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保障。好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导入是一门高超而复杂的艺术,作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价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环节,这样能够充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59-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颖而巧妙的导入犹如一部经典书目的内容摘要,一部伟大音乐钢琴曲的前奏 ,能起到吸引注意、 立疑激趣、渗透主题、带入情景、振奋精神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以高昂的学习状态进行新课的学习。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却忽视了人文性的一面,并不注重对课堂导入的设计,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导入环节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导入技巧呢?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技巧。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钥匙
“故事是小学生的第一大需要。”故事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学生从幼儿开始就接受了父母或者老师的故事教育。由于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常常会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境当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将教材内容与故事进行巧妙地衔接,故事可以是从网上选取也可以自己编写,总之一定要有趣、生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被皇上找到京城的诗人在自己的草庐里,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透过窗户望着明亮的月亮,看着皎洁的月色洒在窗前,内心突然进入到幻想的世界,在幻想的过程中李白的眼泪也掉下来了。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让学生思考,李白为什么突然会有这样的情绪呢?学生也十分迷惑,这时我再借机引入话题,就会水到渠成。
2.复习导入,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复习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既能够让学生巩固和夯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又能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铺垫。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目标编排的,前后学习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复习导入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复习进行巧妙地导入。首先,我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生词,比如“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等,我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深化了学生对这些词的理解。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节课涉及了几种小动物,老师已经忘了,谁能告诉老师呢?”这时一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了“小蜻蜓”、“小鱼”、“小青蛙”三种动物。这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荷叶上小动物的反应大家知道了,那么下雨时小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3.音乐导入,增强课堂色彩的艺术
哲学家恩格斯曾说:“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音乐是一种灵动的艺术,不仅能够舒缓人们的情绪,还能够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小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活泼好动,但是他们是喜爱音乐的,他们常常会被优美的音乐所吸引。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动听的音乐来进行课堂导入,使美妙的音符传递到课堂中每一个角落,使学生的心情放松。
例如,在学习《怎么都快乐》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歌曲《幸福拍手歌》,在欢快的旋律当中,学生也跟着一起唱起来了,“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在课堂当中,我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学生脸上也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音乐播放完毕之后,学生的身心已经得到了放松,这时我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快乐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怎么都快乐》”。
4.生活导入,促进知识理解的秘诀
新课程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果教师只是依赖教材进行教学,就会建造没有根基空中楼阁,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生活的话题,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首先,我在课堂当中给学生引入一个话题,什么是感恩呢?你在生活当中给父母做过哪些事情呢?在抛出了这个话题之后,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分享了给自己妈妈端洗脚水的故事,还有的学生分享了给爸爸捶背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对“感恩”有了初步的认知,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总而言之,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技巧还有很多,不一而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相应的课堂导入技巧,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孙琳.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探析[J].亚太教育,2015(35).
[2]蔺玉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点探索[J].学周刊,2017(11).
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59-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颖而巧妙的导入犹如一部经典书目的内容摘要,一部伟大音乐钢琴曲的前奏 ,能起到吸引注意、 立疑激趣、渗透主题、带入情景、振奋精神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以高昂的学习状态进行新课的学习。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却忽视了人文性的一面,并不注重对课堂导入的设计,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导入环节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导入技巧呢?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技巧。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钥匙
“故事是小学生的第一大需要。”故事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学生从幼儿开始就接受了父母或者老师的故事教育。由于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常常会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境当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将教材内容与故事进行巧妙地衔接,故事可以是从网上选取也可以自己编写,总之一定要有趣、生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被皇上找到京城的诗人在自己的草庐里,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透过窗户望着明亮的月亮,看着皎洁的月色洒在窗前,内心突然进入到幻想的世界,在幻想的过程中李白的眼泪也掉下来了。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让学生思考,李白为什么突然会有这样的情绪呢?学生也十分迷惑,这时我再借机引入话题,就会水到渠成。
2.复习导入,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复习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既能够让学生巩固和夯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又能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铺垫。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目标编排的,前后学习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复习导入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复习进行巧妙地导入。首先,我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生词,比如“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等,我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深化了学生对这些词的理解。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节课涉及了几种小动物,老师已经忘了,谁能告诉老师呢?”这时一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了“小蜻蜓”、“小鱼”、“小青蛙”三种动物。这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荷叶上小动物的反应大家知道了,那么下雨时小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3.音乐导入,增强课堂色彩的艺术
哲学家恩格斯曾说:“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音乐是一种灵动的艺术,不仅能够舒缓人们的情绪,还能够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小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活泼好动,但是他们是喜爱音乐的,他们常常会被优美的音乐所吸引。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动听的音乐来进行课堂导入,使美妙的音符传递到课堂中每一个角落,使学生的心情放松。
例如,在学习《怎么都快乐》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歌曲《幸福拍手歌》,在欢快的旋律当中,学生也跟着一起唱起来了,“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在课堂当中,我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学生脸上也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音乐播放完毕之后,学生的身心已经得到了放松,这时我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快乐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怎么都快乐》”。
4.生活导入,促进知识理解的秘诀
新课程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果教师只是依赖教材进行教学,就会建造没有根基空中楼阁,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生活的话题,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首先,我在课堂当中给学生引入一个话题,什么是感恩呢?你在生活当中给父母做过哪些事情呢?在抛出了这个话题之后,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分享了给自己妈妈端洗脚水的故事,还有的学生分享了给爸爸捶背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对“感恩”有了初步的认知,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总而言之,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技巧还有很多,不一而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相应的课堂导入技巧,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孙琳.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探析[J].亚太教育,2015(35).
[2]蔺玉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点探索[J].学周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