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而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北师大版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享受,还给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仔细观察,其实丰富多彩的主题图中隐藏了许许多多与学习内容密切关联的本质属性。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学生经历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奥秘与神奇,化枯燥为享受,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放缩》,主题图主要出示了两幅画面。画面1:1张大贺卡片,笑笑、淘气和小斌分别在方格纸上画了3张小贺卡。画面2: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张卡通方脸笑脸,要求把它放大。分析两幅主题图,结合教学内容,我归纳出这两幅主题图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主题图的情境功能。
面对主题图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小小的贺卡,颜色鲜艳画面漂亮,学生喜欢看,右边的三张缩小的主题图,都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吸引了过去。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眼睛盯着看,脑子快速地转动着,手上比划着,议论着。主题图情境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内心跃跃欲试,凭借生活的经验,对辨别卡片的真伪形成了初步的、直观的感受。
2.主题图的知识迁移性功能。
图形的放缩真谛只有一个,就是把图形的长、宽,同时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不变形。学生看到置于方格中三张缩小后的贺卡,学生很快发现长和宽各有几个格,在数方格的过程中,就轻松地知道哪幅图比较像。打眼一看,就已经猜到:图形缩小肯定与长宽有关联,肯定要把长宽缩小倍数。至于为什么比较像,不能光凭感觉,还需要理论依据。主题图把一个抽象的图形放缩问题,用直观的方法很巧妙地就化解了,突破了难点。这就是主题图的隐藏的知识迁移性:把图形的放缩规律暗藏在主题图中,还不轻易说出来。利用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做进一步的探索,自己去发现,去寻找。
3.主题图提供的活动方式功能。
学生看出了淘气画的比较像。到底为什么比较像?怎样画就比较像了?怎样用数学的方式解释像的原因。把缩小了的贺卡在方格纸上展示出来,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暗示贺卡的长、宽与贺卡像与不像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对贺卡的长与宽做进一步的比较,具体计算才能判断贺卡真伪。这就是主题图的又一活动方式功能。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想办法,老师及时点拨为学生的继续探索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并没有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方法计算,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只要不偏离方向,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主题图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方式,学生有了活动的方向和具体的操作的方法,知道怎样做,做些什么,才不会使活动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探讨交流的作用和价值;才不会使课堂教学偏离目标、少走弯路。
4.主题图的拓展延伸功能。
对主题图一的研究,学生明确了图形的缩小,怎样把图形的长和宽缩小,图形不变形。那么图形除了缩小,有时候根据需要,还要把图形放大,怎样放大图形才能不变形呢?主题图二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又一舞台,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张卡通笑脸,怎样把它放大?又一次挑战到来了。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完成卡通笑脸的放大。检测前期掌握情况,画出卡通的方脸轮廓,学生不难完成。但是在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检验时,发现卡通图像的眉毛和嘴唇的位置和距离没有变。这也造成了卡通图像的变形。教材设计这样的一幅主题图,就是对图形放缩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外到内,每一个部分都要放大或缩小。先让学生犯错,然后再发现出错的原因,再改正错误。不用教师的点拨,反复强调费口舌,就细化和指导了学生的操作细节,掌握了图形放缩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我们在主题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一小
编辑 薛小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放缩》,主题图主要出示了两幅画面。画面1:1张大贺卡片,笑笑、淘气和小斌分别在方格纸上画了3张小贺卡。画面2: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张卡通方脸笑脸,要求把它放大。分析两幅主题图,结合教学内容,我归纳出这两幅主题图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主题图的情境功能。
面对主题图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小小的贺卡,颜色鲜艳画面漂亮,学生喜欢看,右边的三张缩小的主题图,都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吸引了过去。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眼睛盯着看,脑子快速地转动着,手上比划着,议论着。主题图情境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内心跃跃欲试,凭借生活的经验,对辨别卡片的真伪形成了初步的、直观的感受。
2.主题图的知识迁移性功能。
图形的放缩真谛只有一个,就是把图形的长、宽,同时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不变形。学生看到置于方格中三张缩小后的贺卡,学生很快发现长和宽各有几个格,在数方格的过程中,就轻松地知道哪幅图比较像。打眼一看,就已经猜到:图形缩小肯定与长宽有关联,肯定要把长宽缩小倍数。至于为什么比较像,不能光凭感觉,还需要理论依据。主题图把一个抽象的图形放缩问题,用直观的方法很巧妙地就化解了,突破了难点。这就是主题图的隐藏的知识迁移性:把图形的放缩规律暗藏在主题图中,还不轻易说出来。利用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做进一步的探索,自己去发现,去寻找。
3.主题图提供的活动方式功能。
学生看出了淘气画的比较像。到底为什么比较像?怎样画就比较像了?怎样用数学的方式解释像的原因。把缩小了的贺卡在方格纸上展示出来,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暗示贺卡的长、宽与贺卡像与不像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对贺卡的长与宽做进一步的比较,具体计算才能判断贺卡真伪。这就是主题图的又一活动方式功能。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想办法,老师及时点拨为学生的继续探索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并没有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方法计算,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只要不偏离方向,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主题图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方式,学生有了活动的方向和具体的操作的方法,知道怎样做,做些什么,才不会使活动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探讨交流的作用和价值;才不会使课堂教学偏离目标、少走弯路。
4.主题图的拓展延伸功能。
对主题图一的研究,学生明确了图形的缩小,怎样把图形的长和宽缩小,图形不变形。那么图形除了缩小,有时候根据需要,还要把图形放大,怎样放大图形才能不变形呢?主题图二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又一舞台,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张卡通笑脸,怎样把它放大?又一次挑战到来了。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完成卡通笑脸的放大。检测前期掌握情况,画出卡通的方脸轮廓,学生不难完成。但是在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检验时,发现卡通图像的眉毛和嘴唇的位置和距离没有变。这也造成了卡通图像的变形。教材设计这样的一幅主题图,就是对图形放缩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外到内,每一个部分都要放大或缩小。先让学生犯错,然后再发现出错的原因,再改正错误。不用教师的点拨,反复强调费口舌,就细化和指导了学生的操作细节,掌握了图形放缩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我们在主题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一小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