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四、传授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五、注重个体差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教学照本宣科,令学生死记硬背;上课满堂灌,老师当演说家,学生当听众,老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否巩固;也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任人操纵的学习机器。其实,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也只是“视而不见。充而不闻,”这样学习语文,又岂能培养学生素质。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觉参与听、说、读、写、训练,就一定会有收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
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及意义,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而只有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聪明才智,从而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二、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把语文学好,学生必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在不存在外因的条件下,有“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积极心理。如果心态不正,就很难正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那谈何自主学习。实验证明,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可是,生活中学习态度或动机不端正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倾向,并非智力有问题,而是对自身能力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做到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激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美国教育家T.J伯根说:“1.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是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欢愉的课堂教学环境。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念和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接收,没有学生的参與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失败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对学生进行正确而及时、适当的引导,开启思维,适时精要点评。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甚至要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千方百计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助手,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传授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注重个体差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教学方法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整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个体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摸清不同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找准契机适时地赞赏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鼓励学生虽不成熟但独立思考的判断,即使幼稚片面的见解也不应斥责,要循循善诱帮助其纠正,决不轻易放过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能主动参与学习,开动脑筋,乐于探究。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让他们在广阔无垠的知识空间自由翱翔。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教学照本宣科,令学生死记硬背;上课满堂灌,老师当演说家,学生当听众,老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否巩固;也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任人操纵的学习机器。其实,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也只是“视而不见。充而不闻,”这样学习语文,又岂能培养学生素质。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觉参与听、说、读、写、训练,就一定会有收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
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及意义,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而只有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聪明才智,从而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二、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把语文学好,学生必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在不存在外因的条件下,有“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积极心理。如果心态不正,就很难正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那谈何自主学习。实验证明,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可是,生活中学习态度或动机不端正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倾向,并非智力有问题,而是对自身能力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做到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激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美国教育家T.J伯根说:“1.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是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欢愉的课堂教学环境。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念和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接收,没有学生的参與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失败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对学生进行正确而及时、适当的引导,开启思维,适时精要点评。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甚至要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千方百计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助手,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传授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注重个体差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教学方法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整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个体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摸清不同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找准契机适时地赞赏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鼓励学生虽不成熟但独立思考的判断,即使幼稚片面的见解也不应斥责,要循循善诱帮助其纠正,决不轻易放过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能主动参与学习,开动脑筋,乐于探究。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让他们在广阔无垠的知识空间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