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事情发生了,却没有留下可以察觉到的痕迹。这些事情没有人说出口,也没有人提笔写下,如果说接下来的事件都与这些事情无关,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样的说法可就大错特错了。”
——[英] A·S·拜亚特《隐之书》
《生死朗读》(The Reader)是2008年末不得不提的一部传奇杰作。虽然拍摄过程中颇多波折,但这部影片依然众望所归地成为今年奥斯卡的热门候选影片。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也凭借这部影片一举拿到了金球奖最佳女配角以及她从影以来第三个奥斯卡影后提名。
《生死朗读》根据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名篇《朗读者》改编而来:
二战结束后,在盟军统治下的德国柏林,一个15岁的德国男孩在身患疾病时得到了一个长他21岁的女售票员的热心帮助。男孩康复之后特地回到女售票员的住处表示感谢。这一次,他认真地把女售票员端详了一遍:她美丽、略带一点点冷峻的忧郁却很性感,于是他无药可救地迷恋上了这个女人。他无意中告诉女售票员他识字、会读书,女售票员莫名地兴奋,于是,在女售票员的家里,她指引着羞涩的男孩完成了这个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蜕变。之后的这个夏天,他们彼此建立起一种依赖关系,男孩每天都要去女人的家里,他们做爱,然后他为她朗读书中的文字。她静静地听着书里的内容,常常失神地陷入冥想,她表情忧伤,而男孩却从未发觉。终于有一天,女售票员从男孩的生活中消失掉了。
这是电影《生死朗读》的前半部分,这样的情节,让我想到1995年那部《教室别恋》。那也是一场洛丽塔式的不伦之恋。就像《午夜守门人》一样,那个精神匮乏的战争年代,性爱可能是唯一能够麻醉神经的事物,这是人类的生本能。越是恐惧、越是迷茫,就越向往一种寄托。这时的人们寻找到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像是对身体的祭拜,放纵,却很神圣。
电影的下半部分突破了《教室别恋》的性爱启蒙主题,开始更加突出灵魂的深,故事中的主角们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格形态中纠结,可以说从这开始,影片才真正进入高潮:
离开了女售票员的男孩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直到有一天,女售票员再次出现在男孩的生活中。出乎男孩预料的是,这时的女售票员却是以一名前纳粹分子的身份接受审判。二人的悲剧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却又似乎是从这场审判开始。法庭上,二人的内心同时各自纠结,他们需要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中作出取舍。然而女售票员始终不敢面对自己是文盲的事实,所以她放弃了自我救赎的唯一机会;男孩始终不敢面对自己曾经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女售票员依赖的事实,所以他放弃了拯救女售票员和拯救自我心灵的唯一机会。几十年来,男孩成长为男人,却终日陷入对灵魂的拷问中无法自拔。
历史如同巨大的宇宙,在众多的星体中,即使是最璀璨的那颗,都显得微不足道。男孩麦克和女人汉娜的故事即便惊世骇俗,但衬托在历史庞大的背景下,汉娜和麦克都只是历史建构的庞大建筑中的一颗细微的螺丝钉而已。在特殊的历史时刻,他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道德、法律、情感,他们必须各自做出选择。无论选择正确与否,他们既无法预知,又无法承担后果。整个二战的历史,以及对历史的追述甚至是后来对历史的宽容,作为个体的人们都是无法一个人承担这全部的重量的。历史的重量需要全世界去承担,历史中的人只是作为个体人们,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是如此平常。在历史的碎片中,他们爱恨迷离,或许都是彼此的过客。所以,历史的厚重感可能并不是这部影片的全部意图,历史背景下的普普通通的人以及人性,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的。
那么谁能告诉我,麦克和汉娜是真心相爱的呢?这可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他们之间或许有爱的成分,但并不纯粹。从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定了调子。我确信汉娜最初只是把麦克当作孩子,所以她直到最后还是一贯称呼他“kid”(小孩)。而后来则出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外加一种基于满足麦克年轻心灵中对性渴望的心理和麦克发生了性关系。而对于男孩麦克而言,他更多的是出于对异性身体 的渴望,他所理解的爱,在最一开始应该说完全是形而下的。
亲历历史的人们,如何面对自我?这其实是所有在历史中前行的人无法逃避的问题。即使汉娜和麦克永远的隔离起来,也无法就此了断二人各自对命运的思考。麦克和汉娜最终决定补救,这或许就是对于心灵的自我救赎。这一段情节成为影片中最让人内心震撼的地方。麦克出于愧疚,开始给狱中的汉娜寄录音带。这些录音带代替了麦克,陪伴汉娜在监狱中的日日夜夜,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做爱结束,麦克便伏在枕边为汉娜朗读。字字句句,通过录音机传来,仿佛穿越时空。这些字句已经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历史的回忆,是历史在人们心中烙下的胎记。
汉娜也开始自我救赎。她开始借阅书籍,伴着录音带里的声音开始了自学之路。这其实是她渴望摆脱历史困扰的呐喊,这无声的呐喊,横亘在几十年的恩怨纠葛中,久久地不能沸止!然而,汉娜最终在出狱前自己了结了生命。或许就像德国著名学者瓦尔特·本雅明在《单行道》中写得那样:“梦中,我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枪响的时候,我没有醒过来,而是对自己躺着的尸体看了一眼。看完之后我才从梦中醒来。”要改变自己而不中止现有的自我是不可能的。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影片的最后看到了历史的宽容,而汉娜和麦克二人最终在这场历史的生死朗读中,重生。
[责编/布丁]
——[英] A·S·拜亚特《隐之书》
《生死朗读》(The Reader)是2008年末不得不提的一部传奇杰作。虽然拍摄过程中颇多波折,但这部影片依然众望所归地成为今年奥斯卡的热门候选影片。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也凭借这部影片一举拿到了金球奖最佳女配角以及她从影以来第三个奥斯卡影后提名。
《生死朗读》根据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名篇《朗读者》改编而来:
二战结束后,在盟军统治下的德国柏林,一个15岁的德国男孩在身患疾病时得到了一个长他21岁的女售票员的热心帮助。男孩康复之后特地回到女售票员的住处表示感谢。这一次,他认真地把女售票员端详了一遍:她美丽、略带一点点冷峻的忧郁却很性感,于是他无药可救地迷恋上了这个女人。他无意中告诉女售票员他识字、会读书,女售票员莫名地兴奋,于是,在女售票员的家里,她指引着羞涩的男孩完成了这个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蜕变。之后的这个夏天,他们彼此建立起一种依赖关系,男孩每天都要去女人的家里,他们做爱,然后他为她朗读书中的文字。她静静地听着书里的内容,常常失神地陷入冥想,她表情忧伤,而男孩却从未发觉。终于有一天,女售票员从男孩的生活中消失掉了。
这是电影《生死朗读》的前半部分,这样的情节,让我想到1995年那部《教室别恋》。那也是一场洛丽塔式的不伦之恋。就像《午夜守门人》一样,那个精神匮乏的战争年代,性爱可能是唯一能够麻醉神经的事物,这是人类的生本能。越是恐惧、越是迷茫,就越向往一种寄托。这时的人们寻找到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像是对身体的祭拜,放纵,却很神圣。
电影的下半部分突破了《教室别恋》的性爱启蒙主题,开始更加突出灵魂的深,故事中的主角们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格形态中纠结,可以说从这开始,影片才真正进入高潮:
离开了女售票员的男孩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直到有一天,女售票员再次出现在男孩的生活中。出乎男孩预料的是,这时的女售票员却是以一名前纳粹分子的身份接受审判。二人的悲剧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却又似乎是从这场审判开始。法庭上,二人的内心同时各自纠结,他们需要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中作出取舍。然而女售票员始终不敢面对自己是文盲的事实,所以她放弃了自我救赎的唯一机会;男孩始终不敢面对自己曾经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女售票员依赖的事实,所以他放弃了拯救女售票员和拯救自我心灵的唯一机会。几十年来,男孩成长为男人,却终日陷入对灵魂的拷问中无法自拔。
历史如同巨大的宇宙,在众多的星体中,即使是最璀璨的那颗,都显得微不足道。男孩麦克和女人汉娜的故事即便惊世骇俗,但衬托在历史庞大的背景下,汉娜和麦克都只是历史建构的庞大建筑中的一颗细微的螺丝钉而已。在特殊的历史时刻,他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道德、法律、情感,他们必须各自做出选择。无论选择正确与否,他们既无法预知,又无法承担后果。整个二战的历史,以及对历史的追述甚至是后来对历史的宽容,作为个体的人们都是无法一个人承担这全部的重量的。历史的重量需要全世界去承担,历史中的人只是作为个体人们,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是如此平常。在历史的碎片中,他们爱恨迷离,或许都是彼此的过客。所以,历史的厚重感可能并不是这部影片的全部意图,历史背景下的普普通通的人以及人性,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的。
那么谁能告诉我,麦克和汉娜是真心相爱的呢?这可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他们之间或许有爱的成分,但并不纯粹。从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定了调子。我确信汉娜最初只是把麦克当作孩子,所以她直到最后还是一贯称呼他“kid”(小孩)。而后来则出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外加一种基于满足麦克年轻心灵中对性渴望的心理和麦克发生了性关系。而对于男孩麦克而言,他更多的是出于对异性身体 的渴望,他所理解的爱,在最一开始应该说完全是形而下的。
亲历历史的人们,如何面对自我?这其实是所有在历史中前行的人无法逃避的问题。即使汉娜和麦克永远的隔离起来,也无法就此了断二人各自对命运的思考。麦克和汉娜最终决定补救,这或许就是对于心灵的自我救赎。这一段情节成为影片中最让人内心震撼的地方。麦克出于愧疚,开始给狱中的汉娜寄录音带。这些录音带代替了麦克,陪伴汉娜在监狱中的日日夜夜,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做爱结束,麦克便伏在枕边为汉娜朗读。字字句句,通过录音机传来,仿佛穿越时空。这些字句已经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历史的回忆,是历史在人们心中烙下的胎记。
汉娜也开始自我救赎。她开始借阅书籍,伴着录音带里的声音开始了自学之路。这其实是她渴望摆脱历史困扰的呐喊,这无声的呐喊,横亘在几十年的恩怨纠葛中,久久地不能沸止!然而,汉娜最终在出狱前自己了结了生命。或许就像德国著名学者瓦尔特·本雅明在《单行道》中写得那样:“梦中,我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枪响的时候,我没有醒过来,而是对自己躺着的尸体看了一眼。看完之后我才从梦中醒来。”要改变自己而不中止现有的自我是不可能的。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影片的最后看到了历史的宽容,而汉娜和麦克二人最终在这场历史的生死朗读中,重生。
[责编/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