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要抓住朗诵这个重要环节。不但要以自己出色的诵读感染学生,而且要具体指导学生诵读某些句子,学生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标志。2、疏通文意限于难词难句,能正确理解就行,不要考证其来源。就全文来说,只要大体懂得,又能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就为今后继续加深体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不要像对待成人那样,要求学生句句都领会得生深刻。3、应当把思想内容和结构写法的分析统一起来。文章从“滕子京谪守”书到“重修岳阳楼”,再说到“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最后说到“古仁人”的“忧和”乐“,脉络极其分明。抓住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查找范仲淹及《岳阳楼记》的有关资料。二、讲读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及《岳阳楼记》。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生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自学。(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2)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属:同“嘱”,通假字。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台通人和,白废具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然则:顺接连词,(既然)这样,那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得无”相当于现在的“能不”。“若夫……猿啼”句。霪雨:即霪雨。淫,过多,过甚的意思。霪雨解作连绵的雨。阴风:阴冷的风。怒号: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岳高大的山。山岳,泛指洞庭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山。“至若……郁郁青青”句。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岸芷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青青:草很茂盛的样子。“而或……其喜洋洋者矣”句。而或,有时。皓月:洁白的月光。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精神愉快。洋洋:快乐的样子。三、齐读全文,思考并讨论课后练习题。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第二段中哪句话引出上下文的抒情?(文章第二段描写岳阳楼的景色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虽然是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容易使读者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下文的抒情。)2、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三、四两个排比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去过怀乡,优谗未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恩泽的最后一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文章是怎样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全文共5段,第1段从滕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写到自己的写作《岳阳楼记》的缘由,十分简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情的经过。第2段承上“属予”,以“予以……”引出岳阳楼景物的特点,采用概述的方式写出岳阳楼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既壮观又富于变化。”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收住写景后,笔锋一转,转入写人,自然地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总领下文。第3、4两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第5段用“嗟夫”表示对上述两种览物之情的叹息,仍扣住“异”字进行对比,指出古仁人“异二者之为”,有用设问句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这是全文的主旨。作者一方面用来申述自己的抱负——自勉,另一方面用以规箴好友——劝友。全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先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的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气象宏伟。)4、课文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快乐观,应该怎样看待?(作者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快乐观应该充分肯定。作者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是同他出身贫寒,比较了解人民的疾苦;当官后,政治上比较开明,并同顽固守旧势力作斗争等因素分不开的。从作者为官期间奋力抵抗西夏入侵,主张政治改革等实践来看,这样的主张虽然有它的阶级倾向性,但应该肯定它是进步的。写这篇文章时,作者也正遭贬斥,但他却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箴言劝勉朋友,要求自己,这正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怀。这样的品格值得称道。作者的两句名言,如果赋予新的政治内容,仍然可以用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参考文献】[1]谢贤扬等:《语文创造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2000年2月[2]郑蓉芳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3]甘华鸣等:《创新的策略》 红旗出版社 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