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夏尔丹是18世纪法国平民写实主义的巨匠,他的风格与当时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完全不同,夏尔丹靠着精湛的写实技法和朴实、平凡的个人风格,几乎以一己之力将不受重视的静物画抬到了能够成为装饰宫廷的画种。夏尔丹的《铜水箱》是他早期静物画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物象选择能透露出夏尔丹的风格和情感,是一幅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作品。本文主要研究物品选择来分析夏尔丹的作品,最后总结研究作品给我们创作带来的意义和启发。
关键词:夏尔丹;铜水箱;静物
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是当时的艺术主流,在洛可可艺术成衰落趋势时呈现出了纤细、柔媚、媚俗等特质,但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也有探索现实主义的画家,夏尔丹就是其中的代表。以夏尔丹为代表的平民写实主义真实的反映生活,与布歇、弗拉格内尔等主流艺术家划分了界限,与洛可可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篇文章以夏尔丹的《铜水箱》为研究对象,从中分析夏尔丹的绘画风格。这幅《铜水箱》的宽大约是28厘米,长大约23厘米,试一幅小尺寸的作品。在夏尔丹的众多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宫廷贵族的饰品,看不到贵重的金银餐具和丰盛的食物,他描绘的是平民阶级的生活,平民阶级的角落,自始至终都贯彻了平民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物品的选择
物品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决定了作品的含义以及主题,我们在观赏他人作品时往往第一眼就能从主体物猜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或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
从《铜水箱》就可以大致得知夏尔丹描绘的是平民阶级的生活。
最开始的静物出现在画中是以做为宗教画或肖像画的背景或道具,直到17世纪,在荷兰才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静物画的发展反映出当时荷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物质的依赖。威廉·克拉斯·黑达是荷兰静物画画家,以他的作品《蟹肉早餐》可以看到,他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物品,画面中摆放着高脚杯、银壶、红酒杯、蟹肉以及各种水果,这些反应这当时战后荷兰人民富足的生活状态。正是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静物画可以很好的承载生活的情感。夏尔丹想必也是受到荷兰静物画的影响,又因本身就是出身于平民家庭的缘故,所以夏尔丹选择身边的物品来做为情感的载具。曾经有位评论家是这么评价夏尔丹的静物的“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直到有了夏尔丹,才有了静的生命。”这充分的体现出夏尔丹对静物画做出的贡献,更是對夏尔丹静物画给予的肯定。正如开头所说的,通过一幅画的主体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怀。《铜水箱》描绘的是平民家庭中的生活器具,铜制水箱处于画面正中间,这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主体物下方左右两遍放置了盛水勺、水桶和陶罐。铜水罐的下面表面有些斑驳与墙面的用笔相呼应,充满了生活的痕迹,水箱与左下角的两个物体构成了呼应,右下角的陶罐照顾了左右的平衡又破了统一的色调,使画面不再单调。夏尔丹选取的画中的水箱、勺子、水桶以及陶罐这些物品所组成的画面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第三阶级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
夏尔丹常常选取厨房用具作为描绘对象,艺术理论家比埃尔施耐德说:“沙龙的时代终于被夏尔丹拖进了厨房。”与当时流行的洛可可的媚俗、虚幻、享乐不同,夏尔丹想要如镜子般的去表现物体,给人真实的感观感受,狄德罗高度赞赏夏尔丹的作品说道:“看别人的画,我似乎需要有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要保存自然给我的眼睛,好好使用它们。”夏尔丹的画中从来没有宫廷的珠光宝气,也没有像荷兰画家那样将画面摆满物品,他喜欢平民生活的真实、真切、朴素和平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夏尔丹生活环境让他有一双从平民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加之他受17世纪荷兰静物画的影响以及法国勒南的影响,因此在绘画题材上的选择便落在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上,这些物品透露这强烈的生活气息。在夏尔丹的笔下,平凡的的静物也能如此不平凡。
二、结语
夏尔丹将静物画拉上了台面,静物画开始逐渐被世人给予肯定,在启蒙主义的思潮下,平凡的生活物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当做绘画题材。夏尔丹因其对静物画的贡献,成为了当时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夏尔丹一直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题材,从不厌倦,如果说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是视觉上的盛宴,那么夏尔丹的静物画就是情感的归宿。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物品的选择”来分析研究夏尔丹的《铜水箱》,可以看出夏尔丹的油画技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我们从事创作的时候,可以借鉴夏尔丹的技法并尝试与自己的创作相结合,努力探索新的技法和语言,同时在绘画过程中应该要像夏尔丹那样投入自己的感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创造富有感情的画面。夏尔丹的技法、色彩、构图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但他的绘画情感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哲编;崔杨主编.一生必知的外国绘画事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
[2]戴家峰,吴敏琦著.油画静物 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3](法)狄德罗著;陈占元译. 狄德罗画评选[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4]曹意强,李宏主编.外国美术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苏)约干松(§?.§?.§?§à§?§?§?§?§à§?)著;冯湘一译.油画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作者简介:王鹭源(1996-),男,汉族,福建厦门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关键词:夏尔丹;铜水箱;静物
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是当时的艺术主流,在洛可可艺术成衰落趋势时呈现出了纤细、柔媚、媚俗等特质,但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也有探索现实主义的画家,夏尔丹就是其中的代表。以夏尔丹为代表的平民写实主义真实的反映生活,与布歇、弗拉格内尔等主流艺术家划分了界限,与洛可可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篇文章以夏尔丹的《铜水箱》为研究对象,从中分析夏尔丹的绘画风格。这幅《铜水箱》的宽大约是28厘米,长大约23厘米,试一幅小尺寸的作品。在夏尔丹的众多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宫廷贵族的饰品,看不到贵重的金银餐具和丰盛的食物,他描绘的是平民阶级的生活,平民阶级的角落,自始至终都贯彻了平民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物品的选择
物品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决定了作品的含义以及主题,我们在观赏他人作品时往往第一眼就能从主体物猜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或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
从《铜水箱》就可以大致得知夏尔丹描绘的是平民阶级的生活。
最开始的静物出现在画中是以做为宗教画或肖像画的背景或道具,直到17世纪,在荷兰才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静物画的发展反映出当时荷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物质的依赖。威廉·克拉斯·黑达是荷兰静物画画家,以他的作品《蟹肉早餐》可以看到,他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物品,画面中摆放着高脚杯、银壶、红酒杯、蟹肉以及各种水果,这些反应这当时战后荷兰人民富足的生活状态。正是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静物画可以很好的承载生活的情感。夏尔丹想必也是受到荷兰静物画的影响,又因本身就是出身于平民家庭的缘故,所以夏尔丹选择身边的物品来做为情感的载具。曾经有位评论家是这么评价夏尔丹的静物的“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直到有了夏尔丹,才有了静的生命。”这充分的体现出夏尔丹对静物画做出的贡献,更是對夏尔丹静物画给予的肯定。正如开头所说的,通过一幅画的主体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怀。《铜水箱》描绘的是平民家庭中的生活器具,铜制水箱处于画面正中间,这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主体物下方左右两遍放置了盛水勺、水桶和陶罐。铜水罐的下面表面有些斑驳与墙面的用笔相呼应,充满了生活的痕迹,水箱与左下角的两个物体构成了呼应,右下角的陶罐照顾了左右的平衡又破了统一的色调,使画面不再单调。夏尔丹选取的画中的水箱、勺子、水桶以及陶罐这些物品所组成的画面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第三阶级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
夏尔丹常常选取厨房用具作为描绘对象,艺术理论家比埃尔施耐德说:“沙龙的时代终于被夏尔丹拖进了厨房。”与当时流行的洛可可的媚俗、虚幻、享乐不同,夏尔丹想要如镜子般的去表现物体,给人真实的感观感受,狄德罗高度赞赏夏尔丹的作品说道:“看别人的画,我似乎需要有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要保存自然给我的眼睛,好好使用它们。”夏尔丹的画中从来没有宫廷的珠光宝气,也没有像荷兰画家那样将画面摆满物品,他喜欢平民生活的真实、真切、朴素和平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夏尔丹生活环境让他有一双从平民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加之他受17世纪荷兰静物画的影响以及法国勒南的影响,因此在绘画题材上的选择便落在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上,这些物品透露这强烈的生活气息。在夏尔丹的笔下,平凡的的静物也能如此不平凡。
二、结语
夏尔丹将静物画拉上了台面,静物画开始逐渐被世人给予肯定,在启蒙主义的思潮下,平凡的生活物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当做绘画题材。夏尔丹因其对静物画的贡献,成为了当时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夏尔丹一直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题材,从不厌倦,如果说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是视觉上的盛宴,那么夏尔丹的静物画就是情感的归宿。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物品的选择”来分析研究夏尔丹的《铜水箱》,可以看出夏尔丹的油画技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我们从事创作的时候,可以借鉴夏尔丹的技法并尝试与自己的创作相结合,努力探索新的技法和语言,同时在绘画过程中应该要像夏尔丹那样投入自己的感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创造富有感情的画面。夏尔丹的技法、色彩、构图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但他的绘画情感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哲编;崔杨主编.一生必知的外国绘画事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
[2]戴家峰,吴敏琦著.油画静物 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3](法)狄德罗著;陈占元译. 狄德罗画评选[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4]曹意强,李宏主编.外国美术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苏)约干松(§?.§?.§?§à§?§?§?§?§à§?)著;冯湘一译.油画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作者简介:王鹭源(1996-),男,汉族,福建厦门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