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着重研究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教育机制三个角度探索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为我国传媒艺术类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传媒艺术类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 自媒体 社会支持系统
一、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招生人数呈现大规模递增,一方面将促使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教育從精英式教育演变为大众普及式教育,另一方面将为传媒艺术行业输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艺术类人才资源。在大规模培养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时,他们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当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面对学业、情感、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时,其内心深处的平衡点与心理受能力被打破,从而导致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二、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个性鲜明,追求独立性与自主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思想活跃与敢于创新,在考虑问题时其主体意识较强,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大学的学习及生活中,通常强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的个性,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理性地思考与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当自我理想和现实实际产生矛盾时,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甚至会产生烦躁、自闭等各种心理问题。
(二)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维较为敏捷与活跃。同时,他们具有想象力、追求完美、执着、敏感、易冲动等因素,使得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外,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通常都具有情绪化的特征,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缺乏自主的自我调节能力,经常会因为小的困难或挫折而引发出很大的情绪反应。
(三)攀比心理严重。艺术类教育通常花费的资金比传统类教育更高,因此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家庭条件通常都比较好,这导致了他们容易在穿名牌、配备高档电子产品、购买奢侈品、高消费等方面,产生互相攀比的心理。并且家庭条件的巨大落差,使得一些来自农村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无法负担昂贵学费的同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心理。
(四)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一种走向成熟但又并未成熟的一个阶段,导致他们的内心极易滋生出各种矛盾,主要包括现实和理想、依赖和独立、自卑和自豪、空虚和满足、心理闭锁和渴求理解等矛盾。由于他们属于大学生群体中最为敏感的一类群体,因此他们更容易爆发出严重的矛盾冲突,同时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更大。
(五)人际交往能力弱。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受到中学环境、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我中心倾向,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这个阶段,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产生两性意识,但由于中国性教育的不完善,导致他们不能正确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另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部分缺乏自控力、思想尚未成熟的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沉迷虚拟网络,缺乏现实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不利于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三、造成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对社会变化的不适应。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不仅冲击了社会阶层人士的价值取向,而且引起了他们心理上的强烈变化。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因缺乏辨别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引起了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群体性焦虑。在海量新闻的挤压中,他们在与同龄人的对比中、对社会名流精英的仰望中,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缺乏。社会支持通常表示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能够获得其他人各种帮助与支援,主要包括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目前,家庭心理支持失当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之一,例如家庭的结构、情感与教育等淡化,导致部分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另外,学校和社会对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专业师资力量和辅助仪器有限,不能根据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二)个性因素
1.自我认同危机。在大学期间,自我认同感是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而自我认同危机同时也是他们最容易发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的品格与人格并未完全独立,加之独特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在面临学习、恋爱、就业、与社交等方面的压力时,通常处于诸多矛盾冲突之中,例如自卑和优越、孤独和合、失落和成功、现实和理想等矛盾。
2.抗挫折能力弱。目前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多为90、00后,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们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生活历练。他们的社会经验与生活阅历都较为贫乏,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冲击。而大学生活与以往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独立自主地面对竞争和挑战,自己做选择,这对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四、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一)创新教育理念,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传媒艺术类高校将以积极的视角解释个体的行为,探索大学生健康发展路径,充分体现“发展意识”而非“问题意识”。因此,辅导员尊重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反应大学生心理诉求,挖掘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危机,使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在量上减少问题学生的人数,在质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增强自信,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传媒艺术类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 自媒体 社会支持系统
一、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招生人数呈现大规模递增,一方面将促使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教育從精英式教育演变为大众普及式教育,另一方面将为传媒艺术行业输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艺术类人才资源。在大规模培养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时,他们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当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面对学业、情感、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时,其内心深处的平衡点与心理受能力被打破,从而导致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二、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个性鲜明,追求独立性与自主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思想活跃与敢于创新,在考虑问题时其主体意识较强,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大学的学习及生活中,通常强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的个性,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理性地思考与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当自我理想和现实实际产生矛盾时,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甚至会产生烦躁、自闭等各种心理问题。
(二)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维较为敏捷与活跃。同时,他们具有想象力、追求完美、执着、敏感、易冲动等因素,使得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外,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通常都具有情绪化的特征,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缺乏自主的自我调节能力,经常会因为小的困难或挫折而引发出很大的情绪反应。
(三)攀比心理严重。艺术类教育通常花费的资金比传统类教育更高,因此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家庭条件通常都比较好,这导致了他们容易在穿名牌、配备高档电子产品、购买奢侈品、高消费等方面,产生互相攀比的心理。并且家庭条件的巨大落差,使得一些来自农村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无法负担昂贵学费的同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心理。
(四)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一种走向成熟但又并未成熟的一个阶段,导致他们的内心极易滋生出各种矛盾,主要包括现实和理想、依赖和独立、自卑和自豪、空虚和满足、心理闭锁和渴求理解等矛盾。由于他们属于大学生群体中最为敏感的一类群体,因此他们更容易爆发出严重的矛盾冲突,同时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更大。
(五)人际交往能力弱。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受到中学环境、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我中心倾向,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这个阶段,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产生两性意识,但由于中国性教育的不完善,导致他们不能正确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另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部分缺乏自控力、思想尚未成熟的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沉迷虚拟网络,缺乏现实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不利于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三、造成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对社会变化的不适应。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不仅冲击了社会阶层人士的价值取向,而且引起了他们心理上的强烈变化。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因缺乏辨别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引起了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群体性焦虑。在海量新闻的挤压中,他们在与同龄人的对比中、对社会名流精英的仰望中,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缺乏。社会支持通常表示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能够获得其他人各种帮助与支援,主要包括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目前,家庭心理支持失当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之一,例如家庭的结构、情感与教育等淡化,导致部分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另外,学校和社会对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专业师资力量和辅助仪器有限,不能根据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二)个性因素
1.自我认同危机。在大学期间,自我认同感是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而自我认同危机同时也是他们最容易发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的品格与人格并未完全独立,加之独特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在面临学习、恋爱、就业、与社交等方面的压力时,通常处于诸多矛盾冲突之中,例如自卑和优越、孤独和合、失落和成功、现实和理想等矛盾。
2.抗挫折能力弱。目前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多为90、00后,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们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生活历练。他们的社会经验与生活阅历都较为贫乏,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冲击。而大学生活与以往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独立自主地面对竞争和挑战,自己做选择,这对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四、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一)创新教育理念,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传媒艺术类高校将以积极的视角解释个体的行为,探索大学生健康发展路径,充分体现“发展意识”而非“问题意识”。因此,辅导员尊重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反应大学生心理诉求,挖掘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危机,使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在量上减少问题学生的人数,在质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增强自信,维护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