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 观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护理组44例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未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为61.4%,明显低于护理组的86.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及早、有效、正确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71-01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群,该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等特点,临床多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等,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和生活[1]。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过程中,康复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早日康复的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39.5岁;护理组44例,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3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他临床资料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措施如下:①体位疗法:患者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宜取平卧位,考虑到腰椎间盘压力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不同体位,从而牵拉后纵韧带,扩大椎管。患者在直立活动或卧硬板床的时候尽量避免弯腰,这样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内压;②肌力锻炼:要增强患者肌力锻炼,在进行伸屈等训练时,要考虑二者平衡,对偏弱的一方重点训练。一般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的时候,肌肉痉挛会导致腰椎曲度改变,其属于一种保护性机制,临床不能强行矫正,待肌肉痉挛或疼痛缓解之后,腰椎曲度会自动消失。通常,腰间盘病变、脊柱损伤后窑及早行腹背肌训练,不应过度伸张或屈曲脊柱,避免因间隙变形导致椎间盘压力增大,这个时候宜行终止点动力性练习等[2];③理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时可采用局部冰敷、治疗性超声、温热疗、电疗等方式,同时也可以酌情选用低中频电疗、EMC-生物反馈等方法;④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重要意义,向患者讲解保持正确坐姿、搬运重物时姿势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保证足量钙和维生素摄入量,避免穿高跟鞋,坐卧的时候宜选用硬木高靠背椅子或硬板床等;⑤康复工程:在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时,可内置支撑钢条弹力腰围,虽然该弹力腰围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但要注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腰围,在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前提下,要缩短腰围使用时间,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待患者病情好转之后,要立即停止使用[3];⑥牵引:临床科通过自身体重悬挂牵伸或骨盆牵引的方法降低腰椎间盘内压,此时,突出的髓核会出现暂时回纳,牵引歪理去除后,即使髓核可能会再次突出,但这仍然能够改变原突出物和神经根位置关系,最终达到消除临床体征,解除根性压迫的目的。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护理组44例患者中,优18例,良20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对照组44例患者中,优10例,良17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为61.4%。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多是由无菌性炎症水肿和髓核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临床科通过多种方法改变神经根和突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突出物对神经和骨髓的压迫刺激,最终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临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时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不仅体现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同时能协助患者进行代偿缺欠以及自我防治等,可以促进患者及早恢复、适应社会。本文对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44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其中,优18例,良20例,优良率为86.4%,明显高于未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的71.4%。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体征,提高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鑫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1,4(4):195-196
[2]彭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2(9):134-135
[3]张祝玲,尹俊秀.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0,20(35):69
关键词: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71-01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群,该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等特点,临床多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等,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和生活[1]。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过程中,康复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早日康复的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39.5岁;护理组44例,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3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他临床资料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措施如下:①体位疗法:患者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宜取平卧位,考虑到腰椎间盘压力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不同体位,从而牵拉后纵韧带,扩大椎管。患者在直立活动或卧硬板床的时候尽量避免弯腰,这样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内压;②肌力锻炼:要增强患者肌力锻炼,在进行伸屈等训练时,要考虑二者平衡,对偏弱的一方重点训练。一般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的时候,肌肉痉挛会导致腰椎曲度改变,其属于一种保护性机制,临床不能强行矫正,待肌肉痉挛或疼痛缓解之后,腰椎曲度会自动消失。通常,腰间盘病变、脊柱损伤后窑及早行腹背肌训练,不应过度伸张或屈曲脊柱,避免因间隙变形导致椎间盘压力增大,这个时候宜行终止点动力性练习等[2];③理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时可采用局部冰敷、治疗性超声、温热疗、电疗等方式,同时也可以酌情选用低中频电疗、EMC-生物反馈等方法;④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重要意义,向患者讲解保持正确坐姿、搬运重物时姿势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保证足量钙和维生素摄入量,避免穿高跟鞋,坐卧的时候宜选用硬木高靠背椅子或硬板床等;⑤康复工程:在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时,可内置支撑钢条弹力腰围,虽然该弹力腰围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但要注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腰围,在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前提下,要缩短腰围使用时间,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待患者病情好转之后,要立即停止使用[3];⑥牵引:临床科通过自身体重悬挂牵伸或骨盆牵引的方法降低腰椎间盘内压,此时,突出的髓核会出现暂时回纳,牵引歪理去除后,即使髓核可能会再次突出,但这仍然能够改变原突出物和神经根位置关系,最终达到消除临床体征,解除根性压迫的目的。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护理组44例患者中,优18例,良20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对照组44例患者中,优10例,良17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为61.4%。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多是由无菌性炎症水肿和髓核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临床科通过多种方法改变神经根和突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突出物对神经和骨髓的压迫刺激,最终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临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时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不仅体现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同时能协助患者进行代偿缺欠以及自我防治等,可以促进患者及早恢复、适应社会。本文对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44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其中,优18例,良20例,优良率为86.4%,明显高于未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的71.4%。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体征,提高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鑫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1,4(4):195-196
[2]彭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2(9):134-135
[3]张祝玲,尹俊秀.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0,20(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