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学时,轩轩朝妈妈跑过来。“中午睡觉了吗?”这是妈妈最关心的问题。轩轩摇摇头。自从上了中班,轩轩中午就开始“失眠”了。
像轩轩这种在幼儿园不午睡的孩子有很多,父母总担心孩子一个人太无聊或者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但对轩轩而言,无论是许诺好好睡午覺就给他买玩具,还是“吓唬”他不睡午觉就最后一个来接园,都无济于事,这可把轩轩妈妈愁坏了。而且孩子如果休息不好,是不是也会影响他长身体?
减减压:孩子不午睡也可以
3~6岁是孩子的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孩子冬季午睡时间为1.5~2小时,夏季午睡时间为2~2.5小时,但《纲要》同时也提出,执行作息制度时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照顾个体差异。现在不少幼儿园已经达成共识:一味“强迫”孩子入睡,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还可能会造成晚上入睡困难,影响正常休息。所以,如果孩子身体发育正常,不午睡下午依然表现得精力充沛,没有揉眼、打哈欠、脾气急躁等现象,幼儿园是可以允许孩子不午睡的。
午睡困惑多,老师来示范
● 用夸奖代替督促
然然是班里出了名的“好动宝宝”,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中午哄这个精力充沛的小家伙睡觉。每天,在老师的反复提醒下,然然总要翻来覆去折腾很久才肯睡觉。
这天中午,然然一会儿把头全部埋在被子里,一会儿又探起身子张望着什么。当老师提醒他时,他急忙闭上眼睛,可是没安静两分钟,又开始动来动去。这次,教师计上心头,轻声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很棒,睡得特别快,文文、朵朵……还有然然。”听到老师这么一说,然然赶紧把眼睛闭上,开始装睡,刚才还在敲床边的小手也收了回去。教师接着说:“然然今天表现真好,下午醒了要好好奖励他。”再看然然,小眼睛使劲闭着,因为太用力,眉毛都皱在了一起,小眼珠在眼皮下咕噜噜地转着,但身体一动不动,生怕老师发现他没睡着。他小心翼翼躺着一动也不动,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时间慢慢过去,然然的呼吸也变得缓慢、均匀,眉头渐渐舒展开,身体放松下来,就这样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调皮好动,看似“刀枪不入”的孩子往往用讲道理或批评的教育方式没有效果,在反复催促孩子午睡无效时,可以转变方法,多用夸奖和奖励,就算是遇到然然这样的孩子,我们明知道他假装闭眼了,也要“装糊涂”,继续用正向的语言巩固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从“装睡”变成“真睡”。
● 为孩子排除困扰
安静的午睡时间,老师突然听到抽泣的声音。原来是妞妞埋着头在哭。“怎么了?想妈妈了吗?”面对老师温柔的询问,她摇摇头,小声说:“我想小便。”每天午睡时间妞妞都要去好几趟厕所,如果不让她去,她就会哭着说自己憋不住了。有一次,妞妞好不容易睡着了,但没一会儿她就哭着坐起来,告诉老师自己尿床了。
在老师安抚她的过程中得知,妞妞睡不着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尿床。面对她的担心,老师和她约定,每天1点钟准时叫她起来小便,但只能去一次厕所。而且还偷偷帮她垫一个尿垫在床单下面。一开始,妞妞还是会因为担心尿床睡不着,但都会坚持到快1点再下床小便。即使睡着后真的尿床了,老师也不会责备她,而是会帮忙换下床单,再让她摸摸没有尿湿的褥子,帮她消除顾虑。慢慢地,妞妞不再担心午睡尿床,能安稳地睡一个午觉了。
面对午睡时孩子频繁下床小便的问题,父母应该注意观察孩子在家是否有这种情况,排除生理问题。有的孩子是因为无聊,总想下床玩,但有的的确是担心尿床,过度焦虑。一些孩子不午睡可能是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当发现孩子有午睡障碍时,可以先了解孩子真正担心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是担心午睡之后天就黑了,有些孩子担心睡着了会错过爸爸妈妈来接园,帮助他消除内心顾虑,他也就能安心地午睡了。
午睡习惯养成记,老师来支着儿
● 作息要规律
无论是休息日还是假期,孩子在家时都应该和幼儿园保持同样的作息,帮助孩子养成规律。幼儿园午睡时间一般在12:00-14:30左右,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在家时也尽量让孩子午睡,如果孩子睡不着,也要让孩子躺下听故事或进行安静的活动。另外,要注意孩子午睡的时间,午睡太晚或时间太长都会影响孩子的夜间休息。
● 避免中午吃太多
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在不断发育,如果午饭吃得太多,孩子就不易入睡,而且还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休息日在家时,除了避免让孩子暴饮暴食外,午饭后20分钟内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帮助孩子消化食物和一会儿更好地入睡。
● 做好入睡准备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午睡环境,拉下窗帘并保持室内相对安静,同时要做好充分的睡前准备,例如给孩子换上柔软、舒适的衣服,避免衣服上有亮片、珠子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提前让孩子如厕等。
● 依恋物伴孩子入睡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能午睡,是因为经常陪自己睡觉的玩具或者毯子没有在自己身边,面对这种情况,在跟老师沟通的前提下,让孩子将自己熟悉的物品带到幼儿园,陪他一起午睡。这些熟悉的物品作为依恋物,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缓解孩子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消除不安情绪,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随着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情况,和老师、小朋友们渐渐熟悉,再减少孩子接触依恋物的时间。
像轩轩这种在幼儿园不午睡的孩子有很多,父母总担心孩子一个人太无聊或者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但对轩轩而言,无论是许诺好好睡午覺就给他买玩具,还是“吓唬”他不睡午觉就最后一个来接园,都无济于事,这可把轩轩妈妈愁坏了。而且孩子如果休息不好,是不是也会影响他长身体?
减减压:孩子不午睡也可以
3~6岁是孩子的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孩子冬季午睡时间为1.5~2小时,夏季午睡时间为2~2.5小时,但《纲要》同时也提出,执行作息制度时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照顾个体差异。现在不少幼儿园已经达成共识:一味“强迫”孩子入睡,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还可能会造成晚上入睡困难,影响正常休息。所以,如果孩子身体发育正常,不午睡下午依然表现得精力充沛,没有揉眼、打哈欠、脾气急躁等现象,幼儿园是可以允许孩子不午睡的。
午睡困惑多,老师来示范
● 用夸奖代替督促
然然是班里出了名的“好动宝宝”,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中午哄这个精力充沛的小家伙睡觉。每天,在老师的反复提醒下,然然总要翻来覆去折腾很久才肯睡觉。
这天中午,然然一会儿把头全部埋在被子里,一会儿又探起身子张望着什么。当老师提醒他时,他急忙闭上眼睛,可是没安静两分钟,又开始动来动去。这次,教师计上心头,轻声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很棒,睡得特别快,文文、朵朵……还有然然。”听到老师这么一说,然然赶紧把眼睛闭上,开始装睡,刚才还在敲床边的小手也收了回去。教师接着说:“然然今天表现真好,下午醒了要好好奖励他。”再看然然,小眼睛使劲闭着,因为太用力,眉毛都皱在了一起,小眼珠在眼皮下咕噜噜地转着,但身体一动不动,生怕老师发现他没睡着。他小心翼翼躺着一动也不动,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时间慢慢过去,然然的呼吸也变得缓慢、均匀,眉头渐渐舒展开,身体放松下来,就这样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调皮好动,看似“刀枪不入”的孩子往往用讲道理或批评的教育方式没有效果,在反复催促孩子午睡无效时,可以转变方法,多用夸奖和奖励,就算是遇到然然这样的孩子,我们明知道他假装闭眼了,也要“装糊涂”,继续用正向的语言巩固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从“装睡”变成“真睡”。
● 为孩子排除困扰
安静的午睡时间,老师突然听到抽泣的声音。原来是妞妞埋着头在哭。“怎么了?想妈妈了吗?”面对老师温柔的询问,她摇摇头,小声说:“我想小便。”每天午睡时间妞妞都要去好几趟厕所,如果不让她去,她就会哭着说自己憋不住了。有一次,妞妞好不容易睡着了,但没一会儿她就哭着坐起来,告诉老师自己尿床了。
在老师安抚她的过程中得知,妞妞睡不着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尿床。面对她的担心,老师和她约定,每天1点钟准时叫她起来小便,但只能去一次厕所。而且还偷偷帮她垫一个尿垫在床单下面。一开始,妞妞还是会因为担心尿床睡不着,但都会坚持到快1点再下床小便。即使睡着后真的尿床了,老师也不会责备她,而是会帮忙换下床单,再让她摸摸没有尿湿的褥子,帮她消除顾虑。慢慢地,妞妞不再担心午睡尿床,能安稳地睡一个午觉了。
面对午睡时孩子频繁下床小便的问题,父母应该注意观察孩子在家是否有这种情况,排除生理问题。有的孩子是因为无聊,总想下床玩,但有的的确是担心尿床,过度焦虑。一些孩子不午睡可能是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当发现孩子有午睡障碍时,可以先了解孩子真正担心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是担心午睡之后天就黑了,有些孩子担心睡着了会错过爸爸妈妈来接园,帮助他消除内心顾虑,他也就能安心地午睡了。
午睡习惯养成记,老师来支着儿
● 作息要规律
无论是休息日还是假期,孩子在家时都应该和幼儿园保持同样的作息,帮助孩子养成规律。幼儿园午睡时间一般在12:00-14:30左右,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在家时也尽量让孩子午睡,如果孩子睡不着,也要让孩子躺下听故事或进行安静的活动。另外,要注意孩子午睡的时间,午睡太晚或时间太长都会影响孩子的夜间休息。
● 避免中午吃太多
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在不断发育,如果午饭吃得太多,孩子就不易入睡,而且还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休息日在家时,除了避免让孩子暴饮暴食外,午饭后20分钟内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帮助孩子消化食物和一会儿更好地入睡。
● 做好入睡准备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午睡环境,拉下窗帘并保持室内相对安静,同时要做好充分的睡前准备,例如给孩子换上柔软、舒适的衣服,避免衣服上有亮片、珠子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提前让孩子如厕等。
● 依恋物伴孩子入睡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能午睡,是因为经常陪自己睡觉的玩具或者毯子没有在自己身边,面对这种情况,在跟老师沟通的前提下,让孩子将自己熟悉的物品带到幼儿园,陪他一起午睡。这些熟悉的物品作为依恋物,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缓解孩子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消除不安情绪,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随着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情况,和老师、小朋友们渐渐熟悉,再减少孩子接触依恋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