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方法是人们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学习计算方法可以令生活更加便捷。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计算逻辑,还需要理解计算方法,甚至是掌握计算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体会到数学计算能为生活带来的好处,才能在兴趣的趋势下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数学计算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关计算方面的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虽然说计算能力是数学基础能力,但是学生仍然在计算学习中出现许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计算正确率不高,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年龄小,对计算学习感到枯燥,缺乏信心和耐心之外,学生错误的教学方法也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之所以产生计算错误,并不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鉴于这种情况,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对学生计算行为加以及时、准确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学生计算正确率。
例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养成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的好习惯,在这一个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做到仔细、严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结果认认真真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面,这样教师在判卷的时候才会看的更加清楚,不至于出现因为写的太乱,教师看不清楚而导致了误判的情况出现。另外,我们要促使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计算结果及时进行验算,看看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学生完成计算后,我们要要求学生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及时检查,如此,可以有效地改正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从而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
二、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数学逻辑
基本功的是否扎实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方法,更对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功包括口算和心算,学生只有将口算和心算能力提高后才能更快地计算出题目。但是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因为运算法则知识的加入,所以学生还需要具备严密的数学逻辑,这样才能按照正确的步骤解答出题目,否则即便口算和心算能力再强其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学生的计算能够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夯实学生计算的基本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循数学逻辑,逐渐养成高水平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在“加减乘除運算”教学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养成遵循数学计算逻辑的习惯,将统一到试题通过添加括号的形式让学生分别进行了计算,如48-15+12=?和48-(15+12)=?在第一道题目中学生会按照从做到又的顺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为45,而在第二道题目中学生则需要遵循四则运算中“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因此计算出来的结果为21。两道题所用的数字虽然一样,但是因为一个括号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也令学生认识到了四则运算法则的奇妙之处,更能加深学生的遵守计算规则的意识。再配合上有效的习题练习,学生的数学逻辑变得更为严密。
三、培养计算能力,教授学生有效技巧
必要的计算技巧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计算的速度、准确率和效能,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在全面夯实学生的算理、算法的基础上,注重向学生讲解一定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技巧,让学生开展更为高效的计算。其一,减大加差法。所谓减大加差法就是先减去一个大的数目,然后加上多减的数目,如135-97=38可以转换成:135-100+3=38可见,通过转换明显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其二,位置颠倒法。求数字相互颠倒两位数的减法,那么只需要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减,之后结果乘以九就可以,如74-47=27,则可以转换为(7-4)×9=27,又如83-38=45,则可以转换成(8-3)×9=45,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其三,互补相乘法。就是一个两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字互补,个位数相同,那么可以让十位上的数字相乘,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字作为结果的前两位,个位上的数字相乘作为后两位(不满10补0),如76×36=2736,那么可以转换为7×3+6=27,6×6=36,则最终的结果为2736,又例如,83×23=1909,则可以转换为8×2+3=19,3×3=09,则最终的结果为1909。当然以上这些技巧的讲解需要学生在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数学教师制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细致计算的习惯,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苟大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49.
[2]王凤.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56.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关计算方面的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虽然说计算能力是数学基础能力,但是学生仍然在计算学习中出现许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计算正确率不高,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年龄小,对计算学习感到枯燥,缺乏信心和耐心之外,学生错误的教学方法也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之所以产生计算错误,并不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鉴于这种情况,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对学生计算行为加以及时、准确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学生计算正确率。
例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养成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的好习惯,在这一个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做到仔细、严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结果认认真真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面,这样教师在判卷的时候才会看的更加清楚,不至于出现因为写的太乱,教师看不清楚而导致了误判的情况出现。另外,我们要促使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计算结果及时进行验算,看看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学生完成计算后,我们要要求学生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及时检查,如此,可以有效地改正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从而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
二、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数学逻辑
基本功的是否扎实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方法,更对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功包括口算和心算,学生只有将口算和心算能力提高后才能更快地计算出题目。但是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因为运算法则知识的加入,所以学生还需要具备严密的数学逻辑,这样才能按照正确的步骤解答出题目,否则即便口算和心算能力再强其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学生的计算能够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夯实学生计算的基本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循数学逻辑,逐渐养成高水平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在“加减乘除運算”教学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养成遵循数学计算逻辑的习惯,将统一到试题通过添加括号的形式让学生分别进行了计算,如48-15+12=?和48-(15+12)=?在第一道题目中学生会按照从做到又的顺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为45,而在第二道题目中学生则需要遵循四则运算中“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因此计算出来的结果为21。两道题所用的数字虽然一样,但是因为一个括号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也令学生认识到了四则运算法则的奇妙之处,更能加深学生的遵守计算规则的意识。再配合上有效的习题练习,学生的数学逻辑变得更为严密。
三、培养计算能力,教授学生有效技巧
必要的计算技巧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计算的速度、准确率和效能,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在全面夯实学生的算理、算法的基础上,注重向学生讲解一定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技巧,让学生开展更为高效的计算。其一,减大加差法。所谓减大加差法就是先减去一个大的数目,然后加上多减的数目,如135-97=38可以转换成:135-100+3=38可见,通过转换明显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其二,位置颠倒法。求数字相互颠倒两位数的减法,那么只需要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减,之后结果乘以九就可以,如74-47=27,则可以转换为(7-4)×9=27,又如83-38=45,则可以转换成(8-3)×9=45,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其三,互补相乘法。就是一个两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字互补,个位数相同,那么可以让十位上的数字相乘,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字作为结果的前两位,个位上的数字相乘作为后两位(不满10补0),如76×36=2736,那么可以转换为7×3+6=27,6×6=36,则最终的结果为2736,又例如,83×23=1909,则可以转换为8×2+3=19,3×3=09,则最终的结果为1909。当然以上这些技巧的讲解需要学生在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数学教师制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细致计算的习惯,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苟大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49.
[2]王凤.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