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儿科是一个风险性极高的科室,在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笔者试图从存在的风险着手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科是整个医院中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患儿年龄特殊,无家属陪护,从进入新生儿科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在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1 新生儿科存在的主要风险
新生儿科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象风险,也就是已经显示出来或稍加观察即能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易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另一类是潜在风险,也就是不易被人发现或根本无法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相对于外露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更大。
1.1表象风险
1.1.1 体质风险。新生儿科的患儿都是从刚出生到XX天,正常情况下,最大不会超多XXX,尚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状况,患儿本身的体质孱弱,患病后身体机能差,使得病情变化迅速。这就对护士的观察能力及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况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1.1.2 感染风险。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在当下病房紧张,床位之间间距较小的现状下,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了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护理人员的双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清洁不到位,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不到位,也极易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1.3 损伤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患儿皮肤薄嫩,极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治疗环节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时间一旦没有控制好,严重的可能引起脑损害。
1.2 潜在风险
1.2.1 人员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劳动强度强、护士工作紧张、压力大、高体力付出,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以及对于新仪器、新设备使用知识的缺乏,使得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稳定,技术不够,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患儿发生危险。
1.2.2文书风险。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文书。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真实地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但由于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忙于应付,使得书写记录不全面、不规范,出现漏记或错记的情况,从而影响对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制定。
2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风险的存在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误,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在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予以消除。首先必须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消除风险的方法。
2.1 医院及科室的不合理安排。院方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尽合理, 护理人员配置不按床护比例或是岗位安排不明确、不合理等, 使得她们不能兼顾到患儿的各方面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加。另外管理层危机意识缺乏或管理方法不当,忽视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也直接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增加。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新仪器,同时加上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的缺乏,对新生儿生理特点不熟悉,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造成安全隐患。
2.3 夜班过多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由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少,相比较其他科室而言,夜班更多,过多的夜班导致:①心理负荷过重。护士值夜班基本上是一人,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大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等潜在性因素, 造成护士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②强迫性担心。夜班责任重大,总担心事情出错,表现为不自信, 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惟恐出错。③睡眠障碍。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 影响日趋明显。
3 风险应对方法及措施
3.1 完善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①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变化及时合理调配人员,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②规范工作职责,修订各班工作流程,制订紧急风险预案等。③及时总结发生的缺陷事件,对每起缺陷事件认真总结,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2 提高護士的业务素质,强化风险意识。针对临床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科室定期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并熟悉仪器的操作事项。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现有知识加强和巩固、新知识和新业务培训及考核。
3.3 改善新生儿科室的环境。医院由于业务用房有限,新生儿科的病房布局欠合理, 面积有限。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保持通风, 并对室区的环境质量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测, 如果发现一项不合格项, 立即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且定期对科室内的物品进行消毒,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患儿的逐年增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风险也在不断增高, 因此医院应该正确面对护理风险, 定期在新生儿科室内开展护理风险教育, 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管理和安全制度, 护理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 这样必定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玉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年7月,P969-971
[2] 薛唤爱,何光荣,《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年4月第9卷第4期上旬版,P901-902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科是整个医院中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患儿年龄特殊,无家属陪护,从进入新生儿科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在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1 新生儿科存在的主要风险
新生儿科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象风险,也就是已经显示出来或稍加观察即能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易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另一类是潜在风险,也就是不易被人发现或根本无法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相对于外露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更大。
1.1表象风险
1.1.1 体质风险。新生儿科的患儿都是从刚出生到XX天,正常情况下,最大不会超多XXX,尚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状况,患儿本身的体质孱弱,患病后身体机能差,使得病情变化迅速。这就对护士的观察能力及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况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1.1.2 感染风险。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在当下病房紧张,床位之间间距较小的现状下,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了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护理人员的双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清洁不到位,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不到位,也极易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1.3 损伤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患儿皮肤薄嫩,极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治疗环节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时间一旦没有控制好,严重的可能引起脑损害。
1.2 潜在风险
1.2.1 人员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劳动强度强、护士工作紧张、压力大、高体力付出,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以及对于新仪器、新设备使用知识的缺乏,使得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稳定,技术不够,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患儿发生危险。
1.2.2文书风险。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文书。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真实地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但由于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忙于应付,使得书写记录不全面、不规范,出现漏记或错记的情况,从而影响对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制定。
2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风险的存在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误,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在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予以消除。首先必须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消除风险的方法。
2.1 医院及科室的不合理安排。院方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尽合理, 护理人员配置不按床护比例或是岗位安排不明确、不合理等, 使得她们不能兼顾到患儿的各方面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加。另外管理层危机意识缺乏或管理方法不当,忽视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也直接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增加。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新仪器,同时加上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的缺乏,对新生儿生理特点不熟悉,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造成安全隐患。
2.3 夜班过多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由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少,相比较其他科室而言,夜班更多,过多的夜班导致:①心理负荷过重。护士值夜班基本上是一人,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大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等潜在性因素, 造成护士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②强迫性担心。夜班责任重大,总担心事情出错,表现为不自信, 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惟恐出错。③睡眠障碍。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 影响日趋明显。
3 风险应对方法及措施
3.1 完善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①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变化及时合理调配人员,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②规范工作职责,修订各班工作流程,制订紧急风险预案等。③及时总结发生的缺陷事件,对每起缺陷事件认真总结,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2 提高護士的业务素质,强化风险意识。针对临床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科室定期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并熟悉仪器的操作事项。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现有知识加强和巩固、新知识和新业务培训及考核。
3.3 改善新生儿科室的环境。医院由于业务用房有限,新生儿科的病房布局欠合理, 面积有限。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保持通风, 并对室区的环境质量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测, 如果发现一项不合格项, 立即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且定期对科室内的物品进行消毒,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患儿的逐年增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风险也在不断增高, 因此医院应该正确面对护理风险, 定期在新生儿科室内开展护理风险教育, 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管理和安全制度, 护理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 这样必定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玉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年7月,P969-971
[2] 薛唤爱,何光荣,《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年4月第9卷第4期上旬版,P9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