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跌至6.8659,同时也是人民币对美元连续第十个交易日下跌,创下汇改以来人民币最长时间连续下挫的纪录。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7月16日的6.81,下跌到8月11日6.86,而同期,人民币对欧元则继续升值。7月至今,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已经累计下行2000余个基点,日元对人民币也滑落1000余个基点,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450余个基点。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约4.5%,而实际有效汇率仅升值3.6%,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升值的趋势已经有所减弱。而人民币是否会就此升值“稍息”甚至进入贬值通道?这成了当前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大原因影响人民币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这一轮跌势,自7月以来几乎未作喘息。即使8月初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外贸顺差规模达252.8亿美元,高于预期,也未能帮助人民币汇率有所表现。一些外汇交易员认为,今年前7个月,贸易顺差累计123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9.6%,因而7月数据的上升并未能给人民币汇率提供太多支撑。
导致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专家学者以及市场人士已有颇多讨论,归纳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国际市场上美元开始走强直接促使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二季度增长得益于美元贬值推动、出口强劲和消费支出增加。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出口增速为9.2%,高于第一季度的5.1%,个人消费支出第二季度增长1.5%,高于第一季度的0.9%,住房投资下降15.6%,下降幅度低于去年第四季度27%和今年第一季度25.1%。第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第一季度。
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而欧洲、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的不明朗前景,促使一些国际资金开始回流美国。根据国外媒体的公开数据,今年二季度已经有约72亿美元外资撤出阿根廷。韩国截至今年7月底外汇储备比上个月减少105.8亿美元,已经是连续4个月下滑,6月份外资在韩国市场净抛出46亿美元的股票,大举撤离韩国股市。而我国香港6月份M3货币供应量较去年同期下跌3.8%,创18年来最大降幅,国际资金开始从香港流出。
大笔资金对美元的强劲需求,似乎暗示本轮美元贬值历程接近尾声,强势美元时代或又将来临。相应的,在美元未来吸引力逐步增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减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今年底明年初人民币或许会面临贬值压力。
其二,从内部来看,今年以来出口和贸易顺差实际增速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出口的实际增速从去年的24%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3%。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净缩水132亿美元。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明显趋于缓和。
其三,近期对资本管制的力度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缓和了人民币升值压力。7月14日起,外管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开始对出口收汇结汇实施联网核查管理。同日起,外管局也加强了对出口预收货款与进口延期付款的管理与监测。7月18日起,发改委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严防外汇资金通过FDI(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异常流入。
宏观调控思路转型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外,也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走势可能和国家的经济调控思路有关。不排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央行在宏观调控思路转变的前提下,加大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即在市场上买人更多的美元(出售更多的人民币),从而人为制造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向波动。由于宏观调控重点从防止通货膨胀转变为防止经济下滑,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操作手法,可能让位于通过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来保障经济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其中一季度10.6%,二季度10.1%,市场普遍估计下半年增速可能降到10%以下。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成本上升以及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前5个月我国工业利润增长20.9%,增幅回落21.2%,而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经济下滑的风险,开始逐渐代替通货膨胀的风险,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通胀也有触顶回落的迹象,其下行走势近期已经确立。官方的基调近期已经基本确定:宏观调控从“双防”改为“一保一控”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加之新《外汇管理条例》近期发布实施,着眼于防范和打击热钱的流入,从中足以看出国内经济较大变动和政策面的重大转变。
持续贬值可能性小
在这种“暧昧”的经济环境中,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成为热议的话题。甚至有人开始猜测人民币会否就此进入贬值通道。
穆迪分析师陈颖嘉认为,人民币持续保持弱势的可能性不大。陈颖嘉认为,中国管理层正在努力进一步控制投机资本的流入,强化外商直接投资领域的监管。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相信还将有进一步的调查和监管措施出现,以努力抑制违规交易、防范针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行为。总的来讲,热钱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难度将上升,这将有效遏制流动性,降低内地通胀压力。
陈颖嘉表示,近年来,处于低估状态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投机者来说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价值重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结束这一轮货币投机,但管理层考虑该项选择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出口正呈现大幅减速现象,贸易形势支持弱势人民币。贬值不仅仅鼓励出口,而且有助于抑制货币投机行为。但问题是,未来数月内,人民币不可能持续保持弱势,因为这将助长进口型的通胀。她预测,相对上半年的情况而言,人民币在下半年的走势会比较温和。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认为,尽管短期内不能完全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但相信持续贬值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持续贬值没有市场基础。一方面,目前贸易顺差巨大,进口增速持续超出口增速许多(而且需要较长时间),贸易收支才能由顺差转为逆差。另一方面,中国资本账户在此前15年间有14年处于顺差,唯一例外是1998年,当时净资本流出创下纪录,反映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很难想象中国会出现大量的净资本流出,除非解除资本管制或出现与1997-1998年同等规模的金融危机,从而引发大量资本外逃。但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可能出现。
王庆认为,只要净外汇流入(既可通过经常项目顺差,又可通过资本账户)存在,市场中的外汇供应就会大于需求,人民币将处于升值压力之中,除非央行实施干预。
王庆说,从根本上看,人民币仍然是被低估的,需要在中期内向其均衡水平升值。但基于目前的形势,预计未来6-1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减速,并出现更大幅度的双向波动性。2008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可能达到6.6,2009年底达到6.3。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7月16日的6.81,下跌到8月11日6.86,而同期,人民币对欧元则继续升值。7月至今,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已经累计下行2000余个基点,日元对人民币也滑落1000余个基点,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450余个基点。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约4.5%,而实际有效汇率仅升值3.6%,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升值的趋势已经有所减弱。而人民币是否会就此升值“稍息”甚至进入贬值通道?这成了当前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大原因影响人民币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这一轮跌势,自7月以来几乎未作喘息。即使8月初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外贸顺差规模达252.8亿美元,高于预期,也未能帮助人民币汇率有所表现。一些外汇交易员认为,今年前7个月,贸易顺差累计123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9.6%,因而7月数据的上升并未能给人民币汇率提供太多支撑。
导致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专家学者以及市场人士已有颇多讨论,归纳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国际市场上美元开始走强直接促使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二季度增长得益于美元贬值推动、出口强劲和消费支出增加。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出口增速为9.2%,高于第一季度的5.1%,个人消费支出第二季度增长1.5%,高于第一季度的0.9%,住房投资下降15.6%,下降幅度低于去年第四季度27%和今年第一季度25.1%。第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第一季度。
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而欧洲、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的不明朗前景,促使一些国际资金开始回流美国。根据国外媒体的公开数据,今年二季度已经有约72亿美元外资撤出阿根廷。韩国截至今年7月底外汇储备比上个月减少105.8亿美元,已经是连续4个月下滑,6月份外资在韩国市场净抛出46亿美元的股票,大举撤离韩国股市。而我国香港6月份M3货币供应量较去年同期下跌3.8%,创18年来最大降幅,国际资金开始从香港流出。
大笔资金对美元的强劲需求,似乎暗示本轮美元贬值历程接近尾声,强势美元时代或又将来临。相应的,在美元未来吸引力逐步增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减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今年底明年初人民币或许会面临贬值压力。
其二,从内部来看,今年以来出口和贸易顺差实际增速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出口的实际增速从去年的24%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3%。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净缩水132亿美元。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明显趋于缓和。
其三,近期对资本管制的力度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缓和了人民币升值压力。7月14日起,外管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开始对出口收汇结汇实施联网核查管理。同日起,外管局也加强了对出口预收货款与进口延期付款的管理与监测。7月18日起,发改委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严防外汇资金通过FDI(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异常流入。
宏观调控思路转型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外,也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走势可能和国家的经济调控思路有关。不排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央行在宏观调控思路转变的前提下,加大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即在市场上买人更多的美元(出售更多的人民币),从而人为制造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向波动。由于宏观调控重点从防止通货膨胀转变为防止经济下滑,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操作手法,可能让位于通过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来保障经济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其中一季度10.6%,二季度10.1%,市场普遍估计下半年增速可能降到10%以下。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成本上升以及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前5个月我国工业利润增长20.9%,增幅回落21.2%,而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经济下滑的风险,开始逐渐代替通货膨胀的风险,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通胀也有触顶回落的迹象,其下行走势近期已经确立。官方的基调近期已经基本确定:宏观调控从“双防”改为“一保一控”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加之新《外汇管理条例》近期发布实施,着眼于防范和打击热钱的流入,从中足以看出国内经济较大变动和政策面的重大转变。
持续贬值可能性小
在这种“暧昧”的经济环境中,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成为热议的话题。甚至有人开始猜测人民币会否就此进入贬值通道。
穆迪分析师陈颖嘉认为,人民币持续保持弱势的可能性不大。陈颖嘉认为,中国管理层正在努力进一步控制投机资本的流入,强化外商直接投资领域的监管。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相信还将有进一步的调查和监管措施出现,以努力抑制违规交易、防范针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行为。总的来讲,热钱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难度将上升,这将有效遏制流动性,降低内地通胀压力。
陈颖嘉表示,近年来,处于低估状态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投机者来说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价值重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结束这一轮货币投机,但管理层考虑该项选择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出口正呈现大幅减速现象,贸易形势支持弱势人民币。贬值不仅仅鼓励出口,而且有助于抑制货币投机行为。但问题是,未来数月内,人民币不可能持续保持弱势,因为这将助长进口型的通胀。她预测,相对上半年的情况而言,人民币在下半年的走势会比较温和。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认为,尽管短期内不能完全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但相信持续贬值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持续贬值没有市场基础。一方面,目前贸易顺差巨大,进口增速持续超出口增速许多(而且需要较长时间),贸易收支才能由顺差转为逆差。另一方面,中国资本账户在此前15年间有14年处于顺差,唯一例外是1998年,当时净资本流出创下纪录,反映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很难想象中国会出现大量的净资本流出,除非解除资本管制或出现与1997-1998年同等规模的金融危机,从而引发大量资本外逃。但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可能出现。
王庆认为,只要净外汇流入(既可通过经常项目顺差,又可通过资本账户)存在,市场中的外汇供应就会大于需求,人民币将处于升值压力之中,除非央行实施干预。
王庆说,从根本上看,人民币仍然是被低估的,需要在中期内向其均衡水平升值。但基于目前的形势,预计未来6-1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减速,并出现更大幅度的双向波动性。2008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可能达到6.6,2009年底达到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