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肝针大跨度缝合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1例行肝针缝合的患者定为肝针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肝针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控制、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针缝合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子宫出血,避免切除子宫,而且该操作具有简便、安全、实用、易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肝针;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11.77;R71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139-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现有资料表明,35岁以上的妇女约20%~
25%有子宫肌瘤[1]。我院对大的子宫肌瘤剔除采用肝针大跨度缝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31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作为肝针缝合组,2008 年6月前采取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1例经B超或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认,符合临床诊断;排除子宫颈及内膜恶性病变,无手术禁忌证。肝针缝合组年龄25~52岁,平均39.2岁;肌瘤直径6~12cm,平均9.0cm;对照组年龄24~50岁,平均38.6 岁;肌瘤直径5~11.5cm,平均8.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1.2.2肝针缝合组子宫体部以上的肌瘤,一般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肌瘤多采用横切口。切口宜小以减少术后粘连,可以通过一个切口潜行剔除邻近的肌瘤结节,但不可勉强。切口应切开肌壁并深入到瘤组织,使肌瘤与肌壁间的界限清楚暴露,然后沿分界处进行钝性剥离,之后用肌瘤钻将肌瘤提起剥离至最后剔出。不必修剪多余的包膜,直接用肝针自基底部进行大跨度连续缝合止血,以闭合瘤腔,缝合时把多余的包膜内翻填入瘤腔。一般只需缝合一层即可。为了减少术中出血,缝合前于瘤腔附近子宫上注射宫缩素10IU,促进子宫收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对子宫肌瘤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子宫肌瘤剔除术正在日益增加。目前国内学者多认为,为保留年轻及未绝经患者的卵巢或子宫功能,凡可行子宫肌瘤剔除者均宜施行。肌瘤剔除术后仍保留自然状态下的子宫与卵巢,对患者身心健康、自然渡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有重要意义。手术方法包括经腹、经阴道、腹腔镜下及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式选择的原则,要根据子宫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病人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医生的手术技能及医院的设备等因素而定。李凤霞等[2]报道经阴道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结论是经阴道手术较经腹手术更有优势,既做到了微创,又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但和开腹手术相比,手术视野局限、暴露范围小,技术要求较高,应用尚不广泛。夏恩兰[3]介绍的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显示了腹腔镜下手术具开腹手术视野良好的优点,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粘连轻、不影响腹部美观的特点,但术前一定要掌握适应证,而且医师除具备施行微创手术的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手术设备和器械支持。宫腔镜下手术一般适合黏膜下肌瘤的剔出。目前开腹手术仍是不可替代的,如多发的子宫肌瘤、可疑恶变的肌瘤、合并盆腔广泛粘连的和有卵巢病变的子宫肌瘤等,都必须开腹手术。相比之下经阴道手术、腹腔镜及宫腔镜手术就受到限制。
3.1肝针大跨度缝合术的可行性
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长于肝针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肝针组多,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是由于剥除后缝合时间长,出血和渗血相应增多,导致手术操作时间长这是必然的。其他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两组也有差异(P<0.0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肝针缝合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且临床观察肌瘤越大,优势更大。
3.2肝针大跨度缝合的优势和体会
肝针缝合的优点:①该方法用肝针缝合主要在于肝针较长,弧形长约7~8cm,可一次性贯穿子宫全层,面积达8cm×6cm,避免了因针短而未能穿透宫壁全层、缝合面积小的局限性,局部缝合迅速止血,可较快防治因出血多导致全子宫不收缩而出血不止[4]。②肝针针头为钝头,可相对减少针眼出血带来的麻烦。③肝针大跨度单层缝合可以避免以往因过度缝合导致的缝合处肌层缺血,更利于子宫的恢复。④肌瘤剔除后多余的包膜内翻填塞瘤腔更利于闭合瘤腔。有人提出大的贯穿缝合不宜用于肌瘤剔除后肌层出血治疗,因瘤腔内持续出血易形成血肿,随后合并感染。笔者认为,小动脉破裂通过自身凝血机制的作用能形成血栓,大贯穿缝合后瘤腔基本能闭合,出血停止则不会再出血。临床观察尚未发现出现血肿者。我们观察肝针缝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肝针缝合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子宫出血,避免切除子宫,而且该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易掌握,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
[2] 李凤霞,张艳萍,季晓云. 经阴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7):556-557.
[3] 夏恩兰.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05,19(5):61-63.
[4] 罗红凤,韩文玲. 肝针缝合在剖宫产术时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5):303-305.
(收稿日期:2009-09-18)
[关键词] 子宫肌瘤;肝针;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11.77;R71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139-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现有资料表明,35岁以上的妇女约20%~
25%有子宫肌瘤[1]。我院对大的子宫肌瘤剔除采用肝针大跨度缝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31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作为肝针缝合组,2008 年6月前采取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1例经B超或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认,符合临床诊断;排除子宫颈及内膜恶性病变,无手术禁忌证。肝针缝合组年龄25~52岁,平均39.2岁;肌瘤直径6~12cm,平均9.0cm;对照组年龄24~50岁,平均38.6 岁;肌瘤直径5~11.5cm,平均8.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1.2.2肝针缝合组子宫体部以上的肌瘤,一般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肌瘤多采用横切口。切口宜小以减少术后粘连,可以通过一个切口潜行剔除邻近的肌瘤结节,但不可勉强。切口应切开肌壁并深入到瘤组织,使肌瘤与肌壁间的界限清楚暴露,然后沿分界处进行钝性剥离,之后用肌瘤钻将肌瘤提起剥离至最后剔出。不必修剪多余的包膜,直接用肝针自基底部进行大跨度连续缝合止血,以闭合瘤腔,缝合时把多余的包膜内翻填入瘤腔。一般只需缝合一层即可。为了减少术中出血,缝合前于瘤腔附近子宫上注射宫缩素10IU,促进子宫收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对子宫肌瘤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子宫肌瘤剔除术正在日益增加。目前国内学者多认为,为保留年轻及未绝经患者的卵巢或子宫功能,凡可行子宫肌瘤剔除者均宜施行。肌瘤剔除术后仍保留自然状态下的子宫与卵巢,对患者身心健康、自然渡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有重要意义。手术方法包括经腹、经阴道、腹腔镜下及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式选择的原则,要根据子宫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病人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医生的手术技能及医院的设备等因素而定。李凤霞等[2]报道经阴道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结论是经阴道手术较经腹手术更有优势,既做到了微创,又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但和开腹手术相比,手术视野局限、暴露范围小,技术要求较高,应用尚不广泛。夏恩兰[3]介绍的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显示了腹腔镜下手术具开腹手术视野良好的优点,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粘连轻、不影响腹部美观的特点,但术前一定要掌握适应证,而且医师除具备施行微创手术的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手术设备和器械支持。宫腔镜下手术一般适合黏膜下肌瘤的剔出。目前开腹手术仍是不可替代的,如多发的子宫肌瘤、可疑恶变的肌瘤、合并盆腔广泛粘连的和有卵巢病变的子宫肌瘤等,都必须开腹手术。相比之下经阴道手术、腹腔镜及宫腔镜手术就受到限制。
3.1肝针大跨度缝合术的可行性
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长于肝针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肝针组多,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是由于剥除后缝合时间长,出血和渗血相应增多,导致手术操作时间长这是必然的。其他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两组也有差异(P<0.0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肝针缝合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且临床观察肌瘤越大,优势更大。
3.2肝针大跨度缝合的优势和体会
肝针缝合的优点:①该方法用肝针缝合主要在于肝针较长,弧形长约7~8cm,可一次性贯穿子宫全层,面积达8cm×6cm,避免了因针短而未能穿透宫壁全层、缝合面积小的局限性,局部缝合迅速止血,可较快防治因出血多导致全子宫不收缩而出血不止[4]。②肝针针头为钝头,可相对减少针眼出血带来的麻烦。③肝针大跨度单层缝合可以避免以往因过度缝合导致的缝合处肌层缺血,更利于子宫的恢复。④肌瘤剔除后多余的包膜内翻填塞瘤腔更利于闭合瘤腔。有人提出大的贯穿缝合不宜用于肌瘤剔除后肌层出血治疗,因瘤腔内持续出血易形成血肿,随后合并感染。笔者认为,小动脉破裂通过自身凝血机制的作用能形成血栓,大贯穿缝合后瘤腔基本能闭合,出血停止则不会再出血。临床观察尚未发现出现血肿者。我们观察肝针缝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肝针缝合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子宫出血,避免切除子宫,而且该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易掌握,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
[2] 李凤霞,张艳萍,季晓云. 经阴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7):556-557.
[3] 夏恩兰.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05,19(5):61-63.
[4] 罗红凤,韩文玲. 肝针缝合在剖宫产术时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5):303-305.
(收稿日期:20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