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将漫长的一生始终投入到了我们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潮流中,名字符号的背后掩不住她格外的勇敢和坚韧。
She turned her long life into the quirky twist trend history of our nation; behind her name there were great courage and fortitude that hardly hide.
雷洁琼先生走过了106年的生命历程,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在北京逝世。各大媒体都刊发了新华社专稿,隆重纪念这位穿越了20世纪的风雨、和我们走到今天的老人。微博中,很多年轻的朋友在问:“她是怎样的人?”人们似乎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了解她的生平。
雷先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北大的校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雷洁琼就是人们熟悉的名字,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她出席各种会议,也必定出现在《新闻联播》中领导人出席会议的名单里。
用今天的话来说,雷先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之一。 1924年,19岁的雷洁琼赴美国留学,1931年获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返国,在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身)社会学系任教。雷先生不是一位宁静书斋中的学者,在那个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最危急的时刻,雷先生是一个热血青年。她14岁时就在广州街头登台演讲,痛陈北洋政府卖国罪行。抗日战争硝烟将起,雷洁琼参加了1935年由北平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联合组织“华北各界抗日救国会”,为前线战士募捐。在“一二·九”运动中,雷洁琼是燕京大学唯一参加游行的女教师。杨沫《青春之歌》中那许许多多胸怀救国大志的文化青年中,就有青年雷洁琼的影子。社会学要研究社会,雷先生那一代人却是要改变社会和国家。这既贯穿在她的学术工作之中,也贯穿在她的全部生活之中。
上世纪40年代后,雷先生更深地介入到社会运动之中,在各地参与社会的活动。1940年,她出走北京,先后到江西、上海任教和参与社会活动,1946年才重返燕京大学。1945年,在上海期间,她与马叙伦、许广平、赵朴初、郑振铎往来密切,又联合工商界人士共同发起并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这是她的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起点,后来她担任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席。1946年6月23日,41岁的雷洁琼作为最年轻的代表,随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组成的“赴京和平请愿团”,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暴徒的残暴殴打。这一段经历是雷先生在政治方面的选择的最重要的时刻。1949年1月,应中共中央之邀,雷洁琼赴西柏坡访问,并拜会了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从此开启了她走入新中国的参政人生。
雷先生的一生与北京大学紧密相连,1972年从下放农村调回北京,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1982年,她主导恢复了北京大学的社会学系,为中国社会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8年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雷洁琼被评为“杰出校友”。雷先生曾经担任过很多要职,也担任了几部国家大法的起草工作,这些工作其实都是在建国后和新时期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贡献。
微博上的年轻朋友好奇地问:“她是怎样的人?”我想说,其实她于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新闻联播》里的名字,她曾经的工作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她将漫长的一生始终投入到了我们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潮流中,名字符号的背后掩不住她格外的勇敢和坚韧。今天想来,雷先生和她的同代人其实是为中国的富强和崛起在20世纪奋斗的我们的前辈。正是由于有了当年他们的选择和工作,中国今天的崛起和发展才有了一个历史的前提。雷先生和她的同代人勇敢地承担了那个严峻的时代。
望着一代先辈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需要问自己,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作者系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She turned her long life into the quirky twist trend history of our nation; behind her name there were great courage and fortitude that hardly hide.
雷洁琼先生走过了106年的生命历程,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在北京逝世。各大媒体都刊发了新华社专稿,隆重纪念这位穿越了20世纪的风雨、和我们走到今天的老人。微博中,很多年轻的朋友在问:“她是怎样的人?”人们似乎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了解她的生平。
雷先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北大的校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雷洁琼就是人们熟悉的名字,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她出席各种会议,也必定出现在《新闻联播》中领导人出席会议的名单里。
用今天的话来说,雷先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之一。 1924年,19岁的雷洁琼赴美国留学,1931年获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返国,在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身)社会学系任教。雷先生不是一位宁静书斋中的学者,在那个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最危急的时刻,雷先生是一个热血青年。她14岁时就在广州街头登台演讲,痛陈北洋政府卖国罪行。抗日战争硝烟将起,雷洁琼参加了1935年由北平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联合组织“华北各界抗日救国会”,为前线战士募捐。在“一二·九”运动中,雷洁琼是燕京大学唯一参加游行的女教师。杨沫《青春之歌》中那许许多多胸怀救国大志的文化青年中,就有青年雷洁琼的影子。社会学要研究社会,雷先生那一代人却是要改变社会和国家。这既贯穿在她的学术工作之中,也贯穿在她的全部生活之中。
上世纪40年代后,雷先生更深地介入到社会运动之中,在各地参与社会的活动。1940年,她出走北京,先后到江西、上海任教和参与社会活动,1946年才重返燕京大学。1945年,在上海期间,她与马叙伦、许广平、赵朴初、郑振铎往来密切,又联合工商界人士共同发起并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这是她的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起点,后来她担任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席。1946年6月23日,41岁的雷洁琼作为最年轻的代表,随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组成的“赴京和平请愿团”,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暴徒的残暴殴打。这一段经历是雷先生在政治方面的选择的最重要的时刻。1949年1月,应中共中央之邀,雷洁琼赴西柏坡访问,并拜会了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从此开启了她走入新中国的参政人生。
雷先生的一生与北京大学紧密相连,1972年从下放农村调回北京,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1982年,她主导恢复了北京大学的社会学系,为中国社会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8年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雷洁琼被评为“杰出校友”。雷先生曾经担任过很多要职,也担任了几部国家大法的起草工作,这些工作其实都是在建国后和新时期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贡献。
微博上的年轻朋友好奇地问:“她是怎样的人?”我想说,其实她于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新闻联播》里的名字,她曾经的工作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她将漫长的一生始终投入到了我们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潮流中,名字符号的背后掩不住她格外的勇敢和坚韧。今天想来,雷先生和她的同代人其实是为中国的富强和崛起在20世纪奋斗的我们的前辈。正是由于有了当年他们的选择和工作,中国今天的崛起和发展才有了一个历史的前提。雷先生和她的同代人勇敢地承担了那个严峻的时代。
望着一代先辈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需要问自己,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作者系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