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幻城里做一场世故的梦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没有电影《小时代》的大红,郭敬明大多时候应该都还是位偶像作家,可是这一年,电影《小时代》帮郭敬明彻底牢固了他身上的标签:多元偶像。是的,作家、明星、导演、商人,在他的粉丝心目中,不同的头衔都可以随意与“郭敬明”三个字搭配使用。
  郭敬明的青春似乎很长,长到送走一部分青春老去的80后又迎来一批更死忠的90后粉丝,而他依然不动声色地沉溺在忧伤文字与大把华丽的青春故事中。可是,别指望从文字中看到真实的郭敬明,因为他真的是个丰富多元的人。
  “你需要我扮演什么角色,我就是什么角色。”
  有人说,郭敬明的读者都成长了,而他自己却还在做梦。从最初的《爱与痛的边缘》到如今《小时代》,郭敬明的文字始终是青春与小我,他难道不是已经而立之年了吗?
  这简直是大众对郭敬明最笨拙的一种揣测。
  因为出道十多年,郭敬明太清楚“青春”的特性了:无论每个人的青春如何短暂,但永远有人正年轻。他只要认准这个永恒的话题,就总能更新换代出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所以,即使有一部分粉丝会在长大一些之后离开郭敬明,但喜欢郭敬明的人就像一茬一茬会新生的韭菜,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郭敬明的文字里体味着自己的青春,在相仿的年龄用相似的心境。
  作家郭敬明很懂自己的读者,而作为偶像郭敬明,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很懂媒体,很懂自己的粉丝需要什么。他希望青春永驻,形象完美。他吃燕窝、敷面膜、戴美瞳,出现在媒体面前的他时刻都要保持完美形象。他很在意“郭敬明”三个字在整个出版界以及粉丝心目中的分量。决定亲自执导《小时代》之前,他只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他个人品牌的损伤,“我以前跳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失败过,如果我栽在电影上就会死得很惨。”没错,郭敬明几乎是一个品牌,而不是一个身份单一的作家。
  他有时候表现得像个爱美的少年,有时候却强势得像个不允许失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坚强男人。这样的郭敬明偶尔就会误导了大众。“我很矛盾,你需要我扮演什么角色,我就可以扮演什么角色。想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前提是我不撒谎,但是我会选择他们想听的说。”这样的解释多少有些圆滑,可他又亲口承认自己确实圆滑。
  需要什么,给你什么,圆滑地保护自己,这是偶像郭敬明对待公众的法则。或许是种妥协,或许,这正是郭敬明的聪明之处。谁说妥协与顺从不是一种更好的进攻方式呢。
  “如果在好莱坞,我应该是生产商业大片的导演,而不是文艺片。”
  因为郭敬明在他早期的书中常常提到自己对王家卫电影的狂热喜爱,所以当听到他说:“如果在好莱坞我应该是一个生产像《2012》这类商业大片的导演,而不是文艺片。”这句话时,不禁有点小小震动,原来郭敬明早已不是当年的少年作家,而是一个努力做事的商人了。
  虽然他一再坦诚地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商人,我享受名利和物质。”但每一个读者初次认识郭敬明,都会以为他是个忧郁的文艺青年,于是在《小时代》之后的一片关于郭敬明“拜金”的口诛笔伐中,他再次淡定甚至骄傲地表示自己原本就享受物质而且把它看成成功的一部分时,大众对郭敬明又抹去了一些误解。看来他真的是个时而文艺时而物质的多面人,每一面,他都想做到极致。
  大概作家郭敬明从来没有想过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作品,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梦想,他只是用一种文艺的方式去圆自己物质与名利的梦;大概作为导演的郭敬明现在依然深爱王家卫式的文艺电影,但他根本不是你以为的只为热爱便一股脑做事的少年,他很清楚什么才能带给他最大的收益。于是,《小时代》被影评人痛骂,他却笑得更加春风得意,因为执导电影这件事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目标达到了,这就是导演郭敬明的成功。况且,被骂被质疑,早都是他习惯的事情了。
  商人郭敬明身上倒是没有丝毫常见于青春作家的感性,更没有艺术家的玻璃心。他理性对待事业,一切遵从商业规则。人们常常用“精明”一词来描述一个成功的商人,在郭敬明身上,这个词应该分解成“精”和“明”两个字。“精”是毋庸置疑的,从他的文字中都能看得出,华丽唯美的词汇难道不是精致的吗?精致与精细始终都是郭敬明作品的特色,包括他的电影,唯美画面和华丽戏服,所有的东西这位商人他都做到最细致;而至于“明”,更是成功商人最不可或缺的秉性,明确目标、明确方向,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二者结合起来,便是眼前这位精明的成功商人郭敬明了。那么他的成功,还会有人非说是幸运与偶然不可吗?
  “因为我是郭敬明。”
  看得出,现在的郭敬明已经越来越从容,面对诟病和质疑,他永远头脑清晰而且面对微笑地就能给对方还击。在《小时代》的剧组中,初次做导演的郭敬明在所有专业演员、专业技术人员面前依然强势,他说:“因为我是郭敬明。”
  “郭敬明”三个字,从一个爱写作的少年到如今而立之年的成功男人,分量沉重了不少。当年那个青涩的男孩,那个曾经谦虚的偶像如今越发自信了,他说他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此时谁都明白,这句话没有年少轻狂的冲动,而是一份尝到了成功滋味后的自信与底气。
  因为他是郭敬明,所以他的成功被以为是理所当然。
  但是如今他轻描淡写地说:“为了工作,我每天只睡3小时,7年没有休假,没有时间谈恋爱。而别人在玩,在网上刷微博骂我,那么我不成功谁成功,今天的一切都是我应得的。”在自己上海的别墅中,郭敬明常常对不同媒体说着这样的话。
  据说这是一所奢华的别墅,谁都看得请它的价值,而从四川小镇来到上海,住进这座别墅,郭敬明的青春与奋斗,除了他自己,谁都看不清。
  那个热爱奢华的郭敬明,他依然在青春的幻城里编织着旁人的梦。但他不仅是个造梦高手,还是个圆梦高手,他正在一个一个地,圆着自己或世故、或精明的梦。
其他文献
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  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栾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我独自盘腿坐在窗前,任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洒满全身,跳跃出美妙的音符。品读着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句,成长的点滴清晰浮现,让我再次体察随时间而来的成长的意义。  我从小算是个怪孩子,不喜欢《安徒生童话》中那种温馨柔软的情节,反而偏爱《格林童话》中巨人怪兽的激进与冒险;不
期刊
当别人以为对朋友“say hi”很洋气的时候,在九月开学的日子里,迎着校园初秋的暖阳向你的新朋友用大多数人都不会的小语种问个好,那岂不更是浪漫又有面儿?嗯,说笑而已,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小语种班的同学可不这么认为。对他们来说,不管小语种还是大语种,语言终归是工具。是的,和他们交流之后便能感觉到,语言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正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好、让未来之路变得有更多可能性的工具。而这个工具也带给了他们快乐和
期刊
从小就常听大人们说在银行上班有多么光鲜多么惹人羡慕,大概就是因为听得太多,以至于我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压根没有考虑什么个人兴趣,便直接两眼放光地选了金融专业。理由很简单,就是想进银行上班,那种对银行的强烈渴望让我早早在脑海中把自己今后的模样都清晰刻画了出来:我将身着优雅的职业装,踩着高跟鞋,化着精致的妆容出入在那个让人羡慕的地方,从容的微笑,可观的薪水,朝九晚五的生活,一切一切都太能满足我“贪婪”的
期刊
晚饭后夹几本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  有时身后是橙红的夕阳,不言不语地把最后一抹红晕映在我的后背上。也不知怎的,心里暖暖的。  如果下辈子可以做个动物,我想做一只猫应该是最惬意的选择。踮脚路过安静,踮脚路过夕阳。踮脚路过快被我们遗忘的种种日子。  记得16岁那年,我们稚气未脱。那时我们还都是黑色的头发、俏皮的表情和终年不变的牛仔裤卡通衫。那时我们还会和小姐妹手牵手分享同一杯珍珠奶茶。那时我
期刊
生长的风是一种透明的事物,是穿在空气上的衣衫。有时像云朵或叶子一样,飘逸、轻盈,倏忽刮过脸颊,擦出满眼的泪水;有时像武器、破旧的毛毡勇猛地撞击,沉重得令人摇晃。不像四季,有鲜花和衰草的痕迹,验证一茬生命的起始和完结。风总是很新鲜,随处都是它的家乡,而没有一处是它的坟冢。风没有青春也没有老朽,风只是一种事物,始终走在路上。某些时候,风穿过蓝色的百叶窗拂到我的眼睛、嘴唇,我就断定它来自一条小溪,被许多
期刊
竖一支笔当桅杆,拉一张纸页当风帆,我置舟于水的源头顺流而下。  在青春的河流上,我仰望一轮金黄的太阳诞生时渲染的辉煌;我祈祷一枚昏黄的落日搁浅时苍凉的平静。带一册明媚的忧伤随风翻阅,躺在月光下的石头怀抱着露水,野百合开放在没有海鸥没有汽笛的故事里花骨未眠。溪边传来竹楼少女掌灯时圆润得像珍珠似的歌喉。  我感叹时光之纷扰,我感知季节之浪漫,我感谢青春之妙曼,我感念生命之枯荣。这是黎明前黑暗的思索。 
期刊
大多数PC游戏玩家基本上都在使用传统的Qwerty键盘进行游戏,但少数用户更喜欢单手键盘。著名游戏周边厂商雷蛇近期发布了一款“Tartarus”单手游戏键盘,拥有15个独立按键和25个可编程的按钮。  就像一般的高端单手键盘一样,Tartarus拥有可以编程的按键,通过Synapse 2.0将设置保存在云端,可以在不同计算机上使用。相比更高端的单手键盘Orbweaver,Tartarus没有采用人
期刊
寂静的夏天,我做了个冗长的梦。冗长的梦里,是溢满了阳光的空气。温热的空气,缓缓,描摹出一整季的夏光。夏光融化成整杯的奶茶,飘香,氤氲出夏日的味道。  寻着夏日的气息,游弋天际,觅得一丝清凉。倏尔,看见消逝的美丽。消逝的美丽是寂静的,就像淡蓝色的天空中,淡淡的云躲在淡淡的风里。夏季的风里,有绮丽的梦想。他们说,梦想会长出美丽的翅膀。  美丽的翅膀在空中画出音符,一路歌唱。歌唱着点燃理想,照亮远方。远
期刊
怀旧情绪的力量很强大,因为那些回不去的日子总是闪亮得刺人眼。当时间把回忆拉得越来越长时,那种情绪总有一天会发酵泛滥,让你措手不及。所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中国合伙人》很受欢迎,因为它们都带着怀旧的情绪,都或多或少戳中了70、80后人想回到过去却回不去的痛处,当然,90后也同样被感触。青春本就是回不去的旅程,无论70、80还是90后,我们都一样。  好在怀旧电影为我们编织了很多梦境,回不去的
期刊
一  “这次半期考,又是我们班的姚麦和许恬恬并列年级第一,真是可喜可贺呀!”老师一走进教室就笑容可掬地向大家公布了这一好消息。  同学们热烈鼓掌,大声叫好。可是我却板着脸,无动于衷。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加班加点,把眼睛都熬出了黑眼圈,哪怕只超过她半分,我也会开心。我转过头把恶恨恨的目光瞟向她时,没想到,姚麦也正好转头看我,眼中满是不屑。我倔强地咬紧嘴唇。无论如何,我都要赢过她。我知道她是不好战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