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秋的一天下午,记者如约来在中山医院,与周平红教授面对面交流,听他微笑着讲他的成长故事,讲那些顶着压力和质疑完成的高难度内镜手术,以及那些在世界内镜大会上“技惊四座”的现场演示……每当听到“惊险”之处,记者不由地屏息凝神,而周教授却始终带着他标志性的笑容,似乎所有“大场面”,所有同行觉得风险大、不敢触碰的“禁区”,到了他那里,都能“如履平地”。
“传奇、天才、中国的骄傲……”这是病人们在周平红教授好大夫网站上的留言,也是周教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而随着交谈的深入,记者渐渐领悟到了“神奇”背后的“奥秘”:其实,周平红教授的淡定从容、举重若轻,并非轻松得来,而是他日复一日不断努力、年复一年主动学习,“二十年磨一剑”后的“水到渠成”。
国际内镜大会主席夫人为周红平手绘的肖像画
周平红教授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荣誉证书
“内外兼修”:外科医生的“内镜路”
“其实,我当初就是想多学一门技术。” 当记者问起周教授是如何走上“内镜”这条路时,周教授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周平红说,他1994年与内镜“结缘”,并在此后的十年间潜心修炼“基本功”,全面掌握了包括胃肠、肠镜、超声内镜、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在内的内镜操作技术。而这十年的“勤学苦练”,也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起做内镜,大多数外科医生似乎更喜欢‘开刀’,做内镜似乎是内科医生的事,您觉得外科医生做内镜,有什么优势?”记者追问道。
“我们这些做内镜的外科医生,平时也‘开刀’,普外科的手术我都会做,我们是一手‘持镜’、一手‘拿刀’。”周教授解释道,“与内科医生相比,外科医生对消化道的解剖更熟悉一些,对止血、缝合等技术更精通一些,所以‘胆子’也更大一些。做内镜最怕发生消化道穿孔。一旦‘穿孔’,内科医生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向外科求助;而外科医生就会从容许多,自己就能处理。”
内镜治疗“大显身手”: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自2004年起,周平红开始涉足内镜治疗领域。周平红告诉记者,传统的治疗消化道息肉和早期癌的方法是外科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也高。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消化道病变可以实现内镜下切除,不再需要“开刀”。2006年,周平红赴日本学习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过半天的学习,周平红发现,这项新技术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先在肿瘤周围做一环状标记,随后在肿瘤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部位明显抬起,再沿病变边缘切开正常黏膜,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最后用特殊的剥离器械将肿瘤完整剥离下来即可。由于胃肠道壁很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很容易发生消化道穿孔。这时候,外科医生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为无论是内镜下修复穿孔,还是需要中途“转开腹”,外科医生都能“搞定”。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内镜操作经验,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回沪后,周平红克服了当时国内没有ESD专用剥离器械的困难,自己动手将“针刀”改为“镰刀”,开展起了消化道早期癌的ESD治疗。
2007年,周平红在中山医院召开首届ESD大会,并安排了4例高难度ESD手术演示。当时,大多数专家是带着怀疑的态度来参会的,毕竟这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更“不巧”的是,在现场演示的4例手术中,有2例发生了穿孔。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声,正在进行手术演示的周平红临危不乱,迅速修复了穿孔、成功完成了手术,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众人的质疑。万事开头难,为了推广ESD技术,周平红到全国各地讲课、每三个月办一次培训班,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ESD技术。渐渐地,人们的质疑声少了,主动要求来中山医院学习的人多了。
周平红自豪地告诉记者,中山医院至今已完成一万余例消化道病变的ESD治疗,是国内开展时间最早,治疗病例数最多,能同时对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进行ESD治疗的医疗机构。
凭借“悟性与灵性”:创造“中国特色”技术
无论是ESD,还是后来的ESE(内镜黏膜下挖除术)、TES(隧道内镜技术),在内镜微创治疗领域,周平红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思考与探索的脚步,并凭借着悟性与灵性、“技高”和“胆大”,迅速成为国际内镜学界响当当的人物。
从“扒皮”到“挖瘤” “扒皮”是周平红给“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起的“别名”,形象地描述了ESD的操作方法——像“铲草皮”一样,将病变组织从黏膜层剥离。在ESD的基础上,周平红又发明了一个治疗黏膜下肿瘤的新技术,俗称“挖瘤”,医学上称之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首先用圈套器掀掉肿瘤表面的正常黏膜,暴露肿瘤,再用特殊的器械将肿瘤完整地挖除。
从“被动补洞”到“主动开窗” 在内镜治疗的发展历程中,“穿孔”曾是制约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当国内医学界普遍采取观望态度的时候,周平红“敢为天下先”,凭借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和外科止血、缝合技术,成功克服了这一障碍。如今,周平红又另辟蹊径,在应用内镜技术切除累及消化道全层的肿瘤的时候,选择“主动开窗”,待切除病变组织以后,再行缝合,进一步扩大了胃肠道肿瘤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
从“打补丁”到“包饺子” 病变切除以后,创口的缝合十分重要。起初,周平红采用单纯的金属夹封闭;后来为了更“保险”,他又在金属夹底部扎一根尼龙绳加固。尽管这两种方法的“封口”效果都不错,但周平红总觉得不够完美。后来,他发明了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缝合方法(“荷包缝合”),先在创口边缘放一圈尼龙绳,然后沿着绳子打一圈金属夹,再收紧尼龙绳,使切口边缘的金属夹收拢,将创口严密“封口”,既方便又“保险”,此招可谓绝妙!
从“腔内”到“腔外” 所谓“腔外”,就是通过“打洞”,使原本在腔内操作的内镜可以到“腔外”去“大展身手”,这就是隧道内镜外科手术(TES),周平红的解释让记者“秒懂”。周教授说,隧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除了能治疗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能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来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的肿瘤,还能经食管壁和胃壁,进入消化道腔外(胸腔和腹腔),切除纵隔和腹腔脏器的肿瘤。 POEM术:让病人重生,令世界惊叹
在国际内镜学界,大家都喜欢称呼周平红为“POEM Zhou”。尽管这些年,周平红早已在国际内镜学界崭露头角,但真正让他“一举成名”、蜚声国际的,还是“POEM”术。
周平红告诉记者,消化道的管壁一共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下层最疏松,注入生理盐水以后,可以成为内镜操作的又一空间,即内镜“第三空间”。内镜可以深入黏膜下层,在里面“打隧道”,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相应治疗,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POEM术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LES)不能松弛,食物滞留于食管内,病人常有进食梗阻、频繁呕吐等症状,十分痛苦。要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药物疗效很有限,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切断食管下端括约肌。过去,要切断食管下端括约肌只有“开刀”一条路,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费用也较高。POEM术诞生以后,医生只要用特殊器械在贲门上方10厘米的食管黏膜表面切一个小口(“开窗”),随后将胃镜伸入食管黏膜下,通过特制的器械建立黏膜下通道,直达食管下端括约肌处,选择性地切断括约肌即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当提起用POEM术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周平红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2010年的一个夏天,我在门诊大厅遇到一名来自浙江、因罹患贲门失驰缓症来做球囊扩张的女孩。当时,女孩骨瘦如柴,吃一顿饭要2个小时,常常呕吐不止。于是,我就问女孩的父母,现在有一种微创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办法,你们愿不愿意试一试?两天以后,我为女孩实施了POEM手术,解除了她的食管梗阻,耗时85分钟。经过数年的磨练,中山医院内镜团队已经完成了2500例POEM术,占全球手术量的一半,世界各地的病人都慕名来中山医院治疗。而周平红的“POEM”术也美名远扬,每例手术仅需15~30分钟就能完成。当他屡屡在国际内镜大会上演示POEM术时,在场专家们无不惊叹于他娴熟的技艺和那双不可思议的巧手!
勇闯“禁区”:收获四项“世界之最”
这些年,周平红凭借自己的高超技艺和“急病人所急”的医者仁心,勇闯手术禁区,创造了四项大世界吉尼斯记录。2013年,周平红为一名98岁老人实施了POEM术(年龄最大),耗时30分钟解除了折磨老人60年的顽疾,现在老人已经101岁。2014年,周平红为11个月大的男婴成功实施了POEM术(年龄最小)。2013年,周平红用内镜为一中年男子切除了重124克、长16.5厘米的食管肿瘤(最重)。2015年,周教授用内镜为一名安徽老汉切除了困扰其30年、长达20厘米的食管肿瘤(最长)。
世界最年长贲门失弛缓症病人,今年已经101岁
世界最年幼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手术时才11个月
“走出去、请进来”,“中国笑脸”世界行
忆往昔,周平红频繁“走出去”,赴日本、德国等地学习;虚心“引进来”,邀请世界各地的名医来中山医院指导、交流。看今朝,周平红再次“走出去”,频频受邀赴世界各地进行手术演示,成为了国际内镜学界的“传奇人物”。“场面越大、人越多、越有挑战性,我就越兴奋!”当记者问起在国际顶尖大会上进行高难度示教是否有压力时,周平红带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自信地说,“压力要放在心里,脸上要微笑!”而在他满满自信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次操作、二十多年“实战经验”在支撑。
在米兰IMAGE大会上进行手术演示
担任DDW“内镜世界杯”裁判
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外科医生,到如今鼎鼎大名、各大国际内镜会议的“座上宾”,周平红的“二十年内镜路”堪称“传奇”。二十多年来,他用一种“工匠精神”,不断精进内镜技艺;他又凭着一股大胆创新的精神,努力实践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内镜变成手术刀”的梦想。
周平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内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专家,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ESD学组组长,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国际委员会委员,欧洲、日本消化内镜学会(ESGE、JGES)国际委员。擅长胃肠道、胆胰系统疾病的内镜微创和外科手术治疗。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
“传奇、天才、中国的骄傲……”这是病人们在周平红教授好大夫网站上的留言,也是周教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而随着交谈的深入,记者渐渐领悟到了“神奇”背后的“奥秘”:其实,周平红教授的淡定从容、举重若轻,并非轻松得来,而是他日复一日不断努力、年复一年主动学习,“二十年磨一剑”后的“水到渠成”。
国际内镜大会主席夫人为周红平手绘的肖像画
周平红教授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荣誉证书
“内外兼修”:外科医生的“内镜路”
“其实,我当初就是想多学一门技术。” 当记者问起周教授是如何走上“内镜”这条路时,周教授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周平红说,他1994年与内镜“结缘”,并在此后的十年间潜心修炼“基本功”,全面掌握了包括胃肠、肠镜、超声内镜、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在内的内镜操作技术。而这十年的“勤学苦练”,也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起做内镜,大多数外科医生似乎更喜欢‘开刀’,做内镜似乎是内科医生的事,您觉得外科医生做内镜,有什么优势?”记者追问道。
“我们这些做内镜的外科医生,平时也‘开刀’,普外科的手术我都会做,我们是一手‘持镜’、一手‘拿刀’。”周教授解释道,“与内科医生相比,外科医生对消化道的解剖更熟悉一些,对止血、缝合等技术更精通一些,所以‘胆子’也更大一些。做内镜最怕发生消化道穿孔。一旦‘穿孔’,内科医生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向外科求助;而外科医生就会从容许多,自己就能处理。”
内镜治疗“大显身手”: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自2004年起,周平红开始涉足内镜治疗领域。周平红告诉记者,传统的治疗消化道息肉和早期癌的方法是外科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也高。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消化道病变可以实现内镜下切除,不再需要“开刀”。2006年,周平红赴日本学习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过半天的学习,周平红发现,这项新技术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先在肿瘤周围做一环状标记,随后在肿瘤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部位明显抬起,再沿病变边缘切开正常黏膜,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最后用特殊的剥离器械将肿瘤完整剥离下来即可。由于胃肠道壁很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很容易发生消化道穿孔。这时候,外科医生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为无论是内镜下修复穿孔,还是需要中途“转开腹”,外科医生都能“搞定”。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内镜操作经验,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回沪后,周平红克服了当时国内没有ESD专用剥离器械的困难,自己动手将“针刀”改为“镰刀”,开展起了消化道早期癌的ESD治疗。
2007年,周平红在中山医院召开首届ESD大会,并安排了4例高难度ESD手术演示。当时,大多数专家是带着怀疑的态度来参会的,毕竟这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更“不巧”的是,在现场演示的4例手术中,有2例发生了穿孔。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声,正在进行手术演示的周平红临危不乱,迅速修复了穿孔、成功完成了手术,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众人的质疑。万事开头难,为了推广ESD技术,周平红到全国各地讲课、每三个月办一次培训班,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ESD技术。渐渐地,人们的质疑声少了,主动要求来中山医院学习的人多了。
周平红自豪地告诉记者,中山医院至今已完成一万余例消化道病变的ESD治疗,是国内开展时间最早,治疗病例数最多,能同时对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进行ESD治疗的医疗机构。
凭借“悟性与灵性”:创造“中国特色”技术
无论是ESD,还是后来的ESE(内镜黏膜下挖除术)、TES(隧道内镜技术),在内镜微创治疗领域,周平红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思考与探索的脚步,并凭借着悟性与灵性、“技高”和“胆大”,迅速成为国际内镜学界响当当的人物。
从“扒皮”到“挖瘤” “扒皮”是周平红给“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起的“别名”,形象地描述了ESD的操作方法——像“铲草皮”一样,将病变组织从黏膜层剥离。在ESD的基础上,周平红又发明了一个治疗黏膜下肿瘤的新技术,俗称“挖瘤”,医学上称之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首先用圈套器掀掉肿瘤表面的正常黏膜,暴露肿瘤,再用特殊的器械将肿瘤完整地挖除。
从“被动补洞”到“主动开窗” 在内镜治疗的发展历程中,“穿孔”曾是制约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当国内医学界普遍采取观望态度的时候,周平红“敢为天下先”,凭借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和外科止血、缝合技术,成功克服了这一障碍。如今,周平红又另辟蹊径,在应用内镜技术切除累及消化道全层的肿瘤的时候,选择“主动开窗”,待切除病变组织以后,再行缝合,进一步扩大了胃肠道肿瘤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
从“打补丁”到“包饺子” 病变切除以后,创口的缝合十分重要。起初,周平红采用单纯的金属夹封闭;后来为了更“保险”,他又在金属夹底部扎一根尼龙绳加固。尽管这两种方法的“封口”效果都不错,但周平红总觉得不够完美。后来,他发明了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缝合方法(“荷包缝合”),先在创口边缘放一圈尼龙绳,然后沿着绳子打一圈金属夹,再收紧尼龙绳,使切口边缘的金属夹收拢,将创口严密“封口”,既方便又“保险”,此招可谓绝妙!
从“腔内”到“腔外” 所谓“腔外”,就是通过“打洞”,使原本在腔内操作的内镜可以到“腔外”去“大展身手”,这就是隧道内镜外科手术(TES),周平红的解释让记者“秒懂”。周教授说,隧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除了能治疗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能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来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的肿瘤,还能经食管壁和胃壁,进入消化道腔外(胸腔和腹腔),切除纵隔和腹腔脏器的肿瘤。 POEM术:让病人重生,令世界惊叹
在国际内镜学界,大家都喜欢称呼周平红为“POEM Zhou”。尽管这些年,周平红早已在国际内镜学界崭露头角,但真正让他“一举成名”、蜚声国际的,还是“POEM”术。
周平红告诉记者,消化道的管壁一共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下层最疏松,注入生理盐水以后,可以成为内镜操作的又一空间,即内镜“第三空间”。内镜可以深入黏膜下层,在里面“打隧道”,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相应治疗,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POEM术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LES)不能松弛,食物滞留于食管内,病人常有进食梗阻、频繁呕吐等症状,十分痛苦。要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药物疗效很有限,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切断食管下端括约肌。过去,要切断食管下端括约肌只有“开刀”一条路,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费用也较高。POEM术诞生以后,医生只要用特殊器械在贲门上方10厘米的食管黏膜表面切一个小口(“开窗”),随后将胃镜伸入食管黏膜下,通过特制的器械建立黏膜下通道,直达食管下端括约肌处,选择性地切断括约肌即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当提起用POEM术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周平红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2010年的一个夏天,我在门诊大厅遇到一名来自浙江、因罹患贲门失驰缓症来做球囊扩张的女孩。当时,女孩骨瘦如柴,吃一顿饭要2个小时,常常呕吐不止。于是,我就问女孩的父母,现在有一种微创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办法,你们愿不愿意试一试?两天以后,我为女孩实施了POEM手术,解除了她的食管梗阻,耗时85分钟。经过数年的磨练,中山医院内镜团队已经完成了2500例POEM术,占全球手术量的一半,世界各地的病人都慕名来中山医院治疗。而周平红的“POEM”术也美名远扬,每例手术仅需15~30分钟就能完成。当他屡屡在国际内镜大会上演示POEM术时,在场专家们无不惊叹于他娴熟的技艺和那双不可思议的巧手!
勇闯“禁区”:收获四项“世界之最”
这些年,周平红凭借自己的高超技艺和“急病人所急”的医者仁心,勇闯手术禁区,创造了四项大世界吉尼斯记录。2013年,周平红为一名98岁老人实施了POEM术(年龄最大),耗时30分钟解除了折磨老人60年的顽疾,现在老人已经101岁。2014年,周平红为11个月大的男婴成功实施了POEM术(年龄最小)。2013年,周平红用内镜为一中年男子切除了重124克、长16.5厘米的食管肿瘤(最重)。2015年,周教授用内镜为一名安徽老汉切除了困扰其30年、长达20厘米的食管肿瘤(最长)。
世界最年长贲门失弛缓症病人,今年已经101岁
世界最年幼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手术时才11个月
“走出去、请进来”,“中国笑脸”世界行
忆往昔,周平红频繁“走出去”,赴日本、德国等地学习;虚心“引进来”,邀请世界各地的名医来中山医院指导、交流。看今朝,周平红再次“走出去”,频频受邀赴世界各地进行手术演示,成为了国际内镜学界的“传奇人物”。“场面越大、人越多、越有挑战性,我就越兴奋!”当记者问起在国际顶尖大会上进行高难度示教是否有压力时,周平红带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自信地说,“压力要放在心里,脸上要微笑!”而在他满满自信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次操作、二十多年“实战经验”在支撑。
在米兰IMAGE大会上进行手术演示
担任DDW“内镜世界杯”裁判
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外科医生,到如今鼎鼎大名、各大国际内镜会议的“座上宾”,周平红的“二十年内镜路”堪称“传奇”。二十多年来,他用一种“工匠精神”,不断精进内镜技艺;他又凭着一股大胆创新的精神,努力实践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内镜变成手术刀”的梦想。
周平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内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专家,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ESD学组组长,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国际委员会委员,欧洲、日本消化内镜学会(ESGE、JGES)国际委员。擅长胃肠道、胆胰系统疾病的内镜微创和外科手术治疗。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