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林廣記》音語類《辨字差殊》條試释

来源 :汉语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據宫紀子博士的調查,《事林廣記》的一些版本中存在題爲的部分,專門對論文字正讀.本文參考(1)宋元韻書、(2)元明曲論、(3)現代吴閩方言等資料,對的内容進行分析,對論它在元代漢語語音史上的地位.本文指出,的音系基礎是元代浙閩唱曲藝人通用的一種“中州音”,跟《中原音韻》音系有比較大的差别;並認爲元明江南社會裏通行“中州音”的多種變體.
其他文献
以紫金山金铜矿分级尾砂作为充填骨料,按灰砂比1∶4,1∶8,1∶12,浆料浓度66%,70%,74%配制的胶结充填体试件共9组.采用SHPB杆对充填体进行单轴冲击试验,并与单轴压缩试验对比,以确定动载条件下充填体抵抗破坏的能力及特征.结果表明:充填体在动载情况下,其峰值应力与灰砂比和浓度的关系与静载条件下表现出相同的性质,但极限应力是静载的6~10倍.根据动载时充填体的本构关系曲线的特征,可以得出
爲了使漢語史的研究進一步深入,有三個問題應當注意:(1)把漢語史貫通起來研究.(2)把漢語史的研究和現代漢語方言的研究結合起來.(3)正確地用認知語言學的觀點來研究漢語史.
本文從一般歴史句法學的角度對漢語歴史語法研究的現狀進行檢討和反思,並對當前和今後的漢語歴史語法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曹廣顺、吴福祥曾對“取”的虚詞用法有深入研究,他們認爲:唐宋白語文獻中出現的[V取]格式裏的“取”有五類:取1(連動式後項動詞),取2(結果補語),取3、取1(動熊助詞).取(詞缀
中古漢語的使成式究竟是什麽結構是有很大的争議的,有認爲是並列的,有認爲是述補的,也有認爲是偏正的.對於中古漢語的使成式是否已是述補結構,學者們也曾提出過多種檢驗標準.
本文分析“補語”一詞給古漢語研究带來的弊病,以此說明古漢語語法學框架應更多以語言共性和類型爲背景,而非照搬現代漢語語法學體系.“補語”不同於其他句法概念,不是一個通
副詞“盡行”萌芽於魏晉唐代,盛行於宋元明清,現代漢語趨於消失.“盡行”的語法化歴程明顯受句法因素的制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行+VP”的句法位置使得“行”逐渐詞尾化
本文對漢語歷史音韻研究中的幾種方法——系統參照,統計,音位分析,語音實驗——作一些評介,并提出問題,希望能促成方法上的改進.
招玉2号是由山东省招远市种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1998年4月山东省农用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是全国农业丰收计划的主推品种之一。该品种高产、抗病、抗倒、优质、株型
本文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旨在說明形態何以能够成爲古音研究的證據以及這種證據有什麽特點.第二部分則是利用形態構擬古音的一個實例.高本漢上古音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