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爱是一种美好的品性,如果这种品性听命于崇高责任与神圣使命的召唤,得到的将是人格的升华。教师爱她的事业,更爱她的学生,而教师正是这种爱的鲜明写照。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业成绩差或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只占班级里的少数,但活动能力却较强,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尽管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愿。因此,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抓住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切实做到药到病除。
一视同仁,用平常心去对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了首位,这既顺应了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多年来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造就了一批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他们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对学生的期望更是爱之深,恨之切,恨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要无可挑剔的吸收消化。因此,教师累,学生更累。
他们固然无愧于春蚕、红烛的称号,但是教师在有教无类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不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距,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期望每个学生都一样的优秀,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学困生的比重虽然占班级少数,但作为教师不能回避这一事实,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有权利得到教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教学中,学困生虽然有的学习慢一些,有的纪律差一些,但教师不能因此对待他们有等级之分,要善于抓住每名学生的特点,对接受能力低的学生可以采取“课上听一听、课间问一问、课后再帮一帮”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待纪律差的学生可以因势利导,监督跟踪以促进其进步。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小时候也不是全部优秀的,例如:
爱因斯坦小时候因学习差,经常被老师责骂为笨头笨脑的孩子,后来却是他创立了相对论而享誉世界。
爱迪生上小学时,就是老师眼中最不受欢迎的人,曾因学习太差而被老师请出校门,但是他却因电灯、留声机等一千多项发明而举世闻名。
海涅小时候也是尽人皆知的学困生,并被认为对诗一窍不通,可后来他却轰动了世界诗坛。
我国数学家苏步青小时候也被老师和同学说成是笨蛋,可后来一举成名……
这些名人后来的表现完全背离了老师当初的判断,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轻下定论,通过教学相长,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教师要让学困生感到从未被歧视,自己并不孤立,这样就会慢慢树立起信心,在集体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情动人,要有合理的期望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人以渔”,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都等待教师去发掘,而我们有些教师对学困生总是急躁,恨铁不成钢,这样除了给学生带来紧张和压力之外,毫无任何意义。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一名学困生,并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不努力,导致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并且自卑心理严重。获悉这些情况后,我主动接近他,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得知由于他的父母是单位的骨干,经常加班,父母总是在孩子睡着后才回来,彼此之间根本谈不上沟通交流,更谈不上指导学习,所以导致他成绩一直不好。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就利用业余时间与他谈心,用激励的言语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同时积极与他的家长沟通联系,取得了家长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变得开朗多了。
师爱如一缕春风,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师爱如一抹阳光,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更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班级内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一起去汲取知识的甘露。
春风化雨,迎接困难和挑战
学困生因其不同的家庭境况和成长环境,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特征。因此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务必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以往,我们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存在很多偏颇,某些教师眼中的学困生多是缺点与不足,与优秀生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多是批评指责,挖苦讽刺。如果学困生与优秀生同时出现错误,学困生受到的批评也要多于优秀生,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主要原因是教师心里的那台天平严重失衡。事实上他们并非一无是处,照以往的做法是一棍子打死,只能令学困生越滑越远。
凡事无绝对。有的学生纪律差,可劳动好;有的学生学习不用心,可在活动中却出类拔萃。总之,教师要看到学困生的长处,多鼓励,多帮助,多增加感情投资,常言道“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让学困生体会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
依靠集体的力量,创造暖心育人的良好环境。学生都有被人尊重的渴望,因此,教师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班集体,教育学生要学会包容,不要排斥学困生,要与他们多交朋友。记得有一名学困生曾用“难过”造过这样的一个句子,“我的朋友和我生气了,令我很难过。”这发自内心的话语多么令人震撼!他们渴望朋友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和集体的温暖。这些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位置,施展自己的才华,虽然这种才华的展现有早有晚,“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只要坚信这一点,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欣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对学困生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也有待于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对待学困生要充满真情实意,才会使学生心感受到师爱的力量,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教师好比园丁,勤奋浇灌花朵越开越美;教师好比舵手,认真掌握航向才不会偏航;教师好比指挥,让乐队奏出和谐悦耳的篇章……
爱所有的学生吧!将你的爱心与深情传递给他们,这个世界将会因为有爱而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金州区杨家小学)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业成绩差或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只占班级里的少数,但活动能力却较强,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尽管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愿。因此,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抓住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切实做到药到病除。
一视同仁,用平常心去对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了首位,这既顺应了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多年来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造就了一批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他们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对学生的期望更是爱之深,恨之切,恨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要无可挑剔的吸收消化。因此,教师累,学生更累。
他们固然无愧于春蚕、红烛的称号,但是教师在有教无类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不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距,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期望每个学生都一样的优秀,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学困生的比重虽然占班级少数,但作为教师不能回避这一事实,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有权利得到教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教学中,学困生虽然有的学习慢一些,有的纪律差一些,但教师不能因此对待他们有等级之分,要善于抓住每名学生的特点,对接受能力低的学生可以采取“课上听一听、课间问一问、课后再帮一帮”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待纪律差的学生可以因势利导,监督跟踪以促进其进步。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小时候也不是全部优秀的,例如:
爱因斯坦小时候因学习差,经常被老师责骂为笨头笨脑的孩子,后来却是他创立了相对论而享誉世界。
爱迪生上小学时,就是老师眼中最不受欢迎的人,曾因学习太差而被老师请出校门,但是他却因电灯、留声机等一千多项发明而举世闻名。
海涅小时候也是尽人皆知的学困生,并被认为对诗一窍不通,可后来他却轰动了世界诗坛。
我国数学家苏步青小时候也被老师和同学说成是笨蛋,可后来一举成名……
这些名人后来的表现完全背离了老师当初的判断,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轻下定论,通过教学相长,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教师要让学困生感到从未被歧视,自己并不孤立,这样就会慢慢树立起信心,在集体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情动人,要有合理的期望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人以渔”,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都等待教师去发掘,而我们有些教师对学困生总是急躁,恨铁不成钢,这样除了给学生带来紧张和压力之外,毫无任何意义。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一名学困生,并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不努力,导致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并且自卑心理严重。获悉这些情况后,我主动接近他,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得知由于他的父母是单位的骨干,经常加班,父母总是在孩子睡着后才回来,彼此之间根本谈不上沟通交流,更谈不上指导学习,所以导致他成绩一直不好。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就利用业余时间与他谈心,用激励的言语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同时积极与他的家长沟通联系,取得了家长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变得开朗多了。
师爱如一缕春风,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师爱如一抹阳光,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更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班级内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一起去汲取知识的甘露。
春风化雨,迎接困难和挑战
学困生因其不同的家庭境况和成长环境,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特征。因此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务必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以往,我们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存在很多偏颇,某些教师眼中的学困生多是缺点与不足,与优秀生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多是批评指责,挖苦讽刺。如果学困生与优秀生同时出现错误,学困生受到的批评也要多于优秀生,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主要原因是教师心里的那台天平严重失衡。事实上他们并非一无是处,照以往的做法是一棍子打死,只能令学困生越滑越远。
凡事无绝对。有的学生纪律差,可劳动好;有的学生学习不用心,可在活动中却出类拔萃。总之,教师要看到学困生的长处,多鼓励,多帮助,多增加感情投资,常言道“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让学困生体会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
依靠集体的力量,创造暖心育人的良好环境。学生都有被人尊重的渴望,因此,教师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班集体,教育学生要学会包容,不要排斥学困生,要与他们多交朋友。记得有一名学困生曾用“难过”造过这样的一个句子,“我的朋友和我生气了,令我很难过。”这发自内心的话语多么令人震撼!他们渴望朋友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和集体的温暖。这些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位置,施展自己的才华,虽然这种才华的展现有早有晚,“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只要坚信这一点,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欣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对学困生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也有待于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对待学困生要充满真情实意,才会使学生心感受到师爱的力量,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教师好比园丁,勤奋浇灌花朵越开越美;教师好比舵手,认真掌握航向才不会偏航;教师好比指挥,让乐队奏出和谐悦耳的篇章……
爱所有的学生吧!将你的爱心与深情传递给他们,这个世界将会因为有爱而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金州区杨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