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鲁和他的葫芦情缘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葫芦,其貌不扬,随手可得,充其量也就做件工艺品,何须多言?但是当你遇到扈鲁、探访过他的葫芦画社和葫芦文化馆,这种看法会被顷刻颠覆。
  他拿起画笔挥毫点染,灵动的写意葫芦花鸟画会让你眼前一亮,艺术境界已超乎传统的葫芦题材画;他娓娓道来,畅谈葫芦文化,让你了解世界各民族的葫芦图腾崇拜;他整理有关葫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葫芦工艺品加工,开发葫芦旅游园区和文化产业项目,正在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他创建了葫芦画社、葫芦文化馆,创办了国际葫芦文化学会,搭建起葫芦题材绘画创作、葫芦非遗研究展示和葫芦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三大平台,把小小葫芦变成与海外艺术交流的浮桥……你会发现:小葫芦里有着大乾坤!
  深耕画坛,自成一派
  扈鲁出生在《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沂蒙山葫芦崖,传说八仙之一铁拐李的宝葫芦即采自此山。198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杨象宪、高天祥、杨硕等先生。
  “扈鲁正在开创‘葫芦画派’,这一观点并非由我首先提出,但是我十分赞同。”谈到扈鲁的绘画创作,著名画家陈玉圃先生鼓励有加。
  扈鲁善于将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既传承了文人画的传统,又明显突破了传统,在技法上大胆探索,吸收西方绘画的养料,融合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长,创作手法更写意,布局更合理,意境更高远,给人以或淡雅清秀、或遒劲沧桑之感。扈鲁对传统水墨画的构图进行了大胆解构,寥寥数枝,气势恢宏,整幅作品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感。色彩的施布饱满准确,透明不浊,处处回荡着朦胧美和流动美。这种韵律突破了时空界限,可以从一种摇曳的姿态中,逐渐感受到深藏不露的超逸之志与冲穆之神。
  自2010年起,扈鲁在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以及北京、辽宁、山东等地成功举办“儒风雅韵·扈鲁写意葫芦国画作品巡展”三十余场,作品被莫斯科州立社会人文大学、日本爱瓢协会、加拿大弗雷德里克顿市艺术家协会、北京奥组委以及海内外友人收藏。其艺术事迹被《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羲之书画报》、中国网络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先生认为:“扈鲁在这么窄的题材内,表现出这么丰富的内涵,非常难得;浓淡之妙存乎一心,用墨沉着,有苍润的对比,反映出作者的性情和思想,是思想的宣泄和释放。”
  著名画家陈玉圃先生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说:“中国书画说到底,是一种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哲学。蕴藉着中国古代思想所谓‘悟’的精髓,是一种形神兼备的人生修为,也是一种刚大中正的人生姿态。应该说,在扈鲁的花鸟画中,我们感悟到了这种功力和修为。”
  非遗整理,蔚成大观
  为了推动葫芦民俗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0年,扈鲁创建了葫芦文化馆,将对葫芦的研究发掘,从绘画表现深入到文化研究,拓展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与还原,从而在艺术的道路上开辟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葫芦文化馆的布局,以时代发展变迁和社会文化生活为主线,分为神话传说、农耕文化、渔牧文化、工业文明、文房四宝、文学故事、婚育文化、市井文化、写意葫芦、异域风情等十余个版块,通过老物件、老照片和泥塑人物微缩景观等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葫芦在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价值。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葫芦文化馆已经颇具规模。从2.4米高的长柄葫芦,到直径65厘米、高80厘米的甚为罕见的巨型葫芦,再到形似花生粒大小的微型葫芦,从生长的本质葫芦到文学典故中的意象葫芦,拥有各类藏品两万余件。其中,扈鲁从草原上背回来的三只大小形状各异的葫芦油桶,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镇馆之宝”。
  “这件是农耕时代广为应用的葫芦播种机,这件是渔民用的葫芦腰舟,这件是基诺族人的葫芦请柬,这件是传统印染工艺中的葫芦清淤器,这些是粥铺使用过的葫芦瓢……”走进葫芦文化馆,琳琅满目的葫芦藏品、非遗物品、民俗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到四大名著中的葫芦意象;从道教的葫芦法器,到中医里的葫芦药方;从民间餐桌上的葫芦宴,到古代战场上的葫芦阵。这里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蕴含着人民的智慧与劳动的创造。
  2012年12月,扈鲁与曲阜师大文学院的同道一起组建团队,与济宁市、枣庄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对接,创办了“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市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中心”、“曲阜师范大学·枣庄市葫芦非物质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提升至校地合作层面,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研用结合。扈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越走越宽。
  智力惠农,友谊浮桥
  “研究走进民间,成果走进基层,让智力接地气,百姓才能得实惠。”这位从乡村走出的大学教授更懂得智力支撑对社会发展的要义。近年来,扈鲁发挥学术研究优势,主动对接周边地区三农发展,助推从葫芦种植加工到旅游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鱼台“天赐葫芦园”,泗水“大军葫芦园”,嘉祥“元彩艺术葫芦专业种植合作社”,济宁“中艺商铺”,曲阜“葫芦套民俗村”、“孔子文化学院·葫芦民俗文化研究室”……短短几年时间,覆盖鲁南的十余个产业化项目落地生根,正在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
  葫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更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吉祥图腾。美国的七星葫芦糖盒,来自新西兰的彩绘葫芦,来自澳大利亚的陶制葫芦,来自越南的特色绾结葫芦和葫芦牙签盒,来自俄罗斯的葫芦套娃,来自秘鲁的葫芦沙槌,葫芦文化馆中的国外葫芦藏品已然蔚成大观。扈鲁说:“通过世界各地的葫芦文化可以窥探到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所以收藏葫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增进不同民族文化间交流的一种途径。”
  以葫芦为媒,扈鲁与海外的葫芦研究学者架起了一段段跨越国界的友谊。美国葫芦协会会长比尔·艾伟,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蒂姆·罗伊德,莫斯科州立社会人文大学副校长克拉施尼夫,英国伯明翰大学Martin Russii教授,日本爱瓢会会长时田勉,韩国全球文化产业学会会长李永求,新加坡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曾繁如,一位位国际友人慕名造访,谈文化、讲民俗,葫芦文化馆俨然成为世界葫芦文化的浓缩景观。
  从2007年创办葫芦画社,到2010年创建葫芦文化馆,再到2013年创办国际葫芦文化学会,扈鲁一步一个脚印,夯筑起葫芦事业发展的三大平台。近年来,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国画家》《民俗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专业研究论文和画作一百余篇,出版专著《扈鲁画语》、《写意葫芦》两部。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葫芦题材花鸟画及其民俗文化意义阐释》、《葫芦民俗及葫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三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个艺术家不能仅仅“为艺术而艺术”,还必须“为人生而艺术”;他必须有“根”,与传统相结合;必须“接地气”,与现实发生关系;他必须超乎技艺,有更大的抱负与担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家,而扈鲁正是这样的人。
其他文献
在各具风情的米兰世博会展馆中,中国馆的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入场的人们,顶着烈日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或熟悉或生疏的中国印象。神秘而富有韵味的东方文化,以日均过万的客流量吸引着人们,而使中国馆成为米兰世博园区游客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  以食物为主题,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米兰世博会,相比上海世博会,规模小多了,也因此更容易让人“逛透”,土地、水源、空气质量、烹调艺术,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
期刊
在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郁家村的金星农场,有这样10位大学毕业生,他们放弃城里工作,回到了农村,当起了种菜种水果的“职业农民”。  金星农业是一家集微生物有机肥料生产、有机农业种植等为一体的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园。目前,金星农业种植了数十种有机蔬菜,还有有机草莓、木瓜、火龙果等水果,产品畅销市场。  1989年出生的徐煜博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财务专业,2012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济南某企业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回
期刊
2015年5月20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李莎介绍本次展洽会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本届展洽会以“深化产学研协同,引领创新创业”为主题,除集中展示我省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要成果外,重点突出大众创新创业典型成果,注重交流互动,并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有关专家和创新创业典型人才,讲授创新创业经验,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以确保展洽会的效果。  展洽会主要内容包括展览
期刊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济南召开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发布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益电影放映场所和体育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和服务标准。  此文件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
期刊
恐怖的“吊死鬼”  独特的拜山仪式  吉林省延边八家子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腹地,我到这里时是下午1点多,刚一坐定,刘继庆这位资深的林业人,就给我介绍当地的历史。他说,长白山森林采伐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长白山区就已经开始采伐林木了。  这种采伐一直持续了十几个世纪,直到满清时期,长白山被认为是满族的发源地,是“列祖龙兴”的象征,因而被清廷列为禁区,严禁砍伐林木、采参捕猎,并以柳条围山,封禁了长达
期刊
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峰峰顶位于中国与尼泊尔的边界,南坡位于尼泊尔萨加玛塔专区,北坡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位女神。珠峰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又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神往的地方。  我们从成都起飞,经停拉萨飞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当飞越喜马拉雅山脉,俯瞰珠穆朗玛峰时,大家都感到非常兴奋,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
期刊
崔子范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花鸟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属里程碑式的人物。  崔子范早年从师大写意绘画大师吴昌硕的弟子张子连。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弃官从艺,辗转到北京画院工作,重回画坛,先后任北京画院秘书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期间拜齐白石为师,正式开始大写意中国画的探索。齐白石曾赞誉过他:“你的画是真大写意。”并叮嘱,“不要学我的,按你的画法就能画好,要常画
期刊
82岁的王启予,骑起他那辆52岁的自行车来,依然像年轻时候一样顺手又默契。邻居和孩子们都劝他别再要这辆1963年买的上海第一批“凤凰牌28大杠”了,可他哪儿能舍得,这自行车上他亲手带大了两代人,现在它可一点没坏呢。  52岁自行车愁坏老先生  王启予每次推着他的“28大杠”出门,邻居和晚辈们都有些担心地劝他:老王啊,别再骑着你这破车了,万一摔了可咋办?老王嘴上答应得挺好:“改天就换个小的。”可这个
期刊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杜甫的名句,也是济南人重复最多的一句诗。当地人会将古往今来所有与济南有关的名士都罗列起来,用以认证“诗圣”杜甫的这句话所言不虚。其实杜甫这里所说的“名士”,只限于他的言说之前。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名士,比如曾巩、元好问、苏东坡、赵孟頫、张养浩、顾炎武、蒲松龄等,他们生活或留连于此,并且留下了文字。再后来这里的“名士”就少多了,原因有许多,主要是“此亭”不再“古”,缺少了
期刊
晚清书法大家包世臣曾著《艺舟双楫》篇,言作文、作书,为艺海泛舟之双楫。近世“戊戌变法”者康有为又著《广艺舟双楫》,“扬碑抑贴”力主革新。李楠君艺海泛舟,其手中亦执双楫:一摄影,一绘画。  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的李楠,是我仰慕与敬重的兄长。在朋友眼里,他气度儒雅,谦和敦厚,颇具文人之风。他又是一位对西方现代艺术敏感而痴迷的人,笑谈间才思敏捷,时有惊人之语。我曾诧异,一旦遇到摄影界人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