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应用的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语言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和学生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思维等活动,无论是教师的讲授、提问、辅导、解释,还是演示,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它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通往心灵的路。”身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就更应当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讲究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导语、过渡语及结束语的应用。
  一、导语要有“新”“异”
  导语,是指教师在一节课开始前所讲的话,既所谓的“开场白”或者是“入课语”。课堂的导语就好象乐章的序曲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开讲的几句话一定要先声夺人,把学生的心抓住,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很多教师经常是一上课就说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继续学习……。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特别对自制力差的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还没上课他已经厌倦了。我在教学时,根据教材的不同,总是先想课堂的导入语怎样能做到不脱离文本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个人认为,教学导语要根据教材内容常换常新。
  1.形式新。
  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是博大而精深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导语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我们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出现谜语类的小儿歌,针对这样的教材内容我们就可以采用激趣式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教材本身的谜语或者故事,也可以引用其它教学资源,一上课就把学生带进谜语的世界,直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我们教材中还有大量的文章是抒情或者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美丽景色的文章,在处理这样文章的导语时,我经常采用激情的方法,引生入境,多用情感鲜艳的语言激生入境。例如:我在上《落叶》一课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它不仅有蓝蓝的天空、淡淡的云彩,不仅有金色的麦田、漫山的红叶,它更有一种独特的美,那就是落叶之美。我想,老师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我们汉语言的文字美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导语的形式还有很多种类,只要我们选材而用,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2.方法异。
  “异”是指有所不同的意思,在导语中我们不仅语言上要采用多种形式,我们也要适时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使用导语,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前教师导语的注意及印象。例如我在教学《新加坡街头见闻》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我结合多媒体的使用出示大量有关新加坡人文风景的图片,配上了悠扬的乐曲 ,这时老师再声情并貌地讲出开场语:同学们,这是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位作者去美丽的新加坡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要把自己在新加坡见到和听到的事情告诉我们,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出示课题。
  学生在听觉视觉同时加深印象的时候,课堂的引入部分已经非常顺利的完成了。另外在语文课的导语部分,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采用先观察后导语、先实验后导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课堂的延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过渡语要“顺利”“成章”
  正所谓“顺则通、同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我们语文教师自己在上课或者听别人讲课时,经常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整个课堂有磕磕绊绊或者是突然教师转变话题的感觉,让人不舒服。而我们有时听名家讲课时不仅感觉名师的功底深厚更感觉到一节好课有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让听课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下课了。其实这就是教师过渡语运用的自然、文理通顺的原因,我个人也身受益处。
  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三、结束语应“韵文无穷、余音饶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结语”也不可小觑,若安排得当,更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正如一篇篇清新利落的好文章,无不是凤头豹尾,一气呵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精心设计“结语”,使它在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有所回味,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1.概括总结,深化题旨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终了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和重点作总结和归纳,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课文讲完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使之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这样,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又为学生介绍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联的课外资料,在拓宽知识,扩大视野之余,还为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提供了帮助。例如每次在学习完古诗的时候,我总是再脱口而出几句名家名句,让学生根据课后补充内容,或者根据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再课后多背诵一些古诗,这样即巩固了学习内容,又丰富了学习内容。
  这样的课堂结束语,与其说是课的结束,不如说是课的开始,“曲终收拨”却乐音未停,“余音绕梁”而兴趣不减,从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取未知,以此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起课外阅读和钻研的兴趣。
  3.情感回味,激发欲望
  回味可以引发别人的思索。有一位长者曾经这样说过:“一位好教师,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后,他的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我们手中的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孩子去细细品味。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回味课文、回忆课文。
  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镜泊湖》一课时的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
  游船慢慢地靠岸了,一天的游览即将结束了。你们还想继续欣赏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吗?小作者同你们一样,对镜泊湖也是恋恋不舍。让我们共同和镜泊湖道一声再见。在即将离去的时刻,你还要对镜泊湖说些什么吗?
  同学们,希望你们有机会真的去镜泊湖游览参观,更希望你们能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无比秀丽的山河景色。
  让学生与镜泊湖再见、让学生与镜泊湖到别,在一一惜别之情中,老师在激发学生走边祖国去欣赏秀丽山河的情感,真是恰倒好处,自然流露。
  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只有教师的语言真正做到生动、活泼、优美典雅、使之如黏液、如磁铁粘住学生,吸引学生,使整个课堂活跃,情绪愉悦融合,师生才能共同沉浸在如鱼得水、海阔天空的境界里。
其他文献
民族自豪感的缺失,成为现代高中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似乎早已淡出国人关注的视线,而历史教学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责无旁贷!本人通过了近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以情优教”的原理,对于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情感因素,达到以“优教促学”,促使情知和谐统一。  教师应该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
期刊
电视录像集音响、图像于一体,能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息,同时它传递信息容量大、强度高,能以活动的图像逼真地、系统地表现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过程,它直观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年来我们将录像运用于课堂,用于小学生作文指导,其目的是通过运用录像给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间接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教学方法上,
期刊
摘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阵地。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课堂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在现代社会需求下,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更具体的说,如何在课堂这个前沿阵地,选择和利用合理的教学媒体来诠释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使新一代具
期刊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高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必要花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的地位之重,不言而喻。所以,我们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高中化学的学习任务和规律,总结并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在此笔者就新课程改
期刊
摘要:在本文中,我主要通过讨论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现代舞与传统舞蹈在表现手法上对“模仿”不同的运用。试图透过这一个因素分析这两个舞种在创作上的区别和各自特点。同时强化这些不同,并取其各自的优点,来使舞蹈的编创更加的丰富。这些应该是本文的作为。  关键词:模仿重复再现模仿的作用表现手法抽象现代舞传统舞蹈重要性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已经过了几千年。从学会使用火、到后来的蒸汽机;从学会使用电能、到现在的
期刊
地理现象复杂多样,地理教学涉及大量的概念、规律、成因、特征,在地理学习中,如何把握地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成为师生关心的问题。多年的教学让我体会到比较法是一种教师乐于适应,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比较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将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自然规律和人文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全面把握他们的共性和个性,有助于形成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比较法应
期刊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
期刊
摘要:好的课堂导语,是优美的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动听的乐曲,扣人心弦;是思想的电光石火,启迪学生智慧的马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把握好每节课的关键,聚拢学生的思维,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语文课堂富有活力和灵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  导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于渲染课堂气氛,滥用多媒体;课堂气氛冷清,教师语言生硬;师生互动过少,将课堂变为问题课;课本插图、活动题使用不当;照本宣科,不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面对这种教学中出现的怪现象,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根据课本的实际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语言抑扬顿挫,加强与学生的
期刊
迅猛发展的科技和激烈的社会变迁给当代婚姻家庭造成了巨大冲击,造就了诸多问题家庭,在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育,人格也得不到健全的培养。因此,对问题家庭的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就成为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对问题家庭的学生实施恰当的教育,这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教育一线语文教师,我发现“随笔”可以通向学生心灵深处,通过这条随笔与学生交流,可以发现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