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半个世纪以前,教会已经开始出版官话圣经。然而,后者没有成为在中国推广新文体的手段,《和合本》与文学革命在语言策略上存在差异,中国知识分子与外来宗教之间也有某些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我们不能把《和合本》视为典型的欧化"国语",它的接受史反映的不仅是符号和翻译的问题,同时也是宗教和社会权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