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煤炭衔接会匆匆散场?解决煤电之争路正长
电力集团高层人士表示,计划内电煤合同签订率不足一半
解决煤电之争问题,还需要走更长的道路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1月10日,令秦皇岛在冬日里热闹一时的2005年煤炭衔接会最终宣告结束。虽然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是:截止到1月6日上午9时,会内一共签下订货供煤合同4.04亿吨,其中计划内供煤合同2.82亿吨。但是,一位发电集团高层人士介绍,五大集团已经签下的计划内电煤合同不足原计划2.88亿吨的一半,而且合同价格也超出了发改委8%的上限。
但一位电力集团负责此次谈判的高层略显悲壮地对记者表示,五大电力集团只签下不到原定量一半的计划内电煤,而且签下的合同平均价格远高出国家发改委原定的8%的价格幅度,很多合同上注明“随行就市”———意味着价格并未定死,如果今年真的按合同执行,很可能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形势非常严峻。
“今年的煤炭衔接会真是挺乱。”一位来自江苏、自称“煤贩子”的徐先生对记者说,“计划内电厂签下的重点电煤不如市场煤多,很多市场煤也当做重点电煤给签了。还有很多说都不能说的内幕。”继去年煤电双方在煤炭会(上次还叫煤炭订货会)上不欢而散后,对于2005年的煤炭会,有些人还是寄予很大希望,但更多的人事先就判断不会有完美的结果。
“会议本来说重点解决电煤问题,但现在看来这一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上述电力集团负责人抱怨说。他介绍,虽然名义上会期已经结束了,煤炭企业也基本上撤离了会场,但五大电力集团还会有人继续留守秦皇岛,等待国家发改委给出最后的说法,“直到拿到最后1吨煤才撤离”。
统计数据两相矛盾
这次大会统计录入合同的工作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负责。1月9日上午,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咨询部经理张权曾对媒体透露:截至1月6日上午9时,会内一共签下订货供煤合同4.04亿吨,其中关于计划内电煤的重点合同为2.82亿吨。
但是,一发电集团高层人士对记者透露,至9日,五大发电集团签下的重点电煤合同不到1.4亿吨,而2005年列入重点订货的电煤需求将达5.14亿吨,其中五大发电集团的计划内电煤占2005年重点订货电煤的一半以上,为2.88亿吨。
据河南省参加煤炭衔接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截至1月8日17时40分,全国共完成上网合同价值约4亿元,与去年相比,还有两亿多的合同未签下来。河南省共完成重点运力合同4902万吨,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煤企签过字的合同,在递交电力企业后,由于对方对价格反悔而一直未能返回。
上述发电集团高层人士通过比较五大发电集团签订的合同量,对上述数据表示了怀疑。他认为,煤炭行业暂时的不规范和不集中会使其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次煤炭衔接会很混乱,因为资源短缺造成的不对等使双方的谈判很难达成一致”。
在煤炭衔接会数据中心,有记者借用一企业的密码查看已经签订的上网合同,发现很多重点订货的电煤合同竟然不是发电厂签订的,而真正属于五大集团的电煤合同非常之少,大部分都是一些其他行业的订货合同,量虽然比较小,但数量非常多,而且大部分没有签订价格。
合同价格超过上限
一位发电集团高层人士分析认为,五大集团已经签下的合同有两个问题:首先合同平均价格已经超过了国家发改委限定的8%的价格基准的上限,其次所有真正严格按照政府政策签下的合同都谈得非常非常艰难。
一家炼焦企业的老总表示,“价格就按我们商量的定了,合同上面不写明,你就按重点订货合同给我签,将来能保证我的运力就可以了。”在煤炭衔接会数据中心,记者发现很多已经签订上网的重点订货的电煤价格一栏尽管填写了按国家发改委8%价格基准的涨幅,但是后面均用括号注明“随行就市”。一煤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就是要看市场行情呗,现在煤炭都市场化这么多年了,我们跟着市场走。”
那位发电集团高层表示,电力这么紧张,电价也没有涨,如果政府对计划内电煤也要“随行就市”,那今年一定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窘况。
这位高层对记者说,不能说我们发电集团承受风险的能力弱,主要是现在的煤炭价格与过去的合同电煤价格差得太远了,成本增加太多,但是给电网公司的电价还是很低的,发电企业的利润都要被挤光了,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电荒问题就“过不去”。
煤电联动曲高和寡?
应该说在目前情况下,煤电联动是解决两大行业之争的一个好办法。但在“全煤会”上,一位发电集团燃料部门负责人介绍,某地采购的电煤2004年5月合同价为202元/吨,到9月份已涨到315元/吨,煤炭涨价使电力企业的燃料成本增加50%。另据介绍,中国大唐集团在河南的6家火电厂每年需要电煤1400多万吨。如果每吨煤上涨100元,其燃料成本就要增加14亿元,其中30%被电厂消化,即4.5亿元,但大唐集团全年的利润也不过4亿元左右。煤炭企业却表示,按国家规定电煤价格上浮幅度不超过8%的话则“亏大了”。
“毕竟非电力企业的市场价格比计划电煤的价格每吨高出30~100元。”尽管“计划内”电煤有一定指标,但接受采访的多数煤炭企业表示,价格上涨的幅度小,希望签订合同时再涨价。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提出疑问:如果一方不执行联动方案中指定的价格调整幅度有什么措施?换句话说,价格联动方案的保证措施是什么?
本来以为到了2005年这些问题也该解决了,没有想到在这次煤炭衔接会上这些矛盾再次被放大而且更加严峻。
中长期合同煤涨价
“在今年的订货会上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政府部门力推中长期合同。”煤炭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说到中长期合同,大唐集团燃料部负责人高恩清苦笑着连声说:“无奈,很无奈。”据华能燃料部负责人朱峰介绍,以前签订的中长期合同等于没有签。订货会前,华能已与几大煤炭企业签订了4000万吨以上的中长期合同,但在订货会上,不论原合同价格高低,煤炭企业均要求涨价,有的煤炭企业甚至要求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20%。几家电力企业遇到的共同问题是:签了中长期合同,煤炭企业却不认合同价格了!“不管多长时间的合同,关键看是否能落实。一年的合同还涨价无数次呢,还说什么中长期!不管多长时间,讲不讲信誉很重要。”在订货会外,一位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说。
电力集团高层人士表示,计划内电煤合同签订率不足一半
解决煤电之争问题,还需要走更长的道路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1月10日,令秦皇岛在冬日里热闹一时的2005年煤炭衔接会最终宣告结束。虽然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是:截止到1月6日上午9时,会内一共签下订货供煤合同4.04亿吨,其中计划内供煤合同2.82亿吨。但是,一位发电集团高层人士介绍,五大集团已经签下的计划内电煤合同不足原计划2.88亿吨的一半,而且合同价格也超出了发改委8%的上限。
但一位电力集团负责此次谈判的高层略显悲壮地对记者表示,五大电力集团只签下不到原定量一半的计划内电煤,而且签下的合同平均价格远高出国家发改委原定的8%的价格幅度,很多合同上注明“随行就市”———意味着价格并未定死,如果今年真的按合同执行,很可能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形势非常严峻。
“今年的煤炭衔接会真是挺乱。”一位来自江苏、自称“煤贩子”的徐先生对记者说,“计划内电厂签下的重点电煤不如市场煤多,很多市场煤也当做重点电煤给签了。还有很多说都不能说的内幕。”继去年煤电双方在煤炭会(上次还叫煤炭订货会)上不欢而散后,对于2005年的煤炭会,有些人还是寄予很大希望,但更多的人事先就判断不会有完美的结果。
“会议本来说重点解决电煤问题,但现在看来这一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上述电力集团负责人抱怨说。他介绍,虽然名义上会期已经结束了,煤炭企业也基本上撤离了会场,但五大电力集团还会有人继续留守秦皇岛,等待国家发改委给出最后的说法,“直到拿到最后1吨煤才撤离”。
统计数据两相矛盾
这次大会统计录入合同的工作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负责。1月9日上午,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咨询部经理张权曾对媒体透露:截至1月6日上午9时,会内一共签下订货供煤合同4.04亿吨,其中关于计划内电煤的重点合同为2.82亿吨。
但是,一发电集团高层人士对记者透露,至9日,五大发电集团签下的重点电煤合同不到1.4亿吨,而2005年列入重点订货的电煤需求将达5.14亿吨,其中五大发电集团的计划内电煤占2005年重点订货电煤的一半以上,为2.88亿吨。
据河南省参加煤炭衔接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截至1月8日17时40分,全国共完成上网合同价值约4亿元,与去年相比,还有两亿多的合同未签下来。河南省共完成重点运力合同4902万吨,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煤企签过字的合同,在递交电力企业后,由于对方对价格反悔而一直未能返回。
上述发电集团高层人士通过比较五大发电集团签订的合同量,对上述数据表示了怀疑。他认为,煤炭行业暂时的不规范和不集中会使其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次煤炭衔接会很混乱,因为资源短缺造成的不对等使双方的谈判很难达成一致”。
在煤炭衔接会数据中心,有记者借用一企业的密码查看已经签订的上网合同,发现很多重点订货的电煤合同竟然不是发电厂签订的,而真正属于五大集团的电煤合同非常之少,大部分都是一些其他行业的订货合同,量虽然比较小,但数量非常多,而且大部分没有签订价格。
合同价格超过上限
一位发电集团高层人士分析认为,五大集团已经签下的合同有两个问题:首先合同平均价格已经超过了国家发改委限定的8%的价格基准的上限,其次所有真正严格按照政府政策签下的合同都谈得非常非常艰难。
一家炼焦企业的老总表示,“价格就按我们商量的定了,合同上面不写明,你就按重点订货合同给我签,将来能保证我的运力就可以了。”在煤炭衔接会数据中心,记者发现很多已经签订上网的重点订货的电煤价格一栏尽管填写了按国家发改委8%价格基准的涨幅,但是后面均用括号注明“随行就市”。一煤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就是要看市场行情呗,现在煤炭都市场化这么多年了,我们跟着市场走。”
那位发电集团高层表示,电力这么紧张,电价也没有涨,如果政府对计划内电煤也要“随行就市”,那今年一定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窘况。
这位高层对记者说,不能说我们发电集团承受风险的能力弱,主要是现在的煤炭价格与过去的合同电煤价格差得太远了,成本增加太多,但是给电网公司的电价还是很低的,发电企业的利润都要被挤光了,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电荒问题就“过不去”。
煤电联动曲高和寡?
应该说在目前情况下,煤电联动是解决两大行业之争的一个好办法。但在“全煤会”上,一位发电集团燃料部门负责人介绍,某地采购的电煤2004年5月合同价为202元/吨,到9月份已涨到315元/吨,煤炭涨价使电力企业的燃料成本增加50%。另据介绍,中国大唐集团在河南的6家火电厂每年需要电煤1400多万吨。如果每吨煤上涨100元,其燃料成本就要增加14亿元,其中30%被电厂消化,即4.5亿元,但大唐集团全年的利润也不过4亿元左右。煤炭企业却表示,按国家规定电煤价格上浮幅度不超过8%的话则“亏大了”。
“毕竟非电力企业的市场价格比计划电煤的价格每吨高出30~100元。”尽管“计划内”电煤有一定指标,但接受采访的多数煤炭企业表示,价格上涨的幅度小,希望签订合同时再涨价。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提出疑问:如果一方不执行联动方案中指定的价格调整幅度有什么措施?换句话说,价格联动方案的保证措施是什么?
本来以为到了2005年这些问题也该解决了,没有想到在这次煤炭衔接会上这些矛盾再次被放大而且更加严峻。
中长期合同煤涨价
“在今年的订货会上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政府部门力推中长期合同。”煤炭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说到中长期合同,大唐集团燃料部负责人高恩清苦笑着连声说:“无奈,很无奈。”据华能燃料部负责人朱峰介绍,以前签订的中长期合同等于没有签。订货会前,华能已与几大煤炭企业签订了4000万吨以上的中长期合同,但在订货会上,不论原合同价格高低,煤炭企业均要求涨价,有的煤炭企业甚至要求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20%。几家电力企业遇到的共同问题是:签了中长期合同,煤炭企业却不认合同价格了!“不管多长时间的合同,关键看是否能落实。一年的合同还涨价无数次呢,还说什么中长期!不管多长时间,讲不讲信誉很重要。”在订货会外,一位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