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本学科既有宽泛的学科背景,又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殊德育功能。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难以量化且人文性很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教学实践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探讨一下高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策略一 界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应该安排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学將最近发展区转化成学生的现有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界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既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也包括学生所学习的其他诸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构成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发掘其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二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人际交流等获得的知识。由于现代互动媒体的普及,学生从这方面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
策略二 整合学生的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解释现实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生活过程、社会交往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产生互动,从而正向或反向地影响学习效果。第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参照以往形成的学习体验,揣摩和适应当前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第二,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体验,也会不时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第三,高中生已经能够独立地参与社会、体验社会、思考社会,能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社会关系、社会道德、社会价值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由于高中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和判断更多的是批判性的,情绪比较敏感、激烈,经常会放大对社会的负面评价。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以正面引导学生。
策略三 丰富专业知识和其他拓展性知识
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教材、解题经验丰富等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但我们更要清楚地界定:这“一桶水”应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可以课程知识体系为中心画两个同心圆:处于内层的圆是教材知识体系,要求教师从“点-线-面”上掌握整个教材体系,把握教材各知识点和模块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见的检测方式和题型,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拓展性知识(也就是两个同心圆之间的部分):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相关联的课程论知识和通过对时政事件思考得出的观点。剖析热点时事对教师来讲具有挑战性,教师应对热点时事有较高层面的把握和专业理性的看法,特别是对那些容易产生冲突性观点的问题,自己要有理性而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事,正确理解党和国家对时事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例如,针对我国南海纠纷和钓鱼岛问题,不仅要讨论历史问题和国际法问题,还要讨论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和国际战略冲突、我国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战略困境、我国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战术选择等战略背景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我国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坚持与忍让,才能引导他们摈弃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愤青”言论,才能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把爱国、支持政府决策与自身奋发图强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上,还要具有全局的、国际的、未来的视野;不仅要做学生的政治课教师,还要做学生的精神引领者。
策略四 积累经验性知识
教师的经验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实践性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依附于教师的知识背景,它们来源于与学生长期互动所构建的教师思维模式、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经验性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的经验知识容易共享,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体验等途径获得。隐性的经验知识是“知道却难以言说”的知识,共享难度较大。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情况判断、处理方式设定、结果预测等一系列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但是课堂上几乎不可能进行长时间思考,必须在瞬间采取对策,因此教师的处理方式也难免感性和直接。教师的隐性经验知识具有非理性、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和难以共享性等特征。依笔者而言,隐性经验知识的获得是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经验有选择地获得和内化的过程。
策略一 界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应该安排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学將最近发展区转化成学生的现有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界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既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也包括学生所学习的其他诸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构成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发掘其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二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人际交流等获得的知识。由于现代互动媒体的普及,学生从这方面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
策略二 整合学生的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解释现实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生活过程、社会交往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产生互动,从而正向或反向地影响学习效果。第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参照以往形成的学习体验,揣摩和适应当前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第二,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体验,也会不时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第三,高中生已经能够独立地参与社会、体验社会、思考社会,能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社会关系、社会道德、社会价值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由于高中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和判断更多的是批判性的,情绪比较敏感、激烈,经常会放大对社会的负面评价。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以正面引导学生。
策略三 丰富专业知识和其他拓展性知识
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教材、解题经验丰富等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但我们更要清楚地界定:这“一桶水”应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可以课程知识体系为中心画两个同心圆:处于内层的圆是教材知识体系,要求教师从“点-线-面”上掌握整个教材体系,把握教材各知识点和模块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见的检测方式和题型,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拓展性知识(也就是两个同心圆之间的部分):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相关联的课程论知识和通过对时政事件思考得出的观点。剖析热点时事对教师来讲具有挑战性,教师应对热点时事有较高层面的把握和专业理性的看法,特别是对那些容易产生冲突性观点的问题,自己要有理性而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事,正确理解党和国家对时事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例如,针对我国南海纠纷和钓鱼岛问题,不仅要讨论历史问题和国际法问题,还要讨论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和国际战略冲突、我国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战略困境、我国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战术选择等战略背景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我国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坚持与忍让,才能引导他们摈弃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愤青”言论,才能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把爱国、支持政府决策与自身奋发图强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上,还要具有全局的、国际的、未来的视野;不仅要做学生的政治课教师,还要做学生的精神引领者。
策略四 积累经验性知识
教师的经验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实践性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依附于教师的知识背景,它们来源于与学生长期互动所构建的教师思维模式、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经验性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的经验知识容易共享,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体验等途径获得。隐性的经验知识是“知道却难以言说”的知识,共享难度较大。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情况判断、处理方式设定、结果预测等一系列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但是课堂上几乎不可能进行长时间思考,必须在瞬间采取对策,因此教师的处理方式也难免感性和直接。教师的隐性经验知识具有非理性、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和难以共享性等特征。依笔者而言,隐性经验知识的获得是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经验有选择地获得和内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