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备考建议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广东省实施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6年来的43套试题分题型进行了分析,归纳听说考试的题型特点,基于多年数据对学生听说考试各题型中常见的失误进行归纳,并基于问题诊断和教学实践提出遵循规律、系统规划、有效反馈、课型整合、巧用活动五条听说教学与备考的策略以及若干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議。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广东高考听说考试;听说教学;听说备考
  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于2011年首次在广东英语高考中实施,至今已经实施了六年。从2014年起,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评卷方式。2016年广东英语高考使用全国新课标卷,但仍保留原广东卷的听说考试部分,考查形式、题型和分值、评卷方式不变,听说考试的教学与备考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过去六年的听说考试试卷分析,拟从听说考试的题型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应对的策略及教学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老师们的听说教学与备考有所帮助。
  题型特点分析
  1.A节(模仿朗读)
  模仿朗读部分历年的取材均为英文原版纪录片片段,视频材料时长约为1分钟,朗读者的语调一般表现为平实、客观,语速为每分钟110~120词。话题涉及自然、环境、健康、科技、文化、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均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话题项目表”所列的24个话题之内。朗读文本具有典型的说明文文体特征。每段材料中的生词数约占文本总长度的3%,一般不超过3个,根据读音规则均可以自然拼读。
  笔者利用Microsoft Word的语法拼写功能对2011—2016年共43套听说试题的A节“模仿朗读”的文本进行了可读性(readability)统计(见图1),得出弗莱士易读度数据。
  弗莱士易读度(Flesch Reading Ease)根据句子的字数和句子中含的音节数计算,是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较为准确的易读度计算方式。以0~100标示,数值越大,文章越易读。数值为100时,表示非常易读,平均句长≤12词,全部词汇为单音节词。数值为65时,称为平易英语(plain English),平均句长为15~20词,文本中双音节词占一半的数量。数值为30时,表示较难读,平均句长为25词,文本中的词汇大部分为双音节词。数值为0时,表示非常难读,平均句长为37词,一半的词为多音节词。数值为90~100的文本易于为11岁的母语使用者理解。数值为60~70的文本易于为13~15岁的母语使用者理解。数值为0~30的文本适宜作为母语使用者的大学生读物。


  分析结果如下:
  43套模仿朗读题文本总词数为4,409词,每段朗读文本平均长度约为100词(最短文本为93词,最长文本为113词)。平均句子数为每段8.3个,句子的平均长度为12.1词,单词平均字符数为4.3个。弗莱士易读度数值(Flesch Reading Ease)为73.8,表明历年模仿朗读的文本属于平易英语。
  其中弗莱士易读度数值在40~49.9的有1篇,50~59.9的有7篇,60~ 69.9的有24篇,70~79.9的有6篇,80~92的有5篇。弗莱士—金凯德年级水平指数(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为5.9,表示文本材料的难度相当于美国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分析可知,历年模仿朗读试题文本难度基本一致,为平易英语水平。教学备考中应尽可能选择材料语言特征相符、难度相当的学习材料。
  2.B节(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包含多个环节与任务:第一个环节是观看情景介绍(中文文本)及一段短视频对话,对话只播放一遍。对话文本长度一般为120词左右,含4到6个话轮,考生须了解情景和角色,并记录关键信息,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准备。第二个环节是由计算机依次呈现中文提示,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向计算机提问三个问题,一般包括一个Yes/No问题和两个Wh-问题。考生提问后,计算机将分别回答这三个问题,每个回答播放两遍。回答部分的信息内容,一般除了回答了问题之外,还适当地进行关联信息的拓展。考生需要记录关键信息,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准备。第三个环节是由计算机就前面的对话和问答内容进行提问,考生回答问题。五个问题均为Wh-问题,一般有两个问题所涉及的信息点来源于第一环节的短对话,其余三个问题对应可在第二环节的三个回答中找到答案。角色扮演部分一般没有生词,若出现生词,则会在第一环节的情景介绍中以中英对照的方式列出。
  根据历年的试题分析可知,角色扮演部分所选取的话题均为中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是日常交际中的常见内容,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话题项目表和功能意念项目表所列的话题及交际功能相一致。历年试题中的话题包括日常生活、校园生活、课外活动、海外生活、求职面试、文学与旅游、健康与心理调适、新技术与生活、文化与教育、社会交往、人生规划等各个方面(详见表1)。角色对话所涉及的交际功能意念包括:采访/咨询信息、寻求帮助、表达喜好、陈述计划、分享建议、分析情感、差异比较、职业描述、主题讨论等。历年试题中涉及的角色关系包括:采访者(记者)——被采访者(学生、老师、教授等)、医生——病人、学生——老师、老板——员工、同学间(后辈与前辈)、朋友间、亲子间等等。分析可知,历年的角色扮演部分所涉及的话题与词汇均为学生所熟知。当然,相比较而言,有的话题会轻松易懂一些,有的话题则严谨学术一些。有的话题较贴近日常生活,反映最新教育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的话题则涉及较深层次的探讨。因此,不同话题间所使用的词汇的词频或难度也存在一些差异,提示我们在教学备考中要全面覆盖课程标准之下所有的话题(及词汇)和功能意念项目。
  3.C节(故事复述)   故事复述部分先为考生提供故事的梗概和五个关键词(中英对照),让考生先进行故事预测,然后给考生播放一则结构完整、线索清楚、字数在200词左右、录音时间在1.5~2分钟的录音材料,然后要求考生尽可能多地对材料进行复述。
  2011—2016年故事复述部分考查的题材均为故事,朗读者的語调较为活泼、生动。笔者利用Microsoft Word的语法拼写功能对2011-2016年共43套听说试题的Part C(故事复述)文本进行了可读性统计(见下页图2),分析如下:


  43套故事复述题文本总词数为8,690词,平均每则故事长度为202词。平均句子数为每段8个,句子的平均长度为11.2词,单词平均字符数为4.1个,弗莱士易读度(Flesch Reading Ease)为83.9,表示故事复述的文本属于平易英语,比模仿朗读的文本易读(65.2)。弗莱士—金凯德年级水平指数(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为4.5(模仿朗读为5.9)。其中弗莱士易读度数值在60~69.9的有6篇、70~79.9的有23篇,80~80.9的有14篇。故事复述的文本总体易读度比模仿朗读的文本要高,相当于美国4~5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与备考中,应选择难度适当的材料。


  考生答题失误分析
  此部分内容根据广州地区历年听说模拟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及高考听说考试阅卷反馈数据整理而成,包括各题型分述及整卷分析共四个部分,主要关注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来的能力缺陷。
  1. A节(模仿朗读)答题失误分析
  (1)语音语调方面的失误:① 单词发音错误(含考纲词汇及超纲词汇)比较普遍,包括:元音或元音组合发音错误(如work和walk等);错将不发音的字母发音;词尾添加音或发音错误;单词中个别音素发音不准确,如:元音不饱满,失去爆破的情况发音不正确或停顿不足,[r]发音不到位,没有卷舌,鼻音[n]发成边音[l]等;the在元音因素前发音不正确;将单词错读成别的单词,或对单词辨认不清,随便读;对难词拼读错误;数字读错或不流利等;② 连读错误(没有连读或连读时发音错误);③ 意群划分错误,出现停顿的错误;④语调不正确,如句子未完成用降调;语调无起伏等;⑤ 擅自添加内容,如:部分数字前加冠词等。
  (2)语速与内容方面的失误:① 语速忽快忽慢,在听读准备时没有注意模仿原声的语速;② 节奏把握不好,担心读不完,语速比原速快,或导致虚词漏读,发音不准确,或部分单词含混不清,一滑而过;③ 虽然读得流畅,单词发音准确,但不符合地道英语朗读要求,属于唱读,实词、虚词没有快慢强弱的区分;④ 水平较差的考生,含混单词的读音,“假装”正确语速,但读什么内容听不懂;⑤ 漏读,遇到不懂的单词,就跳过。
  (3)技巧问题上的失误:① 首句准备不充分,读得很含糊,有的只读了首句的最后几个单词,也有的考生停顿很久,直到第一个画面快要结束时才开始读;② 考生声线尖细或低沉,或因刻意提高音量,令语音语调不自然,录音效果不好。
  2. B节(角色扮演)答题失误分析
  此节考生的典型失误主要有三个方面:语音语调问题(突出表现在单词发音,以及提问语调上的问题);选词不当造成信息缺失或不准确;语法结构问题。其中提问环节主要表现为语言问题,具体包括:(1)疑问句语序的错误;(2)句子结构不完整,或出现不少汉语式表达;(3)词汇或常用搭配用法不准确,对一些较难表达的信息缺乏灵活处理的能力,沉默不答;(4)其他语法错误,例如:介词错误,名词的数的错误等;(5)语音错误等。
  回答环节则主要表现为信息获取的问题,以及语音、语法等问题,具体包括:(1)信息获取不到位,只获得片面信息,缺乏对关键信息的整体把握;(2)回答信息不完整;(3)已经理解了信息,但重构语言时由于选词失当等原因,造成失分。
  3. C节(故事复述)答题失误分析
  此节是听说考试中考生心理上感觉难度最大的一题,需要学生连续地产出比较多的语言。只顾着想故事情节而忽略语言的正确性的情况很普遍,因此语言错误相当丰富。复述过程中不正常地停顿、结巴、重复或错误修改的现象很常见,语音语调及连贯性也有问题。部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句子结构意识差,所记信息不足、词性混淆使用多。有些学生什么都说不出来,或只能勉强尝试读出关键词,好一点的会努力将梗概翻译成英文。主要问题表现在:
  (1)内容方面:① 复述信息偏差:增加无关或与原文不符的内容或由于词汇量不足以及速记技巧不熟练等原因导致遗漏要点;② 直接翻译中文提示,并没有记录细节信息,导致对信息点复述不全;③ 复述中加入自己的编造;④ 用英语或汉语讲一个不相关的故事,或讲述的内容不可理解。
  (2)语言方面:① 复述时人称使用问题较普遍,he/she,him/her不分,his/ him不分等;② 时态使用错误,故事复述时态不一致,多种时态混杂;③ 句子结构错误;④ 词和搭配的使用错误,如词性混淆、数的概念错误、介词、冠词等使用错误等。
  (3)连贯性及流利性方面:① 流畅性较差,因某个单词/要点不懂说,突然卡壳;过多地重复单词或某些句子部分;② 整个复述过程语速不恰当,要么太快,要么太慢,要么忽快忽慢;③ 缺乏故事复述过程中的篇章衔接或衔接单一、不恰当,如反复使用then;④ 因发觉语法等错误进行自我纠正所造成的不流畅。
  (4)语音问题:① 录音时很随意,像在打草稿一样,逐词说出或缺乏必要的停顿,全无强弱的节奏感;② 说错时容易出现“哦,不”等中文;③ 其他常见的语音语调问题(可参见A节的分析)等。   4. 整卷的答题技巧问题
  整卷的答题技巧问题归纳如下:
  (1)录音正式开始前已经作答,导致部分答案缺失;(2)没有信心,造成录音声音小(也有可能是麦克风位置没调准);或表现紧张,重复过多,声音发颤等;(3)个别学生的录音呼吸声强烈,可能是麦克风离嘴巴过近;(4)有学生在录音开始很长时间后,有的甚至到了录音结束才开始作答,有可能会导致评卷员漏听而失分;(5)个别学生可能在录音的过程中调整麦克风,导致杂音等等。
  整卷的其他问题还包括:(1)部分考生听取周围考生答案后才开始作答,有作弊嫌疑;(2)学生对待考试态度不认真,例如:嬉笑,说粗话等。
  应对策略与教学建议
  听说考试是对于学生语言输入与口头语言产出能力的综合考查,能力要求高,难度较纸笔测试大。然而,由于考试使用人机对话的形式,而且经过六年的积累,学校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听说考试试题,教学备考相比于刚开始的一、两年容易多了。在学校教学备考中,比较多是采取学生自主上机、机器自动评分(近期)的方式进行备考,关于听力和口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学习和过程性的策略指导及针对性训练相比于纸笔测试的各种题型来说是相当欠缺的。
  从本文第三部分的答题失误分析可见,考生在听说考试中的失误林林总总,既有微技能层面的,也有综合技能层面的,还包括应该策略和考试态度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听说考试的教学与备考规划中应该首先关注的,了解学生的能力缺陷与不足,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备考规划。以下应对策略,供老师们在实践中参考。
  1.遵循认知规律,先输入后产出;听——仿——诵——说——述,大量浸泡
  听说考查的是学生综合的语言输入与产出能力,各题型对于听和说的要求有所侧重,而学生答题的结果,则全部是以“说”来呈现的。因此,老师们常常会陷入只关注语言产出结果的误区,忘记了高质量的语言产出必须基于大量正确的语言输入才可能发生的道理。对于语文学习尚且强调“厚积薄发”,对于外语学习,大量正确、地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更重要了。因此,听说的教学备考思路,不能仅仅局限于通过上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在日常教学及课外,为学生创设大量有效的语言浸泡机会,通过布置系列的小任务,促学生有效地从输入走向产出,实现量变到质变。具体的语言浸泡任务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简单以“听、仿、诵、说、述”五字概括。
  听,指定期(例如每天早上或晚上15分钟,周末30分钟等)收听难度适当的英文节目或观看原声英文视频等。评价材料难度是否适当,可依据本文第二部分对历年听说试题的文本分析,并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综合判断。高中阶段教材的课文录音,就是很好的材料。与听相结合的任务,可以是记录要点,进行复述或写概要。也可以只是泛听。
  仿,指抽取某些地道的音频或视频片段,进行反复的跟读与模仿。模仿是一切语言学习都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外语学习者,由于缺乏语言环境的自然熏陶,习得过程缓慢,仅仅靠每天40分钟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有意识地强化模仿任务十分必要。而且,大量成功案例证明,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必有良好的效果。
  诵,指背诵。科学的背诵,是实现工作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有效手段,是语言输入内化的催化剂。背诵材料可以是教材课文中精彩的片段,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资源。例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98篇课文,就是经典的背诵材料。这些课文,语言地道,话题有趣,难度适中,篇幅短小,特别适合背诵。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使用《新概念英语》第三册。
  说,指说故事或演讲,是基于“诵”的一种语言产出,还包含着展示或表演的因素,能力要求比前三个任务都高,对于训练学生的胆量与自信特别有帮助。许多语言老师会在课堂开始的五分钟安排一、两名学生进行说的任务,由于是一个班的学生轮着做,每位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实际上,一个充分准备的过程,是由上述的“听”“仿”“诵”几个阶段组成的。从“诵”到“说”,还得经过预演阶段。如果老师能适当地给予过程的指导和点拨,“说”的小任务,会取得较理想的個别辅导效果。
  述,指转述(包括复述),是基于听别人“说”之后的即时任务。是将信息输入、内化、重构并产出的综合过程,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述”可以是有提示的,例如,在听“说”之前,老师或负责“说”的学生已经预先准备好几个问题,学生可以边听边记录回答问题的关键信息,在“述”的时候,把要点串起来。“述”的提示也可以是“说”的标题及梗概。在“说”之前呈现,让大家先进行话题的预测,甚至是针对标题和梗概,提几个相关的问题。“述”当然也可以没有提示,要求学生自主地选择关键信息点进行适当的笔记。老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
  2.系统规划,落实听说微技能和听说考试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从前文对学生各题型的答题失误分析可见,听说教学,相比于阅读的教学,仍然是比较缺乏系统性的,导致能力较弱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大量的上机强化训练,但实际上许多听说的微技能并未落实,反而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发生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了顽固错误。因此,了解并系统规划学生要掌握哪些微技能及策略,是一切教学和备考的基础。
  以模仿朗读为例,题型考查的主要是对语音、语调的把握,是口语的基础能力,需要掌握的语音、语调知识点多而杂,因而更需要针对重难点,系统地安排以下微技能教学专题:①元音及组合饱满读;②难点音素突破读(如[n]、[r]等);③生词难词按规则拼读;④多音节词标重音读;⑤数字、专有名词流利识读;⑥节奏强弱快慢读;⑦首尾相连平滑读;⑧划分意群好停好读;⑨语调起伏升降读;⑩模拟原声仿真读等。完成模仿朗读时可选的策略包括:①紧跟语速,抓大放小,能读多不读少;②生词读准重读音节,练习时标重音;③遇单屏句子很长时,适当加快语速,以免读不完就翻屏等。   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要求的能力比模仿朗读更综合,而且具有明显的程序性,更适宜以操作程序的方式进行任务程序的综合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规范细节中技能与策略的使用,落实能力。其中,角色扮演可分解为以下步骤:①读情景,预测及自我提问,激活话题图式及词汇;②听对话,速记关键信息(要逐步掌握速记技巧和判断关键信息的方法);③正确提问(关注疑问词的选择、设计好主谓结构、正确把握疑问句的倒装语序、认真选词);④正确回答(快查笔记、迅速组织合适的答案、利用准备的时间练习)。完成角色扮演时可选的策略包括:①忽略听不懂的次要信息的策略;②利用情景推测/补全听不懂的关键信息的策略;③提问时用代词规避不确定的名词等替代策略;④回答时,若不确定信息点,按所听的信息进行合理拓展的策略等。角色扮演情景的选择与设计,要体现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话题项目表和功能意念表的全面覆盖,可结合各模块的话题和教学材料设计一系列合适的情景,配合合适的听力材料进行教学和训练。
  故事复述与角色扮演均有预测、听记和根据记录进行语言产出的相似过程,但故事复述所听的材料是连贯的故事,时长达1.5~2分钟,相比角色扮演中分小节听取信息来说,在笔记能力或短时记忆的保持上要求更高。并且,在语言产出方面,是以连贯的语篇呈现的,对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故事复述任务完成可以分解为以下步骤:①读梗概和关键词,预测故事的始末,形成故事的大概图式,激活相关的词汇和短语;②听故事(第一遍),把握大意,按故事陈述的顺序,逐句速记关键信息;③听故事(第二遍),逐句补充关键信息,增加必要的语篇标记和自我提示;④串起关键信息点,尝试复述,特别准备好开头的几句;⑤以句为单位进行复述,适当控制语速,利用句间的停顿做好下一句的准备,尽量做到表达流利、准确,特别关注时态的正确性。完成故事复述时可选的策略包括:①抓关键信息,回避不确定或记不清楚的次要信息;②关键信息记录抓动词;边想边说,语速适当放慢,控制语流;③用自己的话替换记不清的原文表达;④利用故事语篇的典型特征指引记录和复述的思路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故事语篇进行语篇特征学习与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故事一般图式,是提高学生理解故事、记忆故事和重述故事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手段。关于故事语篇的典型特征,Brown & Yule(1983)曾经评析过Rumelhard和Thorndyk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故事语法(story-grammars)模式。故事语法,是为叙事语篇而设计的一套有层次有组织的分析模式,是在Rumelhart的简单故事的分析基础上发展而成,由于其要素的不确定和变化性,被研究者批评为不适于操作。笔者结合语篇分析理论及个人的研究,尝试将故事语篇的典型特征归纳为如下几点:(1)故事的一般图式均包含背景、情节、结局几个要素,有一些故事还揭示主题,即叙述故事的目的。(2)背景通常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等要素。(3)故事的情节一般包含起因、发展、高潮等不同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几个小片段。(4)每个小片段,均包含一系列相关的小事件串,小事件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常见的是小事件之间的时间先后或次序关系、前因后果关系等等,相应的也会使用一些语篇标记,如First, Later, Then, After a few days等标记时间先后和次序关系,In order to..., As he was..., For this reason..., That’s why..., ended up..., soon...等标记因果关系。(5)故事语篇常常使用过去时态,高频动词中有相当多的不规则动词,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值得关注。(6)小事件串总是呈现出主+谓结构(描述动作)和主+系(+表)结构(描述状态)交替出现的特点,反映出故事的情节不断向前推进,因为某些动作/事件的发生,导致某种结果或某种新的状态。(7)英文故事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但是,根据预期语法说,这种出人意料,对于母语使用者或高水平的语言学习者,又是意料之中,可以预测的。
  3.提供自我评价表(checklist),有效反馈,促学生自主提高
  语言的学習,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践的效果如何,需要有效的评价。近年,由于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自主训练,计算机评分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在听说训练中的重要模式。但是,由于听说训练属于口头语言产出型练习,答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往往难以给出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及问题千差万别,参考答案也远远不能满足评价的需要。计算机评分系统往往难以给出学生问题的质性评价,老师如果只是针对典型问题泛泛地进行课堂讲评,学生个别化的问题又难以得到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输出型训练如果没有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又会打击老师和学生的热情与信心。因此,在计算机智能评分系统未能充分满足反馈的需要时,教师们可尝试运用自我评价量表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从而实现有效反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表2是笔者设计的模仿朗读训练自我评价表,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语音项目表及高考短文朗读的评分标准,并考虑言语失误规律及模仿朗读的应试技巧制定,包括单词读音、读音变化、语调与节奏、其他(声音、技巧)等四个部分,共30个评价项目。
  要有效落实自我评价,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并点列语音考点,并在考点列表中一一列出,方便学生核查和比对。这样学生才不会因无法正确分析材料的考点而造成评价的无效与流于形式。评价表还要求学生将本次练习与上次的练习比对,肯定进步,并针对本次练习仍然存在的问题,确定要加强练习的项目。此表(上页表2)的特点是:不但关注到某次练习过程中的重要细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应试思维与技巧,而且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进步及有待改善之处,让孤立的练习与前后的练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进步阶梯中有意义的一级。   4.通过课型整合,将听说读写有机整合,更好地实现输入到输出,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听、说、读、写在语言的真实使用中常常是不可分割的,是综合的语言使用,在测试中,只是为了更方便、更有效地考查和评价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而采取了不同的题型。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模块的话题,将听说读写的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遵循输入——内化——输出的语言习得过程设计课堂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功能的感知,效果会比单一的技能操练要好得多。综合语言技能课的一篇模式包括听(读)前——听(读)中——听(读)后三个环节,分别由一系列的语言使用活动组成。
  例如,复习“旅游”专题时,听(读)前活动可以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或画思维导图(mind-mapping),引导学生围绕“旅游”的话题,拓展出一系列相关的子话题,如我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My dream destination)、旅游行李装备建议(suggestions on how to pack your bags)、旅游的意义(The advantages of traveling)、旅游见闻(Travel journals)、旅游路线设计与选择(travel plans)、旅游安全建议(How to travel safe)、关于文明出游的讨论(be a well- behaved traveler)等等。然后,老师按既定的设计,呈现听力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预测等听(读)前活动。
  听(读)中活动,首先是引导学生欣赏并使用听读技能达成对听读材料的理解,然后可以是基于对材料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等深层次的讨论或问答活动。
  听(读)后活动,可以是要求学生运用已经理解的信息进一步做事的活动,如复述、写概要,针对听读材料的某个观点展开写作等。如可以是引导学生分析听读材料的语篇特征,归纳图式,进一步加深语篇的熟悉度。
  5.巧妙运用活动和游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活动中落实能力
  听说技能的训练,有的时候会比较的枯燥,学生们在课堂中常常会感觉难以长期坚持。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活动和游戏的方式,融入竞争和比赛的因素,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以下将介绍一些这样的活动。
  (1)采用小韵律诗、绕口令和英文歌等韵律节奏感强的材料作为语音训练的材料。例如:以下这首Two Little Black Birds,是很经典的韵律诗,而且也是一首著名的儿歌。
  Two l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
  One named Jack and the other named Jill.
  Fly away Jack, fly away Jill.
  Come back Jack, come back Jill.
  Two l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
  One named Jack and the other named Jill.
  这首儿歌貌似很简单,但同样覆盖了各种语音项目(留意看黑体所标的失去爆破、连接、音的同化,元音音素前的the的发音等等学生容易读错的项目),要地道自然地朗读好这一首小诗,学生也必须具备很好的语音语调基础。老师可以通过使用这样简单的材料进行反复密集的模仿和纠正,让学生更容易关注正确的发音、重读、连读、停顿、节奏与语调。如能结合使用拍掌、击打节奏等方式,学生对如何把握节奏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2)总结句型的功能和语法特征,结合不同的表达意义,可以巩固提问的能力,实现基本能力的迁移。具体的步骤是呈现句型,呈现提问方式,替换时态变化,替换意义变化,替换问询焦点变化。以“采用何种方式做(某事)”的话题为例,就有多种不同的提问方式:How do you/ How did you/ How are you going to... ~ (见表3)。
  (3)两分钟“最佳复读机”游戏。要求学生像鹦鹉学舌般,听到什么“复读”什么,听和复读的内容可以是单词、短语、句子。這个活动,特别适合作为课前热身活动,可用于活跃课堂,创设开口说的氛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与听说反应。
  (4)语法听写(dictagloss)也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听说训练活动。老师选取一段合适的材料,读或播录音两遍,学生记录。学生尝试写出整段材料,小组内讨论修改答案,与原文比对。朗读或背诵原文。这项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音——形——义的关联。
  (5)即时背诵竞赛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活动,大家一起参与,令枯燥的背诵变得比较有趣。老师选取一段难度合适的材料,投影出来,放录音一次,学生自由读一次。老师在每个句子中覆盖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自由读,补充覆盖掉的内容。老师继续覆盖句子中更多的内容,要求学生自由读,补充覆盖掉的内容……直到所有内容全部覆盖,学生能够整段背诵出来。
  (6)你讲故事,我来表演。这项活动适宜在大家精神比较困乏的时候采用,需要学生将听到的内容通过动作反映出来。老师选取一个难度、长度合适的故事。老师一边慢读故事,学生一边按内容表演。找语音较好的学生慢读故事,其他学生继续表演。如此反复若干次,学生结对复述故事。全身反应的活动,对于动作记忆型学习者特别有效。在群体中进行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气氛。
  (7)角色互换,轮流坐庄。老师讲/播故事两遍。各学生准备一分钟后,分在四人小组。其中A复述故事,要求不能停顿地连续讲一分钟。接着B复述故事,要求不能停顿地连续讲一分半钟。然后C复述故事,要求不能停顿地连续讲两分钟。D做评价者,分别点评A、B、C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注意,在开始进行这个活动时,老师可以选取复述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做评价者。经笔者实验验证,通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参与,无论是复述者还是倾听者都能得到一定的能力提高。


  6.帮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确保学生在应试时做到:认真投入——发音饱满——巧用策略
  具体的注意事项包括:
  (1)一定要认真试音和调试耳机,避免录音无效。在录音时要对准麦克风,保持适当距离,整个作答过程要保持合适的音量及节奏,给评卷者精神饱满,轻松自信的感觉;
  (2)作答时要尽量感情投入,以提高语言感染力;
  (3)朗读或复述时要把握好节奏,发音饱满、语调自然、停顿得当;
  (4)朗读或复述部分的第一句要读好、说好,先声夺人;
  (5)速记要按原文顺序,合理设计草稿纸;
  (6)作答时不要受周围人的影响,要自始至终自信、投入地按自己最好的水平作答;
  (7)回答问题时要避免多次重复录音,或者不应该的纠正导致错误;
  (8)只要肯开口,说出有关内容就会有一定的分数,要努力开口。
  总之,系统落实各项微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过程性评价,令他们在完成听说任务时能熟练地运用程序性知识,并从心理上、策略上等各方面为学生做足准备,听说考试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Brown. G. & G. Yul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Oller. J. (1976). Evidence of a general language proficiency factor: an expectancy grammar. Die Neuren Sprachen, (76), 165-174
  陈皓曦. 巧用自我评价,实现有效反馈[J].广州教育研究,2010(3).
  董燕平. 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广东省考试院. 2016年广东省听说考试考试大纲[Z].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八艺节”演出场所之--京韵大舞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省艺术学校旁.其前身为建于1984年的九天剧院.自2000年起,湖北省京剧院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文化厅支持下,为建专业的戏剧剧场
高考英语口语考试目前有两种模式,即“人人对话”模式和“人机对话”模式。“人人对话”模式是一种传统考试模式,考官以面对面的形式与考生进行沟通,以判定考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人机对话”模式是指由电脑代替人扮演考官的角色,所有考题和指令均由电脑发出,考生根据从耳机中听到的或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指令和要求回答问题。计算机会自动将考生在考试中回答问题时所有语音信息进行录音并保存。考生考试的全过程不介入任何人
期刊
期刊
2007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了我国舞台艺术的发展水平.54台剧目在武汉、宜昌、襄樊、黄石、荆门的舞台上轮番上演,一时间,湖北各地的舞台花团锦簇,
期刊
一、背景rn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话题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交友、购物、旅游等,体现了语言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教材单元板块的整体设计看,导入板块(Wel-come to the uni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民间舞是指产生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受到民俗文化的制约,表演风格稳定和以自娱为主的舞蹈形式,它是一个庞大家族,在现代社会中,民间舞也同样是一个复杂系统。在审美的基础上,人们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想要学好它最重要的是“学”而不是“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自然成为了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遵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