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玄而又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背景:
  
  随着课改的到来和深入,许多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教育教学改革,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还有不少教师把本来很简单、很自然的事,人为地搞复杂了,把本来简单、自然的语文教学搞得玄而又玄。有的甚至视其为教学时尚,动辄“超越生命”、“敬畏生命”、“生命多元信息系统”之类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名词术语。值得警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这样一些理念的指导下,搞了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把超越变成了否定,而且自认为否定就一定精彩;把对话变成了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把合作学习变成了简单的四人小组的没有议题的空头议论;把综合性学习搞成了杂烩拼盘。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却了小学语文最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还简单、自然的朴实面目。万万不可玄而又玄!
  
  话题讨论:
  
  (一)简简单单学语文
  陆友松:(江苏昆山国际学校)有人说,语文是个复杂的学科,既要扎实训练好学习者的语言,又要突出语文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也有人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应该归咎于: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这里牵涉到语文的性质问题,牵涉到语文的本位认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 语文怎么教,语文教什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我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东西,扎扎实实而又简简单单地教学。首先是预设,简简单单地预设。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因此,在预设文本时,既要鼓励创造,注重多元,尊重主体,又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恒定性”(一是指语文阅读教学的定性要求;二是指理解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观性)。另外,“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要学习有关语文基础知识”;还有,要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简简单单预设要达到两个层面:①课堂教学的理念应该追求简单;②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简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策略应该简单。第二是读书,实实在在读书。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不能以烦琐的教学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着力于文本的感悟与思考,使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最后是写话,快快乐乐写话。新课标这样定义写话:“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的确如此,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实质保障;既是语文各种能力的良好实践,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此,语文教学才会变得轻松有效起来。
  张忠诚:(江苏徐州八里中心小学)无论如何超越,如何多元,学生学习语言都要尊重母语学习的规律。多读多写多看多说,始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学习中完成的。
  吴荣刚:(江苏邳州市八路实验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简单的。高林生先生强调指出:“小学语文最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想强调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该扎扎实实地搞好“工具性”这个保底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底线,一定要实而又实。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江苏扬州曾经展示了《水上飞机》一课的教学,其中第二课时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指导学生造句上。对此,不少听课教师非常不解,还曾引起不小的争论。其实于老师是在给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就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田玉:(江苏镇江七里句中心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在学生已有语感基础上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语感经验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与运用为主,在积累的基础上加强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丰富积累,有了一定的“量”,它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此想来,语文教学也就“简单”了!
  钱屏:(湖北武汉市南湖学校)有人说,新课改就是将旧名词披上新衣衫。这些衣衫是那些新的理论、新的思维,包括心理学、物理学、教育学……多门类的新东西。昨日叫理论,今日叫理念;昨日叫体会,今日叫感悟……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真是花样百出,今天一个全堂课朗读,不写一个字;明天一个唱做俱全,全课小品集锦;后天捧着成摞的资料,挤在一块结结巴巴地读……形式千变万化,唯恐不新不奇。但我们不能忘记“内容决定形式”,而语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田心:我认为最简单的语文课就是抓住一个“读”字,在“读”字上下工夫。让学生能自读自悟,在一遍遍的读中使学生能有所悟。教师应掌握“读”的技巧与艺术,只有教师能独具匠心地“读”了,学生才能读出味来。
  高林生:(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委)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有这么复杂吗?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自然的。一个身处正常自然的环境中的孩子,只要他发育正常,到了三四岁,一不学语法,二不学修辞,就能掌握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似的语言,这大概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怪大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人生来就有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深层的生理结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能力是世代遗传而来的天性。年龄稍大了,要上学了,小学生接触到了新的环境,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就是了。小学的语文学习,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要认字、写字,随后是读书,书读得多了,字 会写了,心中有了要表达的需求和愿望,又有了话语,就照着学过的文章的样式,依葫芦画瓢式地学写文章就是了。当然,在以上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情感也会得到改善、提升,这不是很自然的事吗?为什么偏要搞得如此复杂呢?古人说,曲高和寡,当人人都不懂和不会的时候,语文教学还能搞得好吗?
  
  (二)扎扎实实研语文
  孙仁歌:(安徽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语文教学并非复杂无度,语文课也并非难教难学,只要我们冲出“误区”,登临高处极目远望,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不过就是把课讲得简单一些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去制造“教改的森林”,让自己钻进去走不出来。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工夫,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全部变成亮点,以致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由此可见,把课讲得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它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而是把语文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下工夫备课,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讲课时能顺其自然,不拼课,不玩课,能删繁就简,化难为易,从而把最精华最真格的知识奉献给学生,切不可面面俱到,繁文缛节。
  李甜甜:课堂教学应追求简约之美。在这方面,薛法根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提出了这样的设计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他认为“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的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邓超:(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简单中蕴藏着一种复杂。教学环节应是简单的,应是弃繁就简、返璞归真的。但要达到这样的简单,老师所要做的是复杂的,钻研教材要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
  唐春兵:(江苏姜堰市幸福中心小学)要想达到简单轻松的理想教学境界,语文教师必须要勤奋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教学能力。“简单”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是更“复杂”的要求。
  高林生:(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委)要想把语文教得简单而有实效,首先要好好钻研教材,把一本书,一篇课文读“薄”。比如有的人读中国的古典名著,读来读去,最后概括成一个字:人。他说:《三国演义》写的是帝王将相的人;《水浒传》写的是绿林好汉的人;《红楼梦》写的是才子佳人的人;《西游记》写的是神话传说的人。这一概括未必尽善尽美,但他向我们透露了这样一条信息:读书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当然,教学不单单是钻研文本,还要研究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已知和可能达到的未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要选准引导的切入口,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王以景:(江苏兴化市沈伦中心小学)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借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看法,语文教学就如一棵大树,我们应该删除那些细枝末节,枝枝丫丫,保留住主枝干,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精华贴:最简单的也是最困难的。语文教学亦如此,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精妙的。它需要教师有着先进的理念、广博的知识,让学生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明白最高深的道理,学到最多的知识。简单的,也是复杂的。简单的理念,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
  高子阳:(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我觉得语文的简单并非是境界的问题,而是我们老师自身语文素养的问题。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明白这样的简单,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语文人,是一个真正懂语文的人,特别要懂得小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的人。
  熊增梅:(江苏新沂市黑埠小学)简单地教语文和学语文,实在不是我们用一两句话,用什么精神、发展什么、培养什么等字眼来形容和概括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语文的性质人手,从学生的听说读写背的基本训练人手,语文教学就不会玄而又玄。
  亚球:非常赞同把语文教得简单些的看法。这“简”不是简单无物,而是精简浓缩,就是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传达的内容却并不是肤浅的。我们不是有这样的经验吗?很多的定理、定律会让有的人耗其一生去研究,描述起来也就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话。如果描述也像它的研究过程那么复杂,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接受?就好像把“打喷嚏”说成是“鼻腔黏膜受到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一种带声响的喷气运动”,高深是高深了,但学生就容易晕了。这样一来,就不是人驾驭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而是知识驾驭人!人成了奴隶,知识成了主人!知识本身的复杂倒不可怕,人为的复杂化就可怕了。
  张效成(河南信阳市教研室):高林生先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玄而又玄”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这里的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它蕴涵着老师钻研教材、新课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诸方面。所以说能认认真真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不简单,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学语文就是不简单。
  沈海军:(江苏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在听特级教师上课时,没有那些做作,看来、听来都是那么自然,就像和孩子们谈天,一种纯属自然的“对话”。“我所说的简单,是从总体战略上看的,就具体的战术而言,它往往又是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一种简单的思维去考虑,不应该把简单的语文教学想成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它就像是生活,是一种自然的活动,应该符合人的思维发展的自然规律。
  
  总评:
  张庆先生:(著名教育专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上个星期,我到兴化参加了一个语文教学的研讨活动。会后,去郑板桥纪念馆看了看。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吸引了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虽然郑板桥讲的是艺术,我们讲的是语文课程改革,但我觉得这首诗跟我们讨论的问题有某些相似之处。
  记不得是什么人说过,要“崇拜思考”。的确,做什么事都要经常反思。郑板桥之所以在画画上会有如此深的造诣,善思是一个重要因素。你看,“日间挥写夜间思”,他不是盲目地画,而是一个善思的人。高老师发起的关于“语文教学不可玄而又玄”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对三年多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所作的反思。我以为这样的反思对于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少老师都有记“教后笔记”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行成于思毁于随”嘛。只管教书,不去反思,久而久之,那就真要成为一个“教书匠”了。
  透过纷繁的现象,才能发现本质;拨去冗繁,才能见到真谛。郑板桥一生画竹,一生都在追寻:竹子的内在精神是什么;怎么才能表现出竹子的内在精神。他的感悟便是——“削尽冗繁留清瘦”。“文灭质,博溺心。”当今眩人眼球的时髦名词儿太多了,动辄“超越生命”,张口“复杂生命信息下的语文课堂”……往往令老师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怎么办?还是要“削尽冗繁”,还是要进行“减法思维”,回到新课标的理念上去。这次讨论提出了“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研语文”的主张,实际上也是削尽冗繁,从而求得语文教学的真谛。
  感到“不会教了”,不是坏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要实现重大变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从而出现了新的不平衡。随着变革的逐步深入,经过不断的调整,才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前进。我们通过学习新课标,认识提高了,理念更新了,便试图打破课堂旧模式,建立教学新秩序。你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可一时之间,手不应心,举措跟不上,这就难免会有“不会教了”的慨叹。其实这不是坏事,而是预示着你的教学就要发生“质”的飞跃了。
  “画到生时是熟时”,说得何等好哇!画画是这样,课程改革也是这样。当我们感到“不会教了”的时候,千万不要畏葸不前,灰心丧气,而是要充满信心,继续探索,因为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其他文献
一、习作内容    编写动物的童话故事是人教版小学第五册“积累·运用四”中的一次习作训练,这次习作重在想象,要求学生借助小动物去写他们心中的故事,去表达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自由表达。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我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自选材料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积极创设生趣盎然的童话氛围,克服以往作文课中写作与生活相脱节的状况,
期刊
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词语教学与传统词语教学相比,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呢?新课程背景下的词语教学应强调“三重”,即重感悟、重经验、重积累。下面结合《黄鹤楼送别》(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中的几个词语教学片断来谈。    重感悟    教学片断:饯行  师:“饯行”是什么意思?  生:“饯行
期刊
【习作内容】  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描写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要
期刊
最近笔者读了贵刊2005第7~8期《这类句子不是病句》一文。文中认为“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是舛互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能算是病句。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特撰写此文与张老师商榷。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舛互的修辞手法。所谓舛互,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先对事物看似全部、实质并非全部的对象肯定或否定,接着再否定或肯定事物的部分对象;或者先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全部,再否定或肯定一个表面看似
期刊
在校本教研中,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选取了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爷爷的芦笛》作为课例,先由两位教师拿出教学设想,之后分两个备课组进行两轮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诊断反馈,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接着由两位老师分别在两个不同班级进行教学,最后交流反思、总结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    第一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以声促忆,感知
期刊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是一篇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好文章。可是,由于文中描述的事件的时代久远
期刊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家、白”等10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培养自主学习、积极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快乐,激发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师生交谈,激趣设疑  1.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邵老师,我的家在××小区××幢×单元×室,欢迎小朋友去老师家作客。你们欢迎老师去你们家作客吗?谁来说说自己的家?咱们今天一起学习
期刊
[习作内容]    一说到秋天的景物,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蓝天、白云、秋风、落叶。秋天的景物,可不止这些呀!到校园、公园、农村、山野,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吧。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请你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开展想象,用手中的笔把秋天的景物写下来,写出这处景物的特点。如果你们班已经组织了秋游活动,可以写秋游活动中看到的景物。    [设计理念]    以观察、想象、体验为
期刊
设计意图    1.学生通过本次学习,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2.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过程预设    一、激发探究热情。讨论学习方案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快来临
期刊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学习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学习准备    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