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之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位置。汽车是最能满足人们“行”的需求的消费产品。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消费迅速增长,逐渐成为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带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一支生力军。
【关键词】 汽车 消费 市场现状 对策
一、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及特点
(一)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显
受国家优惠政策及全市公路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特别是2009年起受汽车购置税和“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影响,城乡居民购车热情高涨,武汉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其中以私家车增长的速度最为明显,价格以10至20万元的为主。2006年以来,每年新上牌的汽车数量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仅2010年上半年,机动车新上牌数量就增加了约60~70万辆,其中小汽车约30~40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新增数量的70%。2009年,武汉市汽车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其它消费。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了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对消费品市场增长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二)市场潜能有待开发,汽车消费发展空间广阔
武汉市现共有驾校约有30所,截止2010年6月底,持有各类驾驶证约80多万人,其中C证30万人,汽车总数占持有驾驶证人数(不含摩托车驾驶证)的27%,仍约有近10万持证人员有证无车。这样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根据国内外发展规律,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汽车消费逐步进入中等收入家庭,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主要以城市的居民为主)加入了有车一族。目前国内汽车平均保有量为每千人24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预计,2010年,中国国内汽车保有量为5500万辆左右,以当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后5年左右,武汉市千人汽车拥有量将超过80~90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辆,汽车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二、影响和制约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投入不足,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比较滞后
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宁德由于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使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市场建设起步比较迟,市场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武汉市只有几家汽车4S店,远满足不了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及服务等还需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的相关配套措施需进一步加强,整个市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汽车消费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汽车消费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城市建設发展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特别是停车难问题已成为严重困扰武汉市有车族和影响消费者购车欲望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的问题也进一步突显。新开发的居民小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房地产开发商也不愿意在小区规划中规划较多的土地作为停车场的使用地。如今全市各城区所有的公用停车场地都是占用相当拥挤的街道路面,此举进一步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更不利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能力偏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武汉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档次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上的小康、从总体上的小康到享受消费的发展,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建设发展还比较慢,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农民的现金收入总体上偏低,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车价约占汽车消费费用的25%,汽车耗油、维修、保养、美容等售后消费却占总消费70%以上,这给消费的延续造成很大压力,也让一部分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心存顾虑。城乡居民的购买能力不足,影响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轿车进入家庭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要在规划、交通、市场、金融、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市场的培育建设,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高度重视汽车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建设。汽车消费已成为当前消费热点,但汽车消费的高峰期尚未到来。据业内人士分析,汽车消费有10年的高速增长期,而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期才不过3~4年。谁先把握住这一先机,谁就拥有未来市场的主动权。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立足本市、兼顾周边,进一步拓宽思路和视野,把握汽车消费市场先机,把培育建设汽车消费市场列入议事日程,使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成为武汉市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立足实际,切实做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划
随着汽车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汽车销售将进入买方市场,汽车消费市场正向综合化、超市化方向发展。要把握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项目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介、招商项目推介会等平台,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二)搞好服务,加强汽车消费市场的配套建设
汽车消费市场是一个配套服务完善的市场,必须集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检测、旧车交易、评估置换、租赁拍卖、网络售购、技术咨询和展示博览等功能为一体。要建立汽车销售人才和维修、保养等售后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汽车职业教育,鼓励部分大中专院校设立汽车销售相关专业,或采取委托培训方式增加人才供应,也可以由市汽车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建立培训机构,进行上岗培训,确保汽车销售人才保证汽车销售的健康发展需要。
(三)政策扶持,努力营造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
积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完善保障体系,在养车、规划、交通、市场、金融制度、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出台配套措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要借鉴外地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办公、一条龙购车市场管理经验,研究和制定汽车消费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服务措施。对开发建设的汽车市场项目一律实行“免费区”管理,减免环保费、消防费、城建配套费、工程监督费等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要加大对汽车销售企业的信贷支持,制定差别化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加强新闻媒体对汽车消费市场的跟踪服务力度,积极支持汽车协会开展活动,通过举办汽车会展,品牌推介会等,将消费政策、产品促销与汽车文化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加大汽车专业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要加快汽车专业市场的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中高档轿车和客车销售为主,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4S专卖店,提高车市档次;汽车品牌要多样化,满足各种需求。要使各种交易主体和经营方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确保大型汽车专业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并迅速做大做强。要制定管理措施,加强汽车交易、服务市场的管理和行业自律;要成立汽车交易相关协会组织,整合汽车销售资源,统一营销管理,避免相互之间无序竞争和各自为战。要加强二手车市场建设,发展专业二手车经销企业,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梯度发展的汽车消费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购车需求,使低收入的人拥有低价的二手车,高收入的人可以经常更换和使用新轿车,既可以促进轿车的循环使用,也可以活跃汽车消费市场。要加强旧车市场扶持及监管力度,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区集中建立报废汽车破碎中心。加快旧车市场与公安交警部门电脑网络系统的点对点连接,提供旧车收购、咨询评估、价格认证、过户转出、验车拓印及领取行驶证等一条龙服务,杜绝走私车、拼装车、报废车、套牌车流入市场,促进旧车交易市场的繁荣。
(五)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为挖掘消费潜力打牢基础
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当前,要保持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持武汉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要切实把民生工程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千方百计稳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平均边际消费倾向和居民即期消费倾向,通过改善民生着力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城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汽车消费打牢基础。
(六)加大开拓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力度
在中央的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武汉市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2009年,武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有5千多元。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低速汽车、微型车、低端客车、经济型轿车和农用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要尽快研究出台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汽车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汽车销售服务和回收网络,确保“汽车下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要将“汽车下乡”的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制定专项措施防止出现下乡车型涨价局面,引导销售企业在服务增值、宣传促销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以质取胜之路。
四、结语
目前,武汉市的城市规划设计仍较滞后,已不能适应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要求。要在大到城区城镇规划,中到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商业中心等功能区布局,小到社区规划建设等多方面体现适度超前的思想,充分考虑汽车消费的发展前景,提高城市发展的容量,扩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为汽车消费的普及提供外部条件。在道路交通建设上,要继续加快城区主干线道路的建设与改造,加大快速道路建设力度,切实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卡口路段多等行车难问题。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要从新建项目设计和规划上入手,提高建设项目、特别是新建住宅区的配建停车场标准。改造和完善现有汽车配套设施,在主要商业中心地带增建一批停车场,改善用车环境,方便有车一族的出行,着力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auto.qq.com/a/20100414/000274
[2]杨永华.论汽车营销模式中的中国文化因素[J].商业经济文荟.2004
[3]曹建海.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4]刘庆福,王国松.妨碍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
[5]周立.中国经济型轿车消费分析[J].对策研究.2003
[6]刘伟.社会阶层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分析[J].甘肃农业.2004
[7]安圣慧.我国消费特征调查[J].商业时代.2004
【关键词】 汽车 消费 市场现状 对策
一、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及特点
(一)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显
受国家优惠政策及全市公路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特别是2009年起受汽车购置税和“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影响,城乡居民购车热情高涨,武汉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其中以私家车增长的速度最为明显,价格以10至20万元的为主。2006年以来,每年新上牌的汽车数量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仅2010年上半年,机动车新上牌数量就增加了约60~70万辆,其中小汽车约30~40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新增数量的70%。2009年,武汉市汽车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其它消费。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了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对消费品市场增长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二)市场潜能有待开发,汽车消费发展空间广阔
武汉市现共有驾校约有30所,截止2010年6月底,持有各类驾驶证约80多万人,其中C证30万人,汽车总数占持有驾驶证人数(不含摩托车驾驶证)的27%,仍约有近10万持证人员有证无车。这样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根据国内外发展规律,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汽车消费逐步进入中等收入家庭,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主要以城市的居民为主)加入了有车一族。目前国内汽车平均保有量为每千人24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预计,2010年,中国国内汽车保有量为5500万辆左右,以当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后5年左右,武汉市千人汽车拥有量将超过80~90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辆,汽车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二、影响和制约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投入不足,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比较滞后
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宁德由于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使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市场建设起步比较迟,市场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武汉市只有几家汽车4S店,远满足不了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及服务等还需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的相关配套措施需进一步加强,整个市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汽车消费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汽车消费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城市建設发展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特别是停车难问题已成为严重困扰武汉市有车族和影响消费者购车欲望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的问题也进一步突显。新开发的居民小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房地产开发商也不愿意在小区规划中规划较多的土地作为停车场的使用地。如今全市各城区所有的公用停车场地都是占用相当拥挤的街道路面,此举进一步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更不利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能力偏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武汉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档次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上的小康、从总体上的小康到享受消费的发展,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建设发展还比较慢,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农民的现金收入总体上偏低,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车价约占汽车消费费用的25%,汽车耗油、维修、保养、美容等售后消费却占总消费70%以上,这给消费的延续造成很大压力,也让一部分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心存顾虑。城乡居民的购买能力不足,影响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轿车进入家庭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要在规划、交通、市场、金融、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市场的培育建设,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高度重视汽车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建设。汽车消费已成为当前消费热点,但汽车消费的高峰期尚未到来。据业内人士分析,汽车消费有10年的高速增长期,而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期才不过3~4年。谁先把握住这一先机,谁就拥有未来市场的主动权。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立足本市、兼顾周边,进一步拓宽思路和视野,把握汽车消费市场先机,把培育建设汽车消费市场列入议事日程,使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成为武汉市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立足实际,切实做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划
随着汽车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汽车销售将进入买方市场,汽车消费市场正向综合化、超市化方向发展。要把握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项目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介、招商项目推介会等平台,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二)搞好服务,加强汽车消费市场的配套建设
汽车消费市场是一个配套服务完善的市场,必须集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检测、旧车交易、评估置换、租赁拍卖、网络售购、技术咨询和展示博览等功能为一体。要建立汽车销售人才和维修、保养等售后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汽车职业教育,鼓励部分大中专院校设立汽车销售相关专业,或采取委托培训方式增加人才供应,也可以由市汽车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建立培训机构,进行上岗培训,确保汽车销售人才保证汽车销售的健康发展需要。
(三)政策扶持,努力营造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
积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完善保障体系,在养车、规划、交通、市场、金融制度、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出台配套措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要借鉴外地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办公、一条龙购车市场管理经验,研究和制定汽车消费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服务措施。对开发建设的汽车市场项目一律实行“免费区”管理,减免环保费、消防费、城建配套费、工程监督费等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要加大对汽车销售企业的信贷支持,制定差别化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加强新闻媒体对汽车消费市场的跟踪服务力度,积极支持汽车协会开展活动,通过举办汽车会展,品牌推介会等,将消费政策、产品促销与汽车文化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加大汽车专业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要加快汽车专业市场的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中高档轿车和客车销售为主,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4S专卖店,提高车市档次;汽车品牌要多样化,满足各种需求。要使各种交易主体和经营方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确保大型汽车专业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并迅速做大做强。要制定管理措施,加强汽车交易、服务市场的管理和行业自律;要成立汽车交易相关协会组织,整合汽车销售资源,统一营销管理,避免相互之间无序竞争和各自为战。要加强二手车市场建设,发展专业二手车经销企业,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梯度发展的汽车消费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购车需求,使低收入的人拥有低价的二手车,高收入的人可以经常更换和使用新轿车,既可以促进轿车的循环使用,也可以活跃汽车消费市场。要加强旧车市场扶持及监管力度,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区集中建立报废汽车破碎中心。加快旧车市场与公安交警部门电脑网络系统的点对点连接,提供旧车收购、咨询评估、价格认证、过户转出、验车拓印及领取行驶证等一条龙服务,杜绝走私车、拼装车、报废车、套牌车流入市场,促进旧车交易市场的繁荣。
(五)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为挖掘消费潜力打牢基础
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当前,要保持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持武汉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要切实把民生工程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千方百计稳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平均边际消费倾向和居民即期消费倾向,通过改善民生着力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城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汽车消费打牢基础。
(六)加大开拓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力度
在中央的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武汉市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2009年,武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有5千多元。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低速汽车、微型车、低端客车、经济型轿车和农用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要尽快研究出台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汽车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汽车销售服务和回收网络,确保“汽车下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要将“汽车下乡”的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制定专项措施防止出现下乡车型涨价局面,引导销售企业在服务增值、宣传促销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以质取胜之路。
四、结语
目前,武汉市的城市规划设计仍较滞后,已不能适应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要求。要在大到城区城镇规划,中到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商业中心等功能区布局,小到社区规划建设等多方面体现适度超前的思想,充分考虑汽车消费的发展前景,提高城市发展的容量,扩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为汽车消费的普及提供外部条件。在道路交通建设上,要继续加快城区主干线道路的建设与改造,加大快速道路建设力度,切实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卡口路段多等行车难问题。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要从新建项目设计和规划上入手,提高建设项目、特别是新建住宅区的配建停车场标准。改造和完善现有汽车配套设施,在主要商业中心地带增建一批停车场,改善用车环境,方便有车一族的出行,着力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auto.qq.com/a/20100414/000274
[2]杨永华.论汽车营销模式中的中国文化因素[J].商业经济文荟.2004
[3]曹建海.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4]刘庆福,王国松.妨碍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
[5]周立.中国经济型轿车消费分析[J].对策研究.2003
[6]刘伟.社会阶层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分析[J].甘肃农业.2004
[7]安圣慧.我国消费特征调查[J].商业时代.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