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和谐”这个词,人们一定以为我们是在赶时髦。诚然,“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因为人们的重视,“和谐”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扩展和延伸。然而,当我们去掉那些狂热和浮躁之后,站在教育的角度,将“和谐”与“教育”这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然后纵观人类教育的历史,我们不禁惊人地发现,“和谐”对于教育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和谐——教育的本质。
1 教育的功能应该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教育在于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审美,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有责任通过我们的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1.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便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我们要通过细心的工作,摸清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工作,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其发展过程中,因自身的因素或环境的影响,必然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巨大的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差异,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不能用成人规范和教师的个人喜好硬性的要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和谐的发展。
1.2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2 教育的魅力在于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师应把教育学生的过程当成既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人格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自身追求成功,享受快乐的过程,成为自身生命质量升华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也应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2.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通过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为师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能力,并注意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师生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更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3 教育的宗旨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最终又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因此,如何建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从而形成一股强大而又和谐的教育力量,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3.1 善于建立家校联系纽带
一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身后必定有一个坚强的家长队伍,这些家长关注教育事业,支持教育事业,并能自觉地将自己全部身心融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因此,班主任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校访、电话联系、家校活动等)与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咨询权和建议权,认真对待家长的每一个教育要求,热情接待家长的每一次来访,科学处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避免告状式家访、报喜不报忧家访、指责家长等伤害学生自尊,破坏家庭感情的工作方法。从而使学生、老师、家长的关系良性而和谐的发展。
3.2 乐于调动社会教育力量
一位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他必定是一个成功的社会活动家。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学校这一片天空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只有让他们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下接受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未来社会的竞争者。因此,班主任应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建立德育基地、聘请法制辅导员、成立社区服务志愿者小队、邀请名人开设讲座、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为学生提供高峰体验,唤起学生回报社会的愿望,从而使社会发展的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促进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鉴于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教育,必定是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必定能使教育走向成功。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针对教育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体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途径,从而达到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培养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和谐——教育的本质:和谐——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林格,回归教育的本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2]全国教育学研究会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
[3]李建红,李再跃,从人的本质到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24.
1 教育的功能应该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教育在于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审美,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有责任通过我们的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1.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便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我们要通过细心的工作,摸清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工作,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其发展过程中,因自身的因素或环境的影响,必然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巨大的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差异,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不能用成人规范和教师的个人喜好硬性的要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和谐的发展。
1.2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2 教育的魅力在于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师应把教育学生的过程当成既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人格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自身追求成功,享受快乐的过程,成为自身生命质量升华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也应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2.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通过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为师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能力,并注意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师生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更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3 教育的宗旨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最终又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因此,如何建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从而形成一股强大而又和谐的教育力量,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3.1 善于建立家校联系纽带
一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身后必定有一个坚强的家长队伍,这些家长关注教育事业,支持教育事业,并能自觉地将自己全部身心融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因此,班主任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校访、电话联系、家校活动等)与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咨询权和建议权,认真对待家长的每一个教育要求,热情接待家长的每一次来访,科学处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避免告状式家访、报喜不报忧家访、指责家长等伤害学生自尊,破坏家庭感情的工作方法。从而使学生、老师、家长的关系良性而和谐的发展。
3.2 乐于调动社会教育力量
一位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他必定是一个成功的社会活动家。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学校这一片天空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只有让他们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下接受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未来社会的竞争者。因此,班主任应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建立德育基地、聘请法制辅导员、成立社区服务志愿者小队、邀请名人开设讲座、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为学生提供高峰体验,唤起学生回报社会的愿望,从而使社会发展的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促进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鉴于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教育,必定是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必定能使教育走向成功。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针对教育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体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途径,从而达到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培养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和谐——教育的本质:和谐——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林格,回归教育的本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2]全国教育学研究会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
[3]李建红,李再跃,从人的本质到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