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第三讲)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753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原因及教育
  
  (一)儿童厌学症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儿童厌学症的成因有: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
  咨询中应注意儿童厌学症与学校恐怖症的区别。儿童厌学症应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就教育治疗来说,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考试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切实扭转滥用惩罚现象,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增进乐学、好学的情绪体验十分重要。家庭治疗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子女学习所持的态度。父母的期望水平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过严,要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合。父母还应以国家、民族的大局为重,深刻认识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纠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不正确的认识,积极鼓励孩子树雄心,立壮志,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这对于激发子女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社会治疗的核心是在全社会形成尊知重教的强大舆论,大力培养热爱学习,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尚,对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进行抵制,造成一种全社会都关心学习、重视教育的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
  
  (二)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的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这些症状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者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按焦虑持续的时间可分为:急性焦虑发作、慢性焦虑。按焦虑症状的特征及诱因可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处境性焦虑。
  儿童焦虑症的诱因有遗传素质和环境因素。
  咨询时首先应确定患儿的焦虑是否属于病态。另外,要注意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区别。首先需寻找有关因素,如果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应尽量予以改善。假如是由素质因素及教育方法等引起的,应采用心理治疗及教育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和支持患儿解决或克服心理上的原因,并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及锻炼,培养坚强开朗的性格。儿童焦虑症的预后大多是良好的,少数严重病例可持续数年,导致学习能力障碍和适应困难。
  
  (三)儿童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出现多种毫无意义的想法或印象。强迫行为的表现包括:(1)强迫性洗手,一天可达十几次,一次持续十几分钟;(2)强迫性计数,如一遍又一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书上人和物的数目,反复数自己走了多少级台阶等;(3)强迫性自我检查,如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鞋袜是否放整齐;(4)有的患儿表现为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患儿的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分别出现。
  突然的精神创伤,高度的精神紧张,严重的躯体疾病,以及环境的重大变迁等生活事件是诱发强迫症的重要因素。有些儿童先天素质不良,并且形成了谨慎、胆小、害羞、呆板、思考问题过多等性格特点,容易诱发此病。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如过于严格、苛求,作息制度过于刻板化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儿童强迫症的咨询与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支持疗法帮助患儿树立克服病态的信心,要鼓励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克服有关强迫性格,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第二,采用防止反应法减轻症状,即把引起儿童强迫行为的情境列出,在家长或其他成人的监督下,强行阻止儿童强迫行为的出现。一般经两周左右治疗可见成效。第三,指导父母正确对待患儿症状,既不能过分焦躁,也不要施以体罚。同时,不应将患儿的问题时时挂在嘴上,那样会加重儿童的烦恼和痛苦。第四,对伴有焦虑情绪且较严重的患儿,可请专科医生配合进行药物治疗。
  
  (四)儿童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对某些物体或特殊情境产生异常恐惧,并以回避的方式解除症状。
  儿童恐怖症的发生主要与社会学习有关。许多患儿的恐怖反应是从父母的恐吓教育中习得的;素质因素对儿童恐怖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亲子关系的失调是引起儿童恐怖的原因之一。儿童本身的焦虑情绪也可以导致恐怖,而且二者互相影响,易造成较严重的恶性循环。
  咨询中应将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恐惧反应,如怕虫、怕火、怕黑暗、怕生人等,同儿童恐怖症加以区别。恐怖症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行为治疗宜采用系统脱敏、榜样示范、阳性强化等方法。帮助患儿松弛情绪,克服焦虑,对治疗本症有所帮助。指导父母和教师培养患儿坚强的意志与性格,并讲述有关科学知识,对消除患儿的无端恐惧意识也有益处。家长应改进教育方式,不要对儿童进行鬼神类迷信教育,更不应对恐怖行为进行渲染,此外还应注意恐怖性影视节目对儿童的影响。
  
  (五)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儿童恐怖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适应不良综合症。除了情绪上的恐学、拒学状态之外,还与其他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有关。
  学校恐怖症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病态人格或父母婚前、产前有酒精中毒史、性病史等先天原因的儿童,一般适应力相对较差,当环境突然变化及有重大应激性刺激时,可能使原来并不十分明显的症状暴露出来。从家庭因素来看,娇惯、溺爱的养育方式可使孩子形成强烈依赖,不愿离开温暖的“安乐窝”、“保护伞”去上学吃苦;父母期望值过高,儿童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因而试图逃避上学;破裂家庭或父母关系紧张,可使孩子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对环境缺乏安全感,以致造成退缩、拒学。
  学校恐怖症的咨询与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1)治疗越早越好。病期拖长,易使病情慢性迁延,加重治疗的难度。(2)治疗前应进行全面体检,力求排除躯体疾患的附加影响。对于有头痛、腹痛症状者,更应仔细检查。(3)整个治疗过程应有父母参与。父母参与治疗过程,一方面有助于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同学校的沟通,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校园气氛。这对于学校恐怖症患儿的重返校园、重新适应非常重要。(4)暗示疗法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有一定疗效。学校恐怖症患儿宜采用他人暗示治疗,即由咨询教师对患儿施加暗示,使患儿沿着咨询者引导的方向去思考、去体验,以调节和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六)儿童癔症
  癔症是指由心理因素或暗示等原因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急性、短暂的精神障碍或躯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儿童癔症与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儿童本身的癔症性格及遭受某些精神刺激或某些躯体疾病有关。
  癔症应及时治疗,否则其症状因“继发得益”而给治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要向患儿家长说明病情的本质,努力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此外,还应采取以下一些治疗措施:消除诱发因素;鼓励患儿谈出心中的问题(情感疏泄);向患儿解释其症状并非疾病所致,而是心理因素所致,但解释需巧妙、机智;运用暗示疗法进行治疗。痛觉刺激、热刺激、物理疗法等结合言语暗示,对减轻或消除症状有益,有时可取得迅速而显著的效果。
  
  (七)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以情绪抑郁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官能性障碍。情绪抑郁是抑郁症的最主要症状。
  家族史、病前人格、精神刺激因素及神经内分泌因素等,对儿童抑郁症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
  在咨询和教育过程中解除患儿的心理负荷,调整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培养患儿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性格,对于扭转患儿的抑郁状态有积极作用。有时可请专科医生配合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那些有明显的悲观情绪甚至轻生念头的患儿,应加强监护,耐心疏导,以防意外。
  
  二、中学生情感障碍的表现及教育
  
  (一)中学生情感障碍的表现
  中学生情感障碍的表现主要是:焦虑、恐惧、易激惹。
  
  (二)如何帮助中学生排除情感障碍
  1. 教师对过度焦虑的中学生,要耐心帮助,逐步进行训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着重培养坚强意志,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克服消极的情感和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以往的紧张心理,培养开朗性格,逐步克服焦虑病状。严重者可用药物治疗。
  2. 恐惧心理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对恐惧心理的疏导就是要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1)需要创造一个心理气氛良好的环境。(2)要强化学生的自尊心。(3)要鼓励学生敢于正视现实——学习上的得失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的主观上是会感受到某种压力——压力随处都有,不可避免。
  3. 对受挫者的易激惹情感和攻击行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一般采用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创设精神发泄的机会、心理治疗等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我国在如何教育与矫治易激惹反应的中学生方面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1)教师和家长都必须耐心地教育他们,不厌恶他们,以消除敌意,取得信任,使教育成为可能。(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控制消极情绪的能力,使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3)要善于发现、支持其正确的行为,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并在班集体和家庭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氛围。
  
  三、中学生的人格障碍
  
  (一)中学生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
  1. 偏执型人格障碍。有这类人格障碍的中学生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绩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习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于他人;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情况,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这种人很难与朋友、同学融洽相处,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2. 冲动型人格障碍。这是中学生主要的一种人格障碍。一般分为主动型人格障碍和被动型人格障碍。主动型人格障碍常表现为:(1)情绪易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责或罪恶感;(5)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则是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内心却充满着攻击性。有这类人格障碍的中学生争强好胜,具有攻击性。他们的自尊心强不是表现在积极向上方面,而是体现在力量的较量上,好打架斗殴,常常扰乱班级及学校的纪律,学习上则不用心。
  3. 依赖型人格障碍。有这类人格障碍的中学生由于家庭长期的娇生惯养,过着“小皇帝”式的生活,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生活难以独立,思想缺乏自信心,一切事情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的帮助;遇到事情优柔寡断,缺乏判断、决断能力,总是依赖别人为自己作出决策。表现在生活中,自己从不能独立自主;表现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心,从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甚至做作业时,也要将答案与别的同学对一下,才能放心;精力不足易疲劳,常为小事伤感、缺乏生活的乐趣。
  
  (二)如何帮助中学生矫治人格障碍
  因为促成人格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学生的人格障碍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不同的人格障碍必须采取不同的矫治方式。
  1. 帮助中学生认识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1)一般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就有发端,到中学阶段开始变得明显。(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各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这个特征使别人感觉“怪”。(3)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误,因而他们不会感到自己有缺点,更难以意识到自己需要改正这些缺点,因此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的。(4)认为自己无任何责任。他们总把自己的想法置于首位,而不管他人的心理和态度。(5)总是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他们的嫉妒心极强,思维意识狭隘,任何新环境的气氛都要受其行为特点的影响。(6)行为后果有害,其行为所致的后果常常伤及别人,使左邻右舍不得安宁,而自己却泰然自若。
  2. 对有人格障碍的中学生应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例如,对因从小被溺爱、任性而使其气质特征加强的爆发性人格的中学生,教师应配合父母耐心地教育,要明确要求、加强引导,使其学会妥善解决矛盾和挫折,靠理智进行自我防卫。对从小被剥夺了父爱或母爱,缺乏温暖,学习困难,充满心理冲突而造成抑郁和焦虑性人格的学生应多给予关心和温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从事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要予以关怀和帮助,使他们逐步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3. 不管哪种人格障碍的矫治,都应激发学生“自我锻炼”:(1)使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全面正确的印象。这不仅包括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而且还包括能恰当地悦纳自己,即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另外,对别人的态度,也能有个客观的反映。(2)教育中学生,不要过分注意自己在一时一事中的得失,过分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在别人眼中的印象。友谊靠双方培养,和谐的心理气氛需要真诚和用心去培植,所以,要想得到友谊,就要主动敞开自己的胸怀,主动和别人打交道。(3)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来培养自己成熟的人格。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抵御病魔的侵袭,同样,只有健全成熟的人格才能摆脱各种心理困扰。有成熟人格的人对自己和社会都有较为客观的看法,他们并不因别人怎么说而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影响自己的行为,而有充分的独立性。他们承认自己的弱点,承认自己有些方面不如别人,但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优势,而是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成为一个强者。
  4. 比较严重的,必须请医生进行诊断,使用药物配合心理治疗。
其他文献
山 东    济南市加强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前不久,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济南市教育局基教处召开了济南市2001年学校心理教育经验交流会。会上,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分学段交流了心理教育的经验,展示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示范课。会议邀请了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做了班级心理辅导和学校个别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操作的学术报告。会上对评选出的一批学校心理教
期刊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呢?这在心理学界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生理条件,或这些生理条件不充分,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响或阻碍。  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小学生中,家庭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可能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不良的遗传影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者对多动症的家庭性倾向进行了研究
期刊
天 津    天津市教委颁布了关于推广“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课题研究成果的决定    2001年11月23日,天津市教委颁布了关于推广“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课题研究成果的决定。“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课题是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该课题自1998年12月开题以来,在天津市九个实验区三十八所实验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今年10月按期完成了结题工作,经专家组鉴定予以认可并
期刊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听课是人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注意听课是打开我们思维的“门户”,这个“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因此,集中注意力,是会听课、听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一、把握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
期刊
记:申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近年来一直从事教师心理方面的研究,并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压力应对策略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今天请您就当前我国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谈谈您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好吗?    申:当然可以。    记: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是非常沉重的,那么根据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您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如何评价?    申:以往我们国家
期刊
第—次冲我喊出“讨厌第一”这句话的是我最得意的学生——苏豪。  我从三年级接苏豪所在的班级直到六年级,每一次比赛,大到省里的“金钥匙”,小到学校的卫生检查,我都要求学生必须拿第一,我的班是全校有名的冠军班。有一次为了迎接全省的“金钥匙”比赛,我提前一个月组织学生读书、做实验,把音、体、美等活动课暂停,虽然有的学生表示出了不满,但比赛重要,结果我班获得团体第一。我宣布结果时,班上学生并没有像我想像的
期刊
广东省教育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一、领导机构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基[1999113号)的要求,为提高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教育厅组织领导,由思想政治教育处具体负责,下面成立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指导委员会由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
期刊
[编者按]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地区的教育科研单位或科研课题负责人都热衷于心理测验工作。他们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同时我们也发现,各地区、各学校所使用的心理测验量表有很大差异,学生的心理档案也是五花入门。带着许多疑问,我们走访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主任方平教授。  记:方教授,您认为中小
期刊
自2000年辽宁省与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共同成为教育部选定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大区后,辽宁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科研鼎力支撑、中小学全面启动、基础奠定、初现成果的良好局面。在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省领导展望未来,规划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以使辽宁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总结过去,共享经验    近年来,辽宁省提出了从教育大
期刊
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思维中不合理的信念,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教师也概莫能外。我们知道,教师的心理特点、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因此,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师的心理问题相关,让人发出了“杞人忧师”的感概。    一、教育态度:“雕塑师”的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