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泥石流下泄泥舌运动特征参数是制约下泄泥舌冲击特性和拦砂坝下游沟道冲刷研究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研究基于模型实验来研究泥石流过坝形成泥舌,成果受到观测手段与研究条件等限制,成果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清水或挟沙水流过坝现象,反演泥石流在过坝过程中的流动规律和流动状态,已经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泥石流运动特性的可行性,然而少有学者利用数值模拟针对泥舌运动进行仿真研究.本文针对拦砂坝满库状态,采用基于能有效追踪自由界面的VOF方法的k-ε紊流模型,模拟泥舌下泄运动过程,利用室内模型实验中无法获得的较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610041;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石流下泄泥舌运动特征参数是制约下泄泥舌冲击特性和拦砂坝下游沟道冲刷研究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研究基于模型实验来研究泥石流过坝形成泥舌,成果受到观测手段与研究条件等限制,成果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清水或挟沙水流过坝现象,反演泥石流在过坝过程中的流动规律和流动状态,已经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泥石流运动特性的可行性,然而少有学者利用数值模拟针对泥舌运动进行仿真研究.本文针对拦砂坝满库状态,采用基于能有效追踪自由界面的VOF方法的k-ε紊流模型,模拟泥舌下泄运动过程,利用室内模型实验中无法获得的较为详细的流场信息,重点研究泥舌的纵向厚度、下游入射角以及流速分布的变化规律,分析泥舌运动参数与水平抛射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探讨在不同泥石流容重和沟床条件下泥舌断面形态的沿程变化规律,并与已有的室内水槽模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泥舌断面形态,泥舌空中运动段可分为密实段、扩散段和破碎段三个阶段;(2)泥舌的纵向厚度和下游入射角均随抛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随泥石流容重和沟床纵坡的变化而变化;(3)泥舌的断面平均速度随抛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射距越大,流速分布越不均匀,呈中间大、周围小的特点.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利用该数学模型模拟泥舌运动是可行的.本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对泥舌运动过程进行研究,弥补了模型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空中泥舌的形态和流速分布的不足,为准确认识泥舌水力特性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育才之地,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变革的大背景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急需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本文选取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抽象的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例,针对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地质素养和严密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目标,构建新型的“课堂-实验室-野外”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混合教学”体系,探索师范院校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改新途
基于茶叶增幅、增产空间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的不同视角探究近18年安徽省茶叶增产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LMDI模型分析了茶叶增产空间格局变化及省域、县域尺度下的贡献因素.结果表明:(1)安徽省茶园面积、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超过88.2%的县区茶叶实现增产;主要增产区域集中于皖南、皖西,前10位的县区贡献了安徽省茶叶总增产的68.2%.(2)安徽茶叶累计增量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为0.313,为典型的空间聚集性;从县域增产量聚集程度来看,已经形成了3个高-高空间自相关中心,其中2个位于皖
以四川省典型历史街区成都锦里为例,基于旅游者的视角,选取景区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服务等7个要素测度层,构建历史街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PA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评价成都市锦里景区的游客满意度,以期对成都锦里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同时有助于历史街区类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成都锦里历史街区游客整体感知期望值较高而满意度一般,除旅游咨询服务的满意度略高于期望值,以及娱乐丰富度的满意度基本相符于期望值外,其余全部为满意度低于期望值;餐饮卫生、餐饮设施等7项位于高期望值
权衡—协同关系时空分布及其演化机制分析有助于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当前,秦巴山区生态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刻画单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和两两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缺少对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作用和演化机制的分析,致使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不能得到全面认识.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与综合模型,采用空间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对秦巴山区1995—2015年的土壤保持量、生境质量、净初级生产力和食物供给服务进行估算,揭示了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与权衡—协同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系演变背后的驱动机制.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牲畜排泄物自身冻融及其降解过程调控其养分释放及返还效率,影响草地土壤养分平衡和植被生长的养分供应.当前关于季节性冻融区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研究,多通过定点监测和室内冻融模拟等方式分析冻融循环对土壤物理结构、水热变化及碳氮动态等方面的影响,尚缺乏关于草地土壤季节性冻融与牲畜排泄物耦合效应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以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为例,通过开展室内冻融模拟试验,探究牲畜排泄物添加与土壤冻融作用下的高寒草地土壤物理特性及氮磷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冻融模拟试验30 d
太行山年降水量较少,周边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球变暖影响太行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但现有研究并未涉及太行山脉两侧的降水变化的时空差异.本文基于1961—2018年太行山区10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连续复小波,探究太行山东西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行山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西侧于1973年形成年降水量减少突变.东侧的小雨、暴雨、大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日数和西侧的小雨、中雨和暴雨日数呈减少趋
白土山组地层是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第四纪下限,早期仅对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缺乏对地层全面属性的认识,并且对其成因和沉积环境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大兴安岭东麓龙江县白土山组标准剖面为研究对象,选取200块砾石进行沉积学观察,实验进行重矿物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确定白土山组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特征、物源、沉积环境以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1)白土山组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差,经历了弱-中等的风化程度.砾石成分以流纹岩(30.65%)、脉石英(21.51%)和凝灰岩(20.97%)为主,陆源碎
中巴公路北段穿越的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高海拔冰川地貌与低海拔干热河谷地貌相邻丛生,在季风气候、丰沛的夏季降雪、悬殊的地形落差、频繁的地震、局地冰川运动和极端降雨等众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冰川泥石流极端发育,造成了中巴公路是世界最险峻的高原公路.然而,由于地缘政治与交通困难等原因,中巴公路冰川泥石流的专题研究几乎空白.基于十多年野外工作与历史文献分析,本研究对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泥石流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结果表明:(1)中巴公路冰川泥石流按海拔分布与成因,可分为冰川(积雪)消融型泥石流、冰崩雪崩型泥石流和
准确认识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是进行河流水质净化与修复的重要前提.已有研究大多涉及单一河流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但对长江上游四川盆地河流微生物群落特征的调查仍较为缺乏,对城市河流与农村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的认识不足.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四川盆地成都(代表城市)、盐亭(代表农村)地区两条典型河流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城市与农村地区不同污染源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和农村两类河流水体及沉积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
全球气温升高造成喜马拉雅中段波曲河流域冰湖数量增多、面积增大,冰湖溃决频繁发生.冰湖体积作为冰湖研究的基础参数,是冰湖危险性评价、冰湖溃决洪峰流量估算以及防治工程设计的本底数据.国内国外基于观测数据拟合,对冰湖体积计算提出了经验公式,但这些公式用于喜马拉雅地区冰湖体积的估算尚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喜马拉雅中段波曲河流域典型冰湖进行实地考察,利用多波束水下声纳测量与计算水下地形和库容,结合喜马拉雅地区其他冰湖的实测数据,建立了新的冰湖体积—面积经验公式,进一步发展了冰湖体积估算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