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新移民条件好了,就算在国内不是大富大贵,只要是住在一二线城市,原本有自己住房的,出国前把房卖了,在这边换个好房轻而易举。来得早些的就不行了,积蓄少,国内房地产也还没起来,“房换房”是行不通的,来这里总要先租上几年房,弄不好还得从地下室租起,等适应上几年,条件好些,才开始买房住,而且一般都要“逐步升级”,即先买公寓,住几年钱多了,卖掉公寓买联排城市屋,国内有人管它叫“联排别墅”的,再攒多些钱,就卖掉城市屋换独立屋,也就是国内俗称的“别墅”。个别“一步到位”的,一般都是“以房养房”,把别墅分拆租给几家房客,摊薄按揭才能做到,一般的新移民负担不起。
技术移民不管在国内是做什么的,初来乍到,加拿大雇主不承认你的文凭和工作经验,干俗称“累脖工”的小时工养家糊口是难免的。
但奇迹总是有的,青溪认识的一对广州来的移民夫妇,就靠打“累脖工”白手起家,几年工夫住进了自己买的独立屋。
这对夫妇男的叫小黄,女的叫伍芳,是2001年从广州移民多伦多的,因为女儿中文名“心仪”、英文名“索菲”都和青溪女儿一样,甚至生日也是同一天,只是大一岁,当时又都租住在多伦多印度街社区,两家人偶遇后一见如故。
小黄在国内是搞打印机业务的,也算专业人才,来到加拿大,想开间复印店自主创业,但很快就打消了念头,因为复印店虽有盈利但也有风险,两口子并非有钱人,不敢拿原本不多的积蓄冒险。大陆移民中的男性,“融入”的难度通常比女性大,找工作也比女性慢,因为他们常常自视过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过小黄是个例外,原先的计划行不通,他马上去找了份叉车厂开叉车的工作。
一般人印象中,“累脖工”等于低薪工,但实际上分三六九等,小黄做的叉车司机,是“累脖工”里的高薪阶层,福利虽差,收入却很高。但“累脖工”的特点,是高薪工作往往都是特别累人的蓝领工,开叉车劳动强度大不说,一开始总轮着上夜班,很辛苦,家务活都是伍芳一人承包。
没过多久,伍芳也找到份工,是制衣厂的工作。那时候香港移民过来很多,他们中不少以前是在香港做制衣工的,很适应当时多伦多制衣工厂的快节奏工作和计件薪酬,大陆移民很难挤进去,就算挤进去也做不好。伍芳是半个广州人,和那些香港人在语言上能打成一片,不过她能在制衣厂做得好,主要还是因为勤劳肯干。
加拿大的规矩,中小学下午两点多就放学,12岁以下孩子需要有人24小时监护,他们是双职工没法按时接孩子。如果托社区内家长帮忙接送,每个月差不多要100加元,“课后班”就更贵些,他们不舍得,碰上两口子都上白班,“大心仪”只能自己走回家,一个人呆在租屋里。有时候邻居会看见她抱着自己心爱的小熊宝宝掉眼泪,真让人心疼。
小黄后来提了小组长,不用做夜班,收入也增加。伍芳的是计件工,做得多赚得也多。他们都是不怕辛苦,愿意多做的,加上省吃俭用,不必要花的钱一分也不多花,攒钱的速度,并不比两口子一个做专业工作、另一个在家做家务的收入来得少。几年后他们已搬出原先租的地下室,转租了二居室公寓,没多久就“一步到位”,圆了住独立屋的梦。
就在这几年里,他们不仅圆了独立屋梦,还添了第二个女儿。不少移民时都带了一个国内生的孩子过来,等生活安稳了就想着再生第二个,老大和老二常常相差十几二十岁,这也成为中生代移民的一大特色。
技术移民不管在国内是做什么的,初来乍到,加拿大雇主不承认你的文凭和工作经验,干俗称“累脖工”的小时工养家糊口是难免的。
但奇迹总是有的,青溪认识的一对广州来的移民夫妇,就靠打“累脖工”白手起家,几年工夫住进了自己买的独立屋。
这对夫妇男的叫小黄,女的叫伍芳,是2001年从广州移民多伦多的,因为女儿中文名“心仪”、英文名“索菲”都和青溪女儿一样,甚至生日也是同一天,只是大一岁,当时又都租住在多伦多印度街社区,两家人偶遇后一见如故。
小黄在国内是搞打印机业务的,也算专业人才,来到加拿大,想开间复印店自主创业,但很快就打消了念头,因为复印店虽有盈利但也有风险,两口子并非有钱人,不敢拿原本不多的积蓄冒险。大陆移民中的男性,“融入”的难度通常比女性大,找工作也比女性慢,因为他们常常自视过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过小黄是个例外,原先的计划行不通,他马上去找了份叉车厂开叉车的工作。
一般人印象中,“累脖工”等于低薪工,但实际上分三六九等,小黄做的叉车司机,是“累脖工”里的高薪阶层,福利虽差,收入却很高。但“累脖工”的特点,是高薪工作往往都是特别累人的蓝领工,开叉车劳动强度大不说,一开始总轮着上夜班,很辛苦,家务活都是伍芳一人承包。
没过多久,伍芳也找到份工,是制衣厂的工作。那时候香港移民过来很多,他们中不少以前是在香港做制衣工的,很适应当时多伦多制衣工厂的快节奏工作和计件薪酬,大陆移民很难挤进去,就算挤进去也做不好。伍芳是半个广州人,和那些香港人在语言上能打成一片,不过她能在制衣厂做得好,主要还是因为勤劳肯干。
加拿大的规矩,中小学下午两点多就放学,12岁以下孩子需要有人24小时监护,他们是双职工没法按时接孩子。如果托社区内家长帮忙接送,每个月差不多要100加元,“课后班”就更贵些,他们不舍得,碰上两口子都上白班,“大心仪”只能自己走回家,一个人呆在租屋里。有时候邻居会看见她抱着自己心爱的小熊宝宝掉眼泪,真让人心疼。
小黄后来提了小组长,不用做夜班,收入也增加。伍芳的是计件工,做得多赚得也多。他们都是不怕辛苦,愿意多做的,加上省吃俭用,不必要花的钱一分也不多花,攒钱的速度,并不比两口子一个做专业工作、另一个在家做家务的收入来得少。几年后他们已搬出原先租的地下室,转租了二居室公寓,没多久就“一步到位”,圆了住独立屋的梦。
就在这几年里,他们不仅圆了独立屋梦,还添了第二个女儿。不少移民时都带了一个国内生的孩子过来,等生活安稳了就想着再生第二个,老大和老二常常相差十几二十岁,这也成为中生代移民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