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健康与人文并重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这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不大,主要还是遵循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运用文献查阅的方法,对海南省高职体育课程体系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提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应将人文教育和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并从理念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7个方面构建健康与人文并重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顺应教育的思潮。
  关键词:课程体系;健康与人文;高职体育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之一,也面临着如何改革,是参照高校那样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还是职业院校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技能所具备的职业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各学科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但体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学校体育教育较为重视教学内容所带来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兴趣和终身体育、团队协作、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此,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目的。[1]目前,健康与人文并重的体育教育思想日益备受体育界的青睐。在这种背景下,建构健康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对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1.我国现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程体系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体育教学目标服务的,是指导学生体育学习的育人方案,是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主要从7个方面构建,具体包括理念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材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各个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着连续性和层次性。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不均衡、不明确,课时安排不合理,各年级教学目标重复,没有特别定义学科能力;重视"短期效益",忽视终身体育教育,过分重视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内容陈旧繁杂,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缺乏健康测量、教学评价等理论知识;[2][7]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限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评价体系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等。
  2.健康与人文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2.1理念体系
  课程理念改革是课程体系建构的关键。只有实现课程理念的创新,才能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
  调查表明,海南省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比较重视以"安全第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但终身体育、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能力目标往往被忽略,这无法真正理解职业教育下体育的生命意义。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理念体系。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营造健康自由的体育氛围,改革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课程,[12]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解决学生体质心理问题,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实现"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的目标。[15]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坚持终身体育的关键。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就是要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转变功利实用的观念,平衡体育教学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实现体育与不同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强化体育素质的培养,使学校体育快乐化、生活化。[3]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5][7][18]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积极探索特色性体育运动项目,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把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9]
  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自由发展的教育。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就是运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研究体育教学,实质上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及学会做事的过程。[6][11]这就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公平公正的态度以及竞争与协调的能力,确保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2目标体系
  21世纪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才。然而,目前海南省课程目标仍停留在体育知识、技能及社会价值的传授上,忽视学习过程和方法及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学者指出海南省体育课程目标在实践中很难操作,体育的教育功能无法完全体现。[8][14]因此,急需从健康、知识技能和人格3个方面重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健康目标。健康目标不仅是"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核心体现,亦是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两个方面。身体健康目标要求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体格,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心血管和心肺机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生理机能水平、增强学生适应环境与抵抗疾病的能力的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要求调控学生情绪,振奋学生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力,完善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潜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方面。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育健康知识,科学控制体育负荷,熟练处理体育损伤,合理评价体育效果;[4][13]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健身技能,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自我审美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教育奠定基础。   人格目标。人格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调控情绪和抗挫折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和良好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守法、奉献社会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2.3内容体系
  与国外体育教学相比,国内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只涉及跑步、练球等,且学校较少组织体育比赛,特别注重输赢结果,并不鼓励所有学生参加,比赛场所也仅局限于操场和体育馆。在健康与人文并重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以终身健康为目标,并从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健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整合,努力实现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多样性、趣味性、信息性和现代性。
  身体健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包括身体教育、保健教育和竞技教育三个方面。身体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保健教育要求学生了解体育保健与康复的知识,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方法。[2][17]教学内容主要以太极拳、太极剑和球类运动为主。竞技教育是为体育特长生开设的专项训练课。它采取多种形式传授学生专项的运动技术、培养学生顽强的进取精神。[10]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两个方面。成功教育要求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解决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排除心理障碍,增加心理健康。挫折教育要求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学会承受失败,学会在锻炼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
  社会健康教育。社会健康教育包括合作教育和行为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合作教育要求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各种课堂现象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形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9]行为健康教育要求学生通过群体教育培养自身的角色意识和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同伴沟通,进而使自身的个性趋于完美。
  2.4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更要遵循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规律。一份关于海南省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表明,海南省的体育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过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1][6][15]调查还发现,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分别是练习法、讲授法及示范法。而一些诸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较少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确保"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取心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信心。第二,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习诊断和自我评价的作用,[12]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第三,把感知、思维、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有利的学习情境,强调师生互动性,体现教育民主性,增加方法内涵性。
  2.5教材体系
  教材的选择和创新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拿海南省来说,其教材较少涉及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内容变动较少,且多为纯理论表述,与现实脱节。毕业生们大都表示教材知识对其找工作意义不大。因此,体育教材既要注重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又要具有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兴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等特点,[5][20]同时还要体现体育的文化功能,让学生了解体育背后的文化背景,提高教材对教学目标的作用性。
  2.6管理体系
  课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是教学良性循环的根本保证。我国体育课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教师工作档案、学生体育档案、教师教学管理体系、学生体育管理体系和课程管理支撑体系五个方面。其中,教师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急需探索和深化的前沿问题。据调查,有近89%的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管理上存在偏差,"主课"成"替补"、管理真空现象极其严重。[8][17]针对上述问题,学校要转变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反馈体系以及监督体系,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培训,组织课程管理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评价,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学生要做好学习准备,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2.7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评价。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在当前海南省众多高校中依然盛行,学校教学评价往往只重视技能,而忽视学习过程,且存在教师送人情分的现象。[16]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84%的高校体育生认为学校教学评价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重构海南省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海南省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采用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内容的多元性;[7][13]其次,要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体育素质,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最后,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个体评价,淡化学生的一般评价,确保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3.结语
  构建健康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是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探索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健康、知识技能和人格为目标,从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选择体育教材,系统地管理体育课堂,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王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2]岳君.大众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03).
  [3]马振.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问题的探讨[J].理论研究,2011(05).
  [4]段立军,马磊.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02).
  [5]任永星.构建合理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06).
  [6]孙福成.构建健康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科技信息,2007(32).
  [7]方荣荣.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运作方法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9(10).
  [8]姜中阳.构建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理性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9]郑学会,钟河山,韩敬全.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10]苑高兴,胡有志等.浅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之路[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06).
  [11]戴福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3(09).
  [12]王爱华,张俊英.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13]王建强,李培文等.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1999(01).
  [14]董捷.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1).
  [15]李正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7).
  [16]周卫东.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05(09).
  [17]张铁明,谭延.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9).
  [18]吴敏.试论21世纪初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新模式[J].体育科技,2003(02).
  [19]韩喆.重塑人文与健康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赤峰学院学报,2008(05).
  [20]徐焰,郭鼎文.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0(12).
  作者简介:何光丰,男,1970年8月,海南海口市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体育教育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自我歧视与传染途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AIDS患者为研
工程方面的造价即对工程进行建设的成本。公路这一工程的造价就是用来建造某段公路或是某座桥梁或是隧道以使其能够符合设计规定而耗费的所有资金,其实施于投资决定环节、设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及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心理韧性水平与BDNF、IL-6水平的关系,指导抑郁症心理韧性评估与干预.方法:
[本刊讯]?4月11日下午,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在南京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陈亦江,南京
期刊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的调节及其机制,为靶向自噬在固有免疫上预防肥胖及相关病理改变提供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分析细胞分化成熟及脂滴积累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BL(0、1、5、10 μg/ml)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
目的:探讨大学生死亡凸显、个人控制感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信任博弈范式测量其信任水平,并填写控制感量
目的 探讨基于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专升本学生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课程教学质量.方法 分别选取我校药学院2017、2018级药学
陈意教授认为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膏方调治,临床当从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这四大基本证型出发,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进行处方用药,临证重视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研究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测量工具.方法:基于自上而下的理论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开放式访谈结果,构建残疾儿童心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心理弹性在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