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教学;可行性;类型;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55—01
随着我们的生活逐渐步入“微”时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风”——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次全新改革。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1. 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不管在录屏软件的操作、拍摄视频的后期处理还是在数字化资源的融合等方面都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有优势,只要稍作学习,都能够上手制作,微课制作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2. 微课可实现异步差异化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储备水平、学习经历不同,因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一一解答部分学生的疑问,难免会有所遗漏也无法统筹全局,统一解答又会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如果把微课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异步差异化教学,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微课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师每周的课时量不少于14节,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将同一节课的内容讲14遍,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会重复更多次,这种高频率的讲解极大地耗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每节课的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个微课,那么学生不仅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必将得到提高。
二、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微课类型
1. 讲授型微课。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
2. 操作型微课。针对学科实践中典型、复杂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强调细节,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类型。
3. 答疑型微课。针对在指导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性的、代表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或解答。
三、利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 利用微课,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或术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很多专业术语、概念,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描述来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来模拟其原理,最后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
2. 利用微课,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其中的某一个步骤没有记住或操作不够准确,很有可能会导致后面的操作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失败,最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例如,在Flash中制作放大镜效果,操作过程繁琐复杂,步骤就有二十余步,教师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很难记住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在学生练习时,往往会因为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不能做出动画效果。因此,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频中再现的教师操作演示过程、语音讲解等更加直观的学习,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后退、暂停和快进视频,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又能便于学生快速地掌握操作技能。
3.利用微课,便于实现分层教学。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将知识点根据难度划分成阶梯任务,如初级、中级和高级,然后针对每个级别制作一节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以“Flash动作补间动画——小球的运动”作为实例,初级的微课,主要再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实例演示过程,即球体的直线运动制作方法,强调关键帧的插入、图形的绘制、元件的转换、创建补间动画及预览方法;中级的微课则在初级的基础上,让球体进行折线运动;高级的微课则是让球体做曲线运动,在这里重点讲解的是如何制作引导层、绘制曲线路径。三个不同级别的微课就像三位老师,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任务,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4. 利用微课,便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尝试操作,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再观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老师既把尝试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又通过微课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55—01
随着我们的生活逐渐步入“微”时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风”——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次全新改革。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1. 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不管在录屏软件的操作、拍摄视频的后期处理还是在数字化资源的融合等方面都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有优势,只要稍作学习,都能够上手制作,微课制作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2. 微课可实现异步差异化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储备水平、学习经历不同,因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一一解答部分学生的疑问,难免会有所遗漏也无法统筹全局,统一解答又会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如果把微课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异步差异化教学,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微课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师每周的课时量不少于14节,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将同一节课的内容讲14遍,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会重复更多次,这种高频率的讲解极大地耗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每节课的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个微课,那么学生不仅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必将得到提高。
二、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微课类型
1. 讲授型微课。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
2. 操作型微课。针对学科实践中典型、复杂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强调细节,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类型。
3. 答疑型微课。针对在指导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性的、代表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或解答。
三、利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 利用微课,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或术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很多专业术语、概念,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描述来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来模拟其原理,最后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
2. 利用微课,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其中的某一个步骤没有记住或操作不够准确,很有可能会导致后面的操作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失败,最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例如,在Flash中制作放大镜效果,操作过程繁琐复杂,步骤就有二十余步,教师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很难记住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在学生练习时,往往会因为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不能做出动画效果。因此,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频中再现的教师操作演示过程、语音讲解等更加直观的学习,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后退、暂停和快进视频,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又能便于学生快速地掌握操作技能。
3.利用微课,便于实现分层教学。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将知识点根据难度划分成阶梯任务,如初级、中级和高级,然后针对每个级别制作一节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以“Flash动作补间动画——小球的运动”作为实例,初级的微课,主要再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实例演示过程,即球体的直线运动制作方法,强调关键帧的插入、图形的绘制、元件的转换、创建补间动画及预览方法;中级的微课则在初级的基础上,让球体进行折线运动;高级的微课则是让球体做曲线运动,在这里重点讲解的是如何制作引导层、绘制曲线路径。三个不同级别的微课就像三位老师,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任务,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4. 利用微课,便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尝试操作,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再观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老师既把尝试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又通过微课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