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氛围;设疑引趣;活动;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86—0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备课时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时要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倾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对学生设疑引趣
设疑引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自己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增强。如,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让学生复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当讲到人们在酒店里议论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这一情节时,笔者适时设疑问道:孔乙己还会来酒店喝酒吗?他会怎么来呢?他还能付得起酒钱吗?带着这些问题,就连平时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也快速地去阅读课文,因为他们已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孑L乙已的命运如何,所以能够认真读课文,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通过巧妙设疑,能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师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用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羚羊木雕》《范进中举》这些课文时,笔者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组织一些学习活动。除传统的与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等整合外,还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如学习《雷电颂》一文,笔者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诗文朗读的背景音乐,由学生在反复吟咏品味中领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授新课时,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时,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叟语气不同,一个关切的质疑,一个嘲讽的反问否定;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献疑”;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敢于挑战权威,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86—0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备课时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时要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倾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对学生设疑引趣
设疑引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自己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增强。如,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让学生复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当讲到人们在酒店里议论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这一情节时,笔者适时设疑问道:孔乙己还会来酒店喝酒吗?他会怎么来呢?他还能付得起酒钱吗?带着这些问题,就连平时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也快速地去阅读课文,因为他们已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孑L乙已的命运如何,所以能够认真读课文,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通过巧妙设疑,能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师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用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羚羊木雕》《范进中举》这些课文时,笔者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组织一些学习活动。除传统的与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等整合外,还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如学习《雷电颂》一文,笔者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诗文朗读的背景音乐,由学生在反复吟咏品味中领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授新课时,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时,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叟语气不同,一个关切的质疑,一个嘲讽的反问否定;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献疑”;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敢于挑战权威,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