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中国美术馆和黑龙江省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文明互鉴——版画语境中的世界图像”进入最后一周。此展共带来两馆的馆藏版画作品约200件,创作时间跨度近400年。它以“文明互鉴”为主题,分“多元图景”“复兴经典”“卢浮拾珍”“英伦视域”“浮世物语”五个部分,在版画的世界里,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让广大观众近距离倾听在美的创造过程中那镌刻的心声,感悟那印痕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辉和创造力量。更为重要的是,透过版画语境里的艺术张力折射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借鉴。诸如东方印刷术让西方版画技法趋于精细,西方绘画里的透视与光影催生出东方古老版画艺术的新气象。
战争题材里的人文关切
“多元图景”作为整个展览的序章,提纲挈领式地展出了囊括亚美欧三大洲多国艺术家们的版画佳构。在版画的艺术语境中诠释来自不同文明和历史维度中的世界图像,从多元图景中认识人类文明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在版画艺术的特殊语言和图像结构中透析人们通过艺术关切追寻人类共同命运的历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寻。
从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战争与灾难》的系列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凶残可怖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创伤和深重灾难。戈雅通过凹版镂刻取得了精微的色彩变化和多变的线条纹路,更凸显了战争场面的戏剧性冲突和艺术家充满内在矛盾与悲愤交加的内心世界。这组版画反映了西班牙人民英勇抵抗法国侵略者的斗争,揭示了侵略战争的罪恶行径,热切呼吁了和平的珍贵和人道主义精神。
同样表現战争留下的创痛这一主题的,还有德国现实主义女画家珂勒惠支。她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悲天悯人情怀的艺术家,善用多种艺术媒材表现当时德国社会的贫困、悲惨遭遇和战争创伤。此次展出的《面朝右侧的自画像》和《阴郁》,都为单人肖像,通过精准的神情刻画和情绪把握,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彷徨,超越个人肖像的范畴而成为时代的群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原作切换至版画复兴经典
不得不说,由原创名作到版画作品的复制切换,构成了一种属于版画语境的艺术张力。展览中的“复兴经典”和“卢浮拾珍”板块,分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杰作和法国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史中的名作所转化成的版画作品专题。
“复兴经典”成为意大利艺术在十八九世纪对其国家伟大历史遗产的一种人文重温和文化致敬。为了更好传播经典,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著名版刻师卡洛教授从1812年到1833年历时21年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绘画或湿壁画以铜版画的媒材再次重现。让我们可以重温蕴藏其中的以发现和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为主题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呼唤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现实主义情怀。“卢浮拾珍”专题将远在卢浮宫的艺术大师杰作以版画的形式构建更广范围的传播语境,从法国国家艺术收藏的文化视角勾勒出人类历史的重要时刻,透视人类文明走过的光辉历程。
在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萨宾妇女》这件艺术史名作中,我们看到了萨宾妇女为阻止战争,英勇地冲入战场,以温热的血肉之躯隔开冰冷的金戈剑戟,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的伟大形象。从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转换而来的版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已不是中世纪热衷描绘的宗教人物或贵族阶级,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普通市民形象,对于现世的人的关注和表现,昭示了中世纪的终结,新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自这幅名作诞生以来它就像谜一样吸引着各个时代的学者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
一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述,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蕴含着人类最崇高的价值追求,体现出美的理想和艺术创作的规律。
自然风光与世俗生活交相呼应
“英伦视域”篇章在黑白和彩色、具象与抽象的顾盼呼应之中,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英国艺术家的版画作品。
从英国历史上对人类生存现状和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到近代工业革命的伟大飞跃;从英国的古堡风光、神话故事、城市景观、劳作场景、海上轮渡、人文肖像、奇珍异草,到现代精神下在形式美学中对城市与文化的现代主义视觉表达,观众可以尽览英国城市与社会发展的脉动与节奏。
而“浮世物语”陈列的日本浮世绘版画则是兴起于江户时代的一种独特民族艺术,主要描绘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自然风光等,堪称日本市民市井生活的缩影。浮世绘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风姿,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和装饰性,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对欧洲绘画特别是印象派产生了深刻影响。浮世绘可谓日本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题材广泛,雅俗共赏,具有较高的写实技巧,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四季风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颇为常见的美人画题材,从艺伎到平民女子,创造出或秀丽,或夸张的女子形象。
一次展览彰显的也是一部人类进步史。因为人类进步的历史正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融汇的历史。在这个展览上,人类文明的互鉴精神得到完美呈现,这种基于对美的认同的艺术创造,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战争题材里的人文关切
“多元图景”作为整个展览的序章,提纲挈领式地展出了囊括亚美欧三大洲多国艺术家们的版画佳构。在版画的艺术语境中诠释来自不同文明和历史维度中的世界图像,从多元图景中认识人类文明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在版画艺术的特殊语言和图像结构中透析人们通过艺术关切追寻人类共同命运的历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寻。
从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战争与灾难》的系列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凶残可怖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创伤和深重灾难。戈雅通过凹版镂刻取得了精微的色彩变化和多变的线条纹路,更凸显了战争场面的戏剧性冲突和艺术家充满内在矛盾与悲愤交加的内心世界。这组版画反映了西班牙人民英勇抵抗法国侵略者的斗争,揭示了侵略战争的罪恶行径,热切呼吁了和平的珍贵和人道主义精神。
同样表現战争留下的创痛这一主题的,还有德国现实主义女画家珂勒惠支。她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悲天悯人情怀的艺术家,善用多种艺术媒材表现当时德国社会的贫困、悲惨遭遇和战争创伤。此次展出的《面朝右侧的自画像》和《阴郁》,都为单人肖像,通过精准的神情刻画和情绪把握,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彷徨,超越个人肖像的范畴而成为时代的群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原作切换至版画复兴经典
不得不说,由原创名作到版画作品的复制切换,构成了一种属于版画语境的艺术张力。展览中的“复兴经典”和“卢浮拾珍”板块,分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杰作和法国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史中的名作所转化成的版画作品专题。
“复兴经典”成为意大利艺术在十八九世纪对其国家伟大历史遗产的一种人文重温和文化致敬。为了更好传播经典,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著名版刻师卡洛教授从1812年到1833年历时21年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绘画或湿壁画以铜版画的媒材再次重现。让我们可以重温蕴藏其中的以发现和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为主题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呼唤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现实主义情怀。“卢浮拾珍”专题将远在卢浮宫的艺术大师杰作以版画的形式构建更广范围的传播语境,从法国国家艺术收藏的文化视角勾勒出人类历史的重要时刻,透视人类文明走过的光辉历程。
在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萨宾妇女》这件艺术史名作中,我们看到了萨宾妇女为阻止战争,英勇地冲入战场,以温热的血肉之躯隔开冰冷的金戈剑戟,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的伟大形象。从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转换而来的版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已不是中世纪热衷描绘的宗教人物或贵族阶级,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普通市民形象,对于现世的人的关注和表现,昭示了中世纪的终结,新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自这幅名作诞生以来它就像谜一样吸引着各个时代的学者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
一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述,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蕴含着人类最崇高的价值追求,体现出美的理想和艺术创作的规律。
自然风光与世俗生活交相呼应
“英伦视域”篇章在黑白和彩色、具象与抽象的顾盼呼应之中,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英国艺术家的版画作品。
从英国历史上对人类生存现状和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到近代工业革命的伟大飞跃;从英国的古堡风光、神话故事、城市景观、劳作场景、海上轮渡、人文肖像、奇珍异草,到现代精神下在形式美学中对城市与文化的现代主义视觉表达,观众可以尽览英国城市与社会发展的脉动与节奏。
而“浮世物语”陈列的日本浮世绘版画则是兴起于江户时代的一种独特民族艺术,主要描绘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自然风光等,堪称日本市民市井生活的缩影。浮世绘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风姿,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和装饰性,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对欧洲绘画特别是印象派产生了深刻影响。浮世绘可谓日本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题材广泛,雅俗共赏,具有较高的写实技巧,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四季风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颇为常见的美人画题材,从艺伎到平民女子,创造出或秀丽,或夸张的女子形象。
一次展览彰显的也是一部人类进步史。因为人类进步的历史正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融汇的历史。在这个展览上,人类文明的互鉴精神得到完美呈现,这种基于对美的认同的艺术创造,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