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脑统治者与下脑主导者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aod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财猫举起的是哪只爪子?榴梿和波罗蜜,谁的外壳更粗粝?在回答上面两个问题时,你的脑中是不是自动浮现了招财猫、榴梿和波罗蜜的样子?(顺便说一句,答案是左前爪,榴梿)如果我告诉你,解答这两个问题用的是大脑皮质中的两套不同系统,你会相信吗?
  近百年来的研究显示,大脑是分块工作的,而哈佛大学研究者斯蒂芬·科斯林则将大脑皮质分为两个系统:上脑系统与下脑系统。解剖学上,上脑包括额叶上部和顶叶,下脑包括额叶下部、颞叶和枕叶。当你伸手,从额头一路往上摸到头顶,这部分就是上脑所在。从耳侧开始摸到后脑勺,这个区域就是下脑所在。
  上脑负责拟定和执行计划。为了更好地驱动身体执行计划,上脑捎带处理了位置、距离、角度等空间信息。研究中,被切除上脑的猕猴,再也学不会寻找藏在特定位置的食物。
  下脑负责感知、理解和信息分类,激活情感和记忆。为了更好地感知,下脑特别擅长识别颜色、形状和纹理。研究中,被切除下脑的猕猴,再也学不会寻找藏在特定形状下的食物。
  下脑理解世界,上脑决定行动。上下脑既独立运作,又密切合作。上脑会不断提示下脑,这些信息很重要,要特别留意。而经下脑整理的信息則传给上脑,供上脑决策时参考。每个人都是这两套系统协作而生的产物,也都有自己的“惯用系统”。
  根据对上下脑的惯用程度,人可被分为4种——行动者、刺激者、感知者和适应者。
  双脑并重的行动者是天生的领导者,上脑帮他们制订计划、积极行动,下脑帮他们收集反馈、审时度势。
  更倚赖上脑的刺激者有最多的新鲜点子,能在头脑风暴中创造出多套方案,有时这些方案不可行,因为他会无视现实。遇到挫折或阻挠时,刺激者更愿意坚持到底,而不愿意调整计划。
  更倚赖下脑的人,则是感知者。感知者里出了许多艺术家,因为他们能敏感地体味世界和人生的细节。感知者也能成为极好的专家顾问,因为他们擅长理解与解释。感知者喜欢安静,乐于反思,但往往行动力不太好,而且很难去制订和执行一个详尽的大计划。
  还有些人既不太倚赖上脑,也不太倚赖下脑——他们是适应者。适应者特别能随遇而安,活在当下。他们好相处、好合作,会接受突然出现的任务而不多问一句“为什么不让别人做”。适应者的行动力不亚于行动者,二者的区别在于,行动者为自己行动,适应者为适应环境而行动。
其他文献
我在父亲去世后写过下面这段话:父亲去世给我的真实感觉并不是我送走了他,而是我们一起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他送我到一个地方——那也就是他在这世界上的最后时刻——然后他站住了,而我越走越远,渐渐看不见他了。  父亲九十岁冥诞那天,我住在日本高野山一处宿坊里。夜晚寂寥,浮想联翩:父亲如果活到现在刚满九十岁,而他去世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年是多么漫长,这十八年里发生了多少事情,十八年前去世的父亲离我多么遥远——遥
期刊
没有强迫症的人和有强迫症的人
期刊
心情不好时,常常想起我已过世的好朋友,舞蹈家罗曼菲的一些小事。  她生前最著名的舞蹈叫《挽歌》,是一支很简单的舞,从头到尾,她一个人在舞台上重复地转圈,天长地久似的转呀转,直到过了十几分钟,你已怀疑她不会停下时,舞蹈才戛然而止。  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云淡风轻地回答我:“简单,你只要找到一个定点,每次转过来的时候,都还看着那个定点,你就可以继续转下去。”  曼菲后来得了肺癌,到了末期癌细胞向脑部转
期刊
午休,去中山公园散步,在华阳路转角处的旧书摊见到一本《日本笑话选》(川崎大治编,王汉山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索价2元,而身上只带了张百元大钞,少不得去对面的超市买13.8元一盒的摩卡咖啡,再用零钱将此书买下,为付书款不得不买此咖啡一盒,也可视为一个笑话了。到得公园,拣一僻静处坐定,迫不及待地翻开此书读了起来,头顶上,米粒般大小的树叶簌簌落下,花香扑鼻,不知不觉近一个小时过去了,
期刊
说实话是文学家的职责,实话是文学作品的亮点。例如莎士比亚说,不要借钱给朋友,否则你会既失去金钱,又失去朋友。例如萧伯纳说,男人最大的快乐是满足女人的自尊心,女人最大的快乐是伤害男人的自尊心。  董桥在《假如人生是一钵樱桃》一文中,介绍了克莱伦斯·丹诺的老实话:“我们的上半辈子让父母给毁了,下半辈子让我们的孩子给毁了。”这些话都曾经流行过。  文学作品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实话呢,我猜跟生存空间有关。世界
期刊
这个故事是听来的。讲故事的是我的先生。他说这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说给我听,我一定也会和他一样感动。  故事是关于一对父子洗完澡,穿衣对话的小片段,是他在学校澡堂子里洗澡时看到的。因为是冬日,又是星期一的大清早,所以澡堂子里洗澡的只有他、一个中年人外加一位老爷子。他进去时,中年人还在水龙头下,老爷子已经躺在搓澡的床上了。学校的澡堂一直对外营业,因为票价比其他浴池便宜些,所以周围的居民也愿意前来。  
期刊
一山一水一秀里  我曾被困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极目远望看不见山;我曾穿梭在熙来攘往的车流人流中游目四顾寻不着河;我曾徘徊在灯红酒绿的酒吧街上无处安放青春;我曾驻足于光怪陆离的画廊橱窗外无处安放灵魂。  其实,你和我一样。我们都在找一个地方。  一书一茶一世界  我一直在找这样一个地方:早上会被鸟儿叫醒,睁眼就看见花格窗外的风景;午后能在湖边柳树下就着阳光,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喝一道祁红特茗;晚上嗅着
期刊
每逢年节,一定会有年轻人给我留言,抱怨家里的极品亲戚。有些是像我一样牛头不对马嘴;有些是出言不逊——你怎么又穿红,你皮肤黑穿红像村姑;有些是内夸不避亲——你堂姐上哈佛了,你要向她学习呀……最讨厌的是,几乎每一位都会问:“你考得怎么样?你有男(女)朋友没?你赚多少……”  年轻人都很想像网上说的那样,冷冷地回一句“关你屁事”,又怕爸妈一巴掌挥过来。  而此刻,我想替所有极品亲戚叫一声:“冤枉啊。” 
期刊
1  去英国之前,我对那里并没有太大的期待与憧憬。我总觉得去发达国家旅行会比较无趣,那里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生活压力巨大,再加上英国人素来给我一种严谨古板的印象,所以,我基本上抱着看一看大本钟和福尔摩斯居所的最低期望。  到了英国后,我特意找了一个郊区的房子住下,一来希望远离市中心,二来也是想让自己玩得更自在些。  我的房东潘妮是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和自己的3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和我遇到过的许多民
期刊
一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甲,10多年前是死党,10多年来音讯渺茫。  一次同学聚会偶然碰见,他已经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遥想当年初中毕业,我一路从高中读到研究生然后进入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他则像我们家乡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南下广东,端过盘子、干过保安、当过学徒,最终通过卖木地板修成正果,在好几个城市开了分店。  那年冬天,我是挤火车回的衡阳,甲则开着他的别克小轿车,威风凛凛。毕业10多年,那是我们初中班级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