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家长对于课外阅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课外书籍的阅读对小学语文学习无任何益处,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语文学习,只有专注课本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正确道路。本文就从课外阅读展开简单讨论,探讨一下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能力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9
很多成功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年少时都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通过与平时同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沟通了解到,这些学生也在课后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真正的形成语文能力,其数量需要是语文课本的四到五倍,换而言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三十万字的课外书四到五本。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只是做一个参考。因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语文能力的快慢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两三本书即可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部分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拿到一本书后进行反复细致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处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其语文能力也能顺利形成。
例如,我在所任课的班级就极力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班上的学生也较为配合,基本每个学期平均每人都要阅读三到五本课外书籍,部分比较喜欢阅读的学生差不多是一两周就完成一本课外书籍的阅读。在日常语文测验中,学生写作文笔表现得较为流畅,语文整体成绩也较其他未推广课外阅读的班级要好,在期中和期末的语文考试中班级均分每次都要高出那么三五分,这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还是很有效果的。
一、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
语文能力的形成在于阅读,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在于语文的阅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因为,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书面语言是学校教育知识的载体,如果学生连阅读都不愿意,那么其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类学生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遇到读不懂书本上的内容,读不懂题目意思的尴尬情况。从这些方方面面可以看出,要想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里的阅读包括课内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和课外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不屑一顾时,就是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其他学科。通过“新课改”十来年的不断深入推行,语文课本的内容安排较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语文课本注入了一丝生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阅读这一板块更为注重,同时对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始提倡让家长和学生一起精心阅读,这是很好的一个变化。学生回到家后,同家长一起进行阅读,既能同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又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加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
二、小学是阅读的关键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现象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需要遵从大脑发育的时间表的,阅读就是小学阶段学生先进行发育的技能,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学生大脑技能发育的高峰期,适时的安排课外阅读任务,效果就会体现得十分明显。学生在进入小学前语言能力就已经得到了初步形成,学生的想象力关键期是从2岁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同时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学生的文化敏感期,因此阅读对小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一阶段课本的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只有通过课外阅读的适时补充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家长在了解孩子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丰富的課外阅读书籍,书籍的内容涵盖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借此来满足孩子对文化的强烈需求。同时教师要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学生家长,如果在这一阶段不对孩子的求知欲进行满足,孩子就会将注意力迁移到其他方面,如捣乱、多动、沉迷于电子游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让学生家长能够在家中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适当的配合,这样就能顺利的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当然,在对学生的文化敏感期进行重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黄金阅读期进行合理把握。学生的黄金阅读期和文化敏感期是有重叠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既处于文化敏感期,又处于黄金阅读期,这一时期是需要教师进行重点把握的。在这一时期种,语文课本的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仅对语文课本阅读,那么就会长期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开始大力推广课外阅读,着手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同时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的清单。在家长会上也应该强调这一时期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明白孩子在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将影响其一生。如果学生家长不协同教师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关键阶段,学生在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不足,这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阅读能力的先天不足”,这样的“先天不足”是很难在短时间进行弥补的,这个时候学生可能要通过十倍、二十倍于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才能有所改善。
三、小学生适合读哪些书
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认知水平不一样,适合其阅读的书籍就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难发现学生家长购买的书籍,有不少是学生不爱看的。学生出现对部分课外书不感兴趣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学生阅读,二是,选择的书籍的难度高于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因此教师有必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在买书时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阶段给学生买不同的书。例如,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当图文并茂,且文字需要附带注音;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以童话、儿童科普读物、儿童文学等为主;五、六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难度可以适当增加,同时书籍选择应考虑同初中学习的衔接,多以中外名著为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具体还需要更具不同学生的不同语文能力进行调整。
课外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应当享受课外阅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和家长保持必要的联系沟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语文能力在乐享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能力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9
很多成功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年少时都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通过与平时同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沟通了解到,这些学生也在课后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真正的形成语文能力,其数量需要是语文课本的四到五倍,换而言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三十万字的课外书四到五本。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只是做一个参考。因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语文能力的快慢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两三本书即可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部分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拿到一本书后进行反复细致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处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其语文能力也能顺利形成。
例如,我在所任课的班级就极力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班上的学生也较为配合,基本每个学期平均每人都要阅读三到五本课外书籍,部分比较喜欢阅读的学生差不多是一两周就完成一本课外书籍的阅读。在日常语文测验中,学生写作文笔表现得较为流畅,语文整体成绩也较其他未推广课外阅读的班级要好,在期中和期末的语文考试中班级均分每次都要高出那么三五分,这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还是很有效果的。
一、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
语文能力的形成在于阅读,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在于语文的阅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因为,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书面语言是学校教育知识的载体,如果学生连阅读都不愿意,那么其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类学生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遇到读不懂书本上的内容,读不懂题目意思的尴尬情况。从这些方方面面可以看出,要想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里的阅读包括课内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和课外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不屑一顾时,就是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其他学科。通过“新课改”十来年的不断深入推行,语文课本的内容安排较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语文课本注入了一丝生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阅读这一板块更为注重,同时对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始提倡让家长和学生一起精心阅读,这是很好的一个变化。学生回到家后,同家长一起进行阅读,既能同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又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加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
二、小学是阅读的关键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现象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需要遵从大脑发育的时间表的,阅读就是小学阶段学生先进行发育的技能,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学生大脑技能发育的高峰期,适时的安排课外阅读任务,效果就会体现得十分明显。学生在进入小学前语言能力就已经得到了初步形成,学生的想象力关键期是从2岁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同时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学生的文化敏感期,因此阅读对小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一阶段课本的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只有通过课外阅读的适时补充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家长在了解孩子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丰富的課外阅读书籍,书籍的内容涵盖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借此来满足孩子对文化的强烈需求。同时教师要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学生家长,如果在这一阶段不对孩子的求知欲进行满足,孩子就会将注意力迁移到其他方面,如捣乱、多动、沉迷于电子游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让学生家长能够在家中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适当的配合,这样就能顺利的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当然,在对学生的文化敏感期进行重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黄金阅读期进行合理把握。学生的黄金阅读期和文化敏感期是有重叠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既处于文化敏感期,又处于黄金阅读期,这一时期是需要教师进行重点把握的。在这一时期种,语文课本的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仅对语文课本阅读,那么就会长期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开始大力推广课外阅读,着手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同时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的清单。在家长会上也应该强调这一时期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明白孩子在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将影响其一生。如果学生家长不协同教师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关键阶段,学生在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不足,这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阅读能力的先天不足”,这样的“先天不足”是很难在短时间进行弥补的,这个时候学生可能要通过十倍、二十倍于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才能有所改善。
三、小学生适合读哪些书
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认知水平不一样,适合其阅读的书籍就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难发现学生家长购买的书籍,有不少是学生不爱看的。学生出现对部分课外书不感兴趣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学生阅读,二是,选择的书籍的难度高于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因此教师有必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在买书时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阶段给学生买不同的书。例如,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当图文并茂,且文字需要附带注音;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以童话、儿童科普读物、儿童文学等为主;五、六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难度可以适当增加,同时书籍选择应考虑同初中学习的衔接,多以中外名著为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具体还需要更具不同学生的不同语文能力进行调整。
课外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应当享受课外阅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和家长保持必要的联系沟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语文能力在乐享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