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关于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翻译能力培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大多数集中在翻译硕士专业方面,专门针对翻译本科层次的不多。鉴于此,本文将从翻译能力培养出发,涉及翻译专业课程开设、翻译技术类课程的开展与深入、翻译实训与校企合作、翻译能力评估标准的建立等方面,以期改进传统的翻译教学,促进翻译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关联影响;翻译能力
一、背景及现状评述
我国的本科翻译专业大都基于外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教学侧重文学翻译,而不是语言服务行业中真正发生的实用文献翻译,传统的翻译教学并不是专业翻译教学。随着翻译专业的发展,其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并没有更新。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需要找到新的思路,翻译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评估模式,以便对翻译能力的变化进行监控,提高专业翻译能力。
近年来有关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翻译能力培养的研究针对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较少,关于翻译能力评估的相关研究比例较小,且研究内容多是从强调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从课程改革、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去谈翻译教学;针对本科翻译专业学习者翻译能力定位和提高的研究不多。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翻译能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国外的哈提姆和梅森、皮姆、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研究小组PACTE、克里斯蒂娜·莎弗纳、贝弗利·艾达。在国内,不少学者已就此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既有对翻译能力的界定探讨,也有对翻译能力与翻译行为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翻译能力与课程模式的探讨。
目前主要问题在于翻译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与英语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区别不明显;其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难以通过培养方案得以表述和实现;翻译专业与英语专业的口笔译课区别不明显。
二、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措施
1.翻译能力是翻译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
从广义上讲,翻译能力包含母语能力、外语能力和翻译能力,即外语技能、母语修养、翻译实践和学科素养,除第一方面的内容与英语专业相似之外,其他三个方面都体现出翻译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切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培养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翻译人才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突出强调翻译专业本科毕业生将来作为译者的职业道德、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调翻译实践、翻译技巧以及具体的翻译工具的使用和行业运作流程方面的知识,把语言能力和专业翻译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翻译课程的选择与设置,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能力培养,专业翻译课程(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的引入,适合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实训项目,翻译技术课程(如CAT课程与翻译项目管理)。在翻译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翻译课程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及项目管理的深度结合。
3.翻译技术类课程的开展与深入
将语言与翻译技术引入翻译教学、将语言和翻译工作者在专业实践与研究中所使用的多种技术与工具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适应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对他们专业知识提出的挑战,是可行的翻译教学改革之路。培养信息化时代的译者,应注重在处理好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同时,加强翻译技术课程,IT技能,电子资源,网络检索及术语管理等技术,使其具备译员应具备的素质。
翻译技术课程的开展将涉及并致力于:①帮助学生建立能有效掌控的个人计算机环境,培养使用常用文字处理软件与语言和翻译相关的复杂任务的技能;②帮助学生熟悉自然语言处理、翻译记忆库和翻译术语库的基本原理;③开展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介绍主要CAT软件,并使学生掌握主流CAT工具的使用;④使学生熟悉计算机术语管理的原理,并掌握术语提取与创建;⑤介绍翻译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
4.翻译实训与校企合作
通过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对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提出以教学、科研、就业为主体,促进校企之间深层次合作。共建合作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及教材开发、共建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方式,能够促进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拉近学校教学与语言服务行业的距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企合作开展的基础之上,深入开展翻译实训项目,积极推进教师负责翻译项目与学生参与翻译项目。
5.翻译能力评估标准的建立
翻译能力评估是翻译能力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反映了翻譯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也有利于规范学习者的翻译行为,使学习者在培养其翻译能力的同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主动性。本科翻译专业翻译教学属于教学翻译范畴,对翻译能力的评估主要是针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受试者基本的双语转换能力。评估过程将注重以下几点:①评价内容、方式多元化;②注重过程评价;③把翻译实训项目评估纳入翻译能力评估。具体操作将分为:①前期评估准备: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择;②形成性评估:课堂练习评价、课外翻译作业评价、参与项目评价、翻译日志;③翻译技术运用评价:利用计算机解决翻译过程中除文字翻译以外所有问题的能力;④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
三、结语
采用适合翻译专业的过程翻译教学法开展专业翻译课程,结合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促使专业翻译课程在计算机辅助的环境下授课,能够兼顾翻译能力与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项目,让教师和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到项目中,充分利用各类软、硬件资源,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利用CAT辅助工具、语料库工具及术语管理工具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强化专业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检验翻译教学与实训项目的成效,促使传统翻译教学向专业翻译教学的转向。
参考文献:
[1]Christina Schaffner.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2.
[2]柴明东.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中国翻译,2010(1).
[3]杨志红.翻译能力及其研究.外语教学,2010(31).
[4]连彩云.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中国翻译,2011(4).
[5]文军.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外语界,2010(2).
[6]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中国翻译,2010(2).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学院)
关键词: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关联影响;翻译能力
一、背景及现状评述
我国的本科翻译专业大都基于外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教学侧重文学翻译,而不是语言服务行业中真正发生的实用文献翻译,传统的翻译教学并不是专业翻译教学。随着翻译专业的发展,其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并没有更新。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需要找到新的思路,翻译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评估模式,以便对翻译能力的变化进行监控,提高专业翻译能力。
近年来有关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翻译能力培养的研究针对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较少,关于翻译能力评估的相关研究比例较小,且研究内容多是从强调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从课程改革、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去谈翻译教学;针对本科翻译专业学习者翻译能力定位和提高的研究不多。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翻译能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国外的哈提姆和梅森、皮姆、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研究小组PACTE、克里斯蒂娜·莎弗纳、贝弗利·艾达。在国内,不少学者已就此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既有对翻译能力的界定探讨,也有对翻译能力与翻译行为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翻译能力与课程模式的探讨。
目前主要问题在于翻译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与英语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区别不明显;其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难以通过培养方案得以表述和实现;翻译专业与英语专业的口笔译课区别不明显。
二、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措施
1.翻译能力是翻译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
从广义上讲,翻译能力包含母语能力、外语能力和翻译能力,即外语技能、母语修养、翻译实践和学科素养,除第一方面的内容与英语专业相似之外,其他三个方面都体现出翻译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切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培养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翻译人才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突出强调翻译专业本科毕业生将来作为译者的职业道德、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调翻译实践、翻译技巧以及具体的翻译工具的使用和行业运作流程方面的知识,把语言能力和专业翻译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翻译课程的选择与设置,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能力培养,专业翻译课程(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的引入,适合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实训项目,翻译技术课程(如CAT课程与翻译项目管理)。在翻译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翻译课程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及项目管理的深度结合。
3.翻译技术类课程的开展与深入
将语言与翻译技术引入翻译教学、将语言和翻译工作者在专业实践与研究中所使用的多种技术与工具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适应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对他们专业知识提出的挑战,是可行的翻译教学改革之路。培养信息化时代的译者,应注重在处理好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同时,加强翻译技术课程,IT技能,电子资源,网络检索及术语管理等技术,使其具备译员应具备的素质。
翻译技术课程的开展将涉及并致力于:①帮助学生建立能有效掌控的个人计算机环境,培养使用常用文字处理软件与语言和翻译相关的复杂任务的技能;②帮助学生熟悉自然语言处理、翻译记忆库和翻译术语库的基本原理;③开展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介绍主要CAT软件,并使学生掌握主流CAT工具的使用;④使学生熟悉计算机术语管理的原理,并掌握术语提取与创建;⑤介绍翻译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
4.翻译实训与校企合作
通过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对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提出以教学、科研、就业为主体,促进校企之间深层次合作。共建合作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及教材开发、共建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方式,能够促进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拉近学校教学与语言服务行业的距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企合作开展的基础之上,深入开展翻译实训项目,积极推进教师负责翻译项目与学生参与翻译项目。
5.翻译能力评估标准的建立
翻译能力评估是翻译能力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反映了翻譯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也有利于规范学习者的翻译行为,使学习者在培养其翻译能力的同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主动性。本科翻译专业翻译教学属于教学翻译范畴,对翻译能力的评估主要是针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受试者基本的双语转换能力。评估过程将注重以下几点:①评价内容、方式多元化;②注重过程评价;③把翻译实训项目评估纳入翻译能力评估。具体操作将分为:①前期评估准备: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择;②形成性评估:课堂练习评价、课外翻译作业评价、参与项目评价、翻译日志;③翻译技术运用评价:利用计算机解决翻译过程中除文字翻译以外所有问题的能力;④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
三、结语
采用适合翻译专业的过程翻译教学法开展专业翻译课程,结合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促使专业翻译课程在计算机辅助的环境下授课,能够兼顾翻译能力与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项目,让教师和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到项目中,充分利用各类软、硬件资源,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利用CAT辅助工具、语料库工具及术语管理工具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强化专业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检验翻译教学与实训项目的成效,促使传统翻译教学向专业翻译教学的转向。
参考文献:
[1]Christina Schaffner.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2.
[2]柴明东.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中国翻译,2010(1).
[3]杨志红.翻译能力及其研究.外语教学,2010(31).
[4]连彩云.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中国翻译,2011(4).
[5]文军.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外语界,2010(2).
[6]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中国翻译,2010(2).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