。因为钧釉是厚釉、动釉,依靠流动变化,而琐碎的装饰会影响它的流行性,使其变化不能过多,层次感不强。”杨志拉坯功夫高,高就高在对器物造形线条的把控。因为器物的美与丑、巧与拙、有无精气神,几乎全靠它流动的线条来表现。以上世纪80年代的《象鼻尊》为例,融合了西方雕塑和中国传统写意技法,简洁又富有生命张力。几乎每隔10年,杨志都会创作一件有分量的作品。新世纪初,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吉祥尊》为代表;2013年,他创作出《佛尊》;2014年,在《佛尊》基础上,通过对线条更为熟练的处理,对线、面更加纯熟的运用,创作了第二代《佛尊》,并成为他目前最满意的作品。“钧瓷造形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并非越多装饰越好,那是画蛇添足,不仅影响它的釉面,还使其缺失大气和灵气。”
  经验也会成为缺点
  十窑九不成。一句话道出了钧瓷烧制的难度。
  不只造形难,还难在烧成。坊间流传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句话,就是讲钧瓷是火的艺术。一把火决定了它的命运,而且这把火还必须是还原火。因此烧制钧瓷不能使用电窑,因为电窑窑炉内无法形成还原气氛。杨志介绍,对火候的把控要注意不能流釉,还得防止回釉。“回釉就是指烧过了,没有釉了。”杨志解释,不过好在现在的高温剂使温度控制相对容易了,流釉和回釉现象也没那么多了。而这些都只能通过多年实践和师傅的言传身教才能掌握其奥妙。杨志能有今日的成就,还得益于他50多年的钧瓷创作经历。
  1961年,14岁的杨志被安排在禹县(现河南省禹州市)钧瓷一厂机务车间干研磨陶瓷材料的粗活,后来被调到钧瓷组,师从钧瓷大家卢广东先生。杨志至今还记得师傅第一次见面时告诉他的话:“虽说拉坯(指拉碗坯)你也会,但这钧瓷拉坯跟那不一样。那是一条线,而这有弯有曲,有几条线。该用力用力,该放松放松,拉出的瓶、鼎、炉才好看,造形才有艺术感。”他视此为金科玉律,不断在“线”上下功夫,并延伸到“面”上,为他后面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3年,在钧瓷厂工作10多年的杨志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上千年来,钧瓷的环都是‘死环’,缺了一点玉雕中活环的灵动。”因为钧釉在高温时不断流动,活环易黏合或崩裂,“活环”一度成为业界的技术难题。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老师傅们一副“看好戏”的眼神里,他利用休息时间,只用了3个月就创作出第一件活环作品《五孔活环瓶》。原来他给活环上的不是钧釉,而是烧成温度更高的铁朱釉,并在环与瓶的接口处垫上泥饼,经过多次烧成后,敲掉泥饼就好了。当杨志将《五孔活环瓶》捧出来时,老师傅们还不相信,像看稀奇似的,都说“这娃不简单”。“有时候经验也会成为一种缺点,因为越有经验越保守,年轻人敢想敢干,不怕输也不服输。这是年轻人的优势。”
  杨志对钧瓷的另一贡献是改石膏模具为锡制模具。当时,钧瓷界多使用石膏模具,但缺点是不耐用,于是杨志改制了更稳定的锡制模具。锡制模具不仅耐用、不变形,而且更适用于异形题材的创作。但制作锡制模具的难点在于膨胀系数的把控,当锡受热,其膨胀系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爆炸,所以必须对其有一个稳定的把控。
  杨志对活环耳饰和锡制模具的改进,效果立竿见影,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得到了广泛推广运用,并一直影响至今。
  手不離泥,泥不离手
  上世纪80年代,杨志创作的《象鼻尊》获得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奖等4项大奖。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他却高兴不起来:“我连收藏一件作为纪念的权利都没有。拿,有被处分的危险;买,买自己的作品总觉得不是滋味。”后来他创建杨志钧窑,跟这事多少有些关系。
  1989年,他怀揣着900元创建杨志钧窑,并烧制了第一件心爱之物——一个高20厘米的《鹅颈瓶》。刚出窑炉就被一位藏家盯上,为此不惜“三顾茅庐”,但杨志死活不松口。第四次,他趁杨志外出以1 000元的价格从杨志夫人手里买走了《鹅颈瓶》。杨志回来得知情况后,跟夫人大吵了一架。那位藏家听闻此事后,再也没有光顾过杨志钧窑。就此,一个大收藏家与一个钧瓷大师相忘于“江湖”。
  虽然那时的生活很艰难,900元还是杨志四处筹措来的,那1 000元足以解决当时他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从这事足见他对钧瓷痴迷到何种程度。然而,他对钧瓷的痴迷却并未因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反而在岁月的酝酿中更浓烈。如今,古稀之年的杨志还日夜守在钧瓷创作第一线,尤其是出新作的时候,他更是不分昼夜地守着窑炉,寸步不离。他总是说:“手不离泥,泥不离手。手艺活一天不干就会生疏,况且这么多年早习惯了,闲也闲不住。”对于钧瓷制作这门传统技艺的未来,杨志的看法却不那么传统:“坚守手工制作的底线,同时也会引入一些现代设计的理念。”
  杨志先后带过30多位徒弟,但目前留下来的仅有5位,其中以李胜强最为出色,已经成长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对收徒十分“阔气”,不但不收学费,还“倒贴”生活费。杨志希望能吸引年轻人加入这支队伍,但现实情况是年轻人宁愿去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留下来学艺。他琢磨着:“那是他们未领悟到这门手艺的价值和意义。”但真是他所认为的那样吗?或许,目前还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其他文献
店名:拾一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西街11区37号楼2层  电话:18610048184  空间,常指四方上下的客观形式,与时间相对;而茶,如今已然成为时间的代名词。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路和平西桥地铁站旁,便有一个将二者完美结合的茶空间——拾一区,一个以茶为主线的艺术平台,品茗、赏器、读诗、绘画、学手艺……亦称艺术与手创店。  这里有450平方米,十足的开阔之地。  几个大房间被巧妙地规划设计,随
“央”在重庆话里,有敷衍着过的意思。蒋宇当年给自己取这个网名时,也没想到以后的日子,不仅都得靠“央”,还“央”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  在重庆的媒体圈,提起“蒋宇”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得想一想。但如果说到“央央央皮”,大多数人都会当即点头:“哎呀,这人我知道啊。”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蒋宇”与“央央”这同一个人的两个名字就像是连体双胞胎,虽然有着相同的生活轨迹,但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蒋宇,是
竹,生长能力强,短短几年便漫山遍野,面对浩瀚竹海,如何利用是关键。  如今,人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快消品,大家已经习惯被工业化产品包围,很少有人能静下来,留意手艺,关注精神……古人咏叹的竹之气节,在日常生活里渐渐淡去。  2010年5月,本刊曾经做过一期关于竹的专题,转眼便是五年时间。在这五年里,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师、手艺人、企业同竹子一样,噌噌地成长着。他们认识到竹的可塑性,也看到竹子的快速再生能力
见到陆驰时,不禁感叹上天对她的眷顾:不仅长得好看,还有一副好嗓子。作为清华美院玻璃艺术专业首位硕士毕业生,她一向低调,只有新作面世时,才会引来阵阵惊叹。  透明好似情人  2007年,陆驰从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进修归国并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玻璃艺术工作室。在古法玻璃和吹制玻璃之间,她选择了前者。“虽然古法玻璃没有吹制玻璃那样变幻莫测,但可以让我细细品味创作过程与细节的快乐。”和吹制玻璃相比,古法玻璃的
在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之前,编织正成为风靡年轻女性的新时尚。在她们中间,编织达人艾塔显得与众不同,她不仅技艺过人,还开了一家名叫“艾塔手工小屋”的编织教室,与一帮志同道合的“织娘”分享着编织的乐趣。  掀开用各种编织小件串成的门帘走进屋里,各种毛线编织品带来的温暖感瞬间包裹住了全身。门口的学员作品展示区挂着不同款式的毛衣、包包和围巾,桌子上、窗台上摆着一个个精巧可爱的编织玩偶,就连灯饰和杯垫也全是手
似水流年,又一年。  不惊觉,我们14岁了。从最初的孤独行走,到如今的伙伴无数,我们正在见证:手工艺行业发展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不管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美好生活”,马云、雷军齐齐倡导的新零售,还是这两年受到极大关注的工匠精神、民艺复兴、非遗传承,还有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甚至人工智能……这些热词多少都与手艺有关或为手艺的未来提出了思考,以及可探索的方向。  有人會担忧,人工智能时代,手艺人会被抢走
宣纸,是一种有着中国烙印的传统技艺载体,习艺难,生产苦、脏、累。位于泾县乌溪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让技艺永续传承,对在校生进行人才培养,推动宣纸技艺的薪火相传。手艺人们还开发出三丈三的大纸,更尝试拓展宣纸用途,运用到现代家居生活、文创产品衍生领域。  在阶段性打造的中国宣纸文化园,不仅有古法生产技艺制作宣纸的流程展示,还能体验纸、墨、笔、砚等文房四宝的制作技艺。规划的宣纸古籍印刷、宣纸博物馆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出了几道很有意思的题目,说其有意思,是因为题目之间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从语料到题干,都反映了命题人员对目前我国民族文化颓势的反思与忧思。而从学生的答题及我们对中学师生的调查结果来看,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确实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首先来看看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近日,腹地智慧2016设计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隆重举行。腹地设计论坛是川美立足西部丰富多样的传统民族文化与民间造物智慧,倾力打造的设计学科年度学术交流平台。腹地智慧2016设计论坛以“当代手工艺的复杂语境”为主题,探讨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再生与国家身份、文化认同的标签,既可以说机会重重,也可以说仍处于“语焉不详”的复杂语境与困境。作为本次论坛的重头戏,民俗学家徐
摘 要: 在2035遠景目标的强大背景下,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以文化自信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本文论述艺术在区域上的活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论述消费者体验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是论述线下市场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 键 词: 艺术;消费者;经济;区域  一、艺术区域活用的表现  (一)社会空间  在后工业时代人的总动机和追求是尽可能多地体验生活中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