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大。配电网作为连接电网与客户之间的枢纽,在供用电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网故障由于发生时间、地点、类型、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其安全风险和关键措施控制难度大。供电公司探索如何有效开展配网标准化抢修管理,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抢修效率,将故障抢修的安全性、规范性与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快捷性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配网;标准化;抢修管理
引言
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效率,是提升供电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经济、安全与可靠的电能服务。目前配网运行抢修管理当中管理深入不足,且欠缺信息支持体系,配网运维抢修管理配套自动化系统利用率也相对较低,不利于配网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为了满足现代化配网运行要求,达到有效提升配网运行效率的目的,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
1 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意义
传统配网运维抢修一般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来提高配网故障隔离和故障定位的速度,进而有效提高恢复送电速度,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并未对配网故障抢修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由于抢修模式管理、抢修流程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抢修人员技能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配网运维抢修效果不理想。同时,传统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抢代维”,并未从强化线路运维、预防性的角度来对配网运维抢修给予重视,从而导致抢修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抢修流程不畅、抢修理念陈旧、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配网运维抢修工作的开展,无法更好地满足配网现代化发展需求。如今,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建立了“大检修”体系、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网抢修指挥平台、配变监测系统、PMS及GIS等比较先进的生产运行管理方式,以期更好地提高配网运维抢修效率。因此,需要以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来对配网运维抢修管理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
2 配网抢修管理的难点分析
2.1配网信息共享程度低,故障研判时间长
近几年,随着城市配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生产管理系统(PM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EMS)、95598系统、需求侧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逐步投入运行,提高了配网运行管理水平,但这些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共享程度低。一旦发生配电故障,各信息系统反应的数据不能有效的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使运行人员面对大量配网故障信息数据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用,导致运行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然后根据信息数据对配网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造成配网故障的研判时间较长。
2.2工器具、材料非标准化,影响抢修队伍到场时间
配网故障由于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类型的不确定性,导致抢修人员无法提前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准备相应的抢修工器具和抢修材料。在配网故障发生后,只能等运行人员查找到故障点后,再根据故障点的维修需要,开始准备抢修工器具和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的时间(抢修人员接到抢修命令至到达抢修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2.3配套自动化系统利用率低
在进行配网调度工作当中,着重关注主要分段以及联络开关的实际状态,但是当前大量基础配网数据尚未建立一个能够明确定位的相关应用平台,对配网的生产管理以及故障抢修等工作难以有效保障。在配网运维抢修自动化系统难以有效提供配网运行的实时动态信息的时候,综合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进而影响配网运维抢修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3 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的措施
3.1优化运维抢修基础工作
①动态收集设备运行参数。要想全方位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并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就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对设备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明确资料报送提交方、设备验收方、审核申请方、系统修改方、施工方、资料保存方的基本职责,并开展半年度核查工作,以实现对设备变更状态的有效了解和掌握。②开展“一线一册”基础管理。配网运维抢修管理人员需要对管辖线路上所有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并完成对特别重要线路、一般线路、重要线路运行状态的有效评估,对于特别重要及重要设备需要构建一杆一卡,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基本职责。同时,由设备管理人员对每条线路逐台公变、逐基电杆、每组真空开关、每档导线、每副刀闸等基础台账实施现场巡视拍照,借助红外测温技术、望远镜来对设备缺陷进行检查,并在基础上开展每条线路的“一线一册”,其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线路概况、线路杆塔情况、公用设备情况、图实相符情况、用户设备情况、缺陷隐患排查、运行情况分析、红外测温、树障及网架线路改造意见等,最终还需要把上述档案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和储存。③简化故障抢修流程。对现有的故障研判、处理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对于10kV线路故障一般只需要配抢中心按照管辖区域的规范来开展运维抢修工作,并将抢修处理结果反馈配抢中心。通过对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专业划分而导致的工单流转问题,并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实现一支队伍、一张工单、一次性完成,同时还能够实现多专业融合,有效地提高了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效率。
3.2调整运维抢修组织设置
在以提升配网运行效率的前提下,要合理的调整运维抢修组织设置,从而提高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的情况中,对于依照专业划分的配电线路班和电缆班以及低压抢修班,要逐步的撤销,根据区域特点构架城市配网,在管辖区域内,要建立配网运维和抢修的班组,对管辖区域内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管理,每一个班组负责一条线路,从而明确每一个班组的负责范围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的目的。
3.3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
在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当中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各项生产业务主要指标实现明确划分,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制度以及专人专管制度。确定具体指标负责人负责配网线路运行当中电压合格率以及线路跳闸率等指标管理工作,并对相应负责人实际工作情况加以动态监管,通过绩效考核对相应负责人进行有效督促与管理,全面提升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设备主人负责制,对配网线路相关设备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促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并提升运行效率。同时,要对抢修工作、运维工作等进行月度考核,促使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3.4提供配网标准化抢修的技术支撑
公司建设并应用配网一体化监测和生产指挥信息平台,将配电SCADA、PMS、EMS、营销管理、需求侧管理、95598、在线监测、应急抢修装备GPS、道路交通等信息集成在配电GIS上实时展示,实现故障的实时自动报警,自动生成故障处理预案、统一指挥调度、故障处理评估等功能。通过面向实时的故障处理,运用各种可视化的表现手段直观显示了配网运行的状态、停电区域、故障区域、抢修车辆人员位置、抢修任务执行形象进度等,通过抢修组织的快速建立、故障預案的快速引导、抢修队伍和抢修物资的快速调配、现场情况的互动反馈,实现对故障事件统一、实时、精准指挥和快速处置,将故障停电时间和所产生的影响减至最小,为标准化抢修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
在配网设备运行过程中,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是比较重要的管理内容,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效率,就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优化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配网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健.配电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14):89.
[2]彭辉,郑小娟.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提高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J].科技经济市场,2017(8):49-51.
关键词:配网;标准化;抢修管理
引言
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效率,是提升供电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经济、安全与可靠的电能服务。目前配网运行抢修管理当中管理深入不足,且欠缺信息支持体系,配网运维抢修管理配套自动化系统利用率也相对较低,不利于配网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为了满足现代化配网运行要求,达到有效提升配网运行效率的目的,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
1 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意义
传统配网运维抢修一般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来提高配网故障隔离和故障定位的速度,进而有效提高恢复送电速度,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并未对配网故障抢修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由于抢修模式管理、抢修流程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抢修人员技能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配网运维抢修效果不理想。同时,传统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抢代维”,并未从强化线路运维、预防性的角度来对配网运维抢修给予重视,从而导致抢修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抢修流程不畅、抢修理念陈旧、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配网运维抢修工作的开展,无法更好地满足配网现代化发展需求。如今,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建立了“大检修”体系、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网抢修指挥平台、配变监测系统、PMS及GIS等比较先进的生产运行管理方式,以期更好地提高配网运维抢修效率。因此,需要以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来对配网运维抢修管理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
2 配网抢修管理的难点分析
2.1配网信息共享程度低,故障研判时间长
近几年,随着城市配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生产管理系统(PM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EMS)、95598系统、需求侧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逐步投入运行,提高了配网运行管理水平,但这些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共享程度低。一旦发生配电故障,各信息系统反应的数据不能有效的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使运行人员面对大量配网故障信息数据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用,导致运行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然后根据信息数据对配网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造成配网故障的研判时间较长。
2.2工器具、材料非标准化,影响抢修队伍到场时间
配网故障由于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类型的不确定性,导致抢修人员无法提前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准备相应的抢修工器具和抢修材料。在配网故障发生后,只能等运行人员查找到故障点后,再根据故障点的维修需要,开始准备抢修工器具和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抢修人员到达抢修现场的时间(抢修人员接到抢修命令至到达抢修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2.3配套自动化系统利用率低
在进行配网调度工作当中,着重关注主要分段以及联络开关的实际状态,但是当前大量基础配网数据尚未建立一个能够明确定位的相关应用平台,对配网的生产管理以及故障抢修等工作难以有效保障。在配网运维抢修自动化系统难以有效提供配网运行的实时动态信息的时候,综合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进而影响配网运维抢修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3 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的措施
3.1优化运维抢修基础工作
①动态收集设备运行参数。要想全方位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并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就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对设备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明确资料报送提交方、设备验收方、审核申请方、系统修改方、施工方、资料保存方的基本职责,并开展半年度核查工作,以实现对设备变更状态的有效了解和掌握。②开展“一线一册”基础管理。配网运维抢修管理人员需要对管辖线路上所有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并完成对特别重要线路、一般线路、重要线路运行状态的有效评估,对于特别重要及重要设备需要构建一杆一卡,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基本职责。同时,由设备管理人员对每条线路逐台公变、逐基电杆、每组真空开关、每档导线、每副刀闸等基础台账实施现场巡视拍照,借助红外测温技术、望远镜来对设备缺陷进行检查,并在基础上开展每条线路的“一线一册”,其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线路概况、线路杆塔情况、公用设备情况、图实相符情况、用户设备情况、缺陷隐患排查、运行情况分析、红外测温、树障及网架线路改造意见等,最终还需要把上述档案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和储存。③简化故障抢修流程。对现有的故障研判、处理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对于10kV线路故障一般只需要配抢中心按照管辖区域的规范来开展运维抢修工作,并将抢修处理结果反馈配抢中心。通过对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专业划分而导致的工单流转问题,并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实现一支队伍、一张工单、一次性完成,同时还能够实现多专业融合,有效地提高了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效率。
3.2调整运维抢修组织设置
在以提升配网运行效率的前提下,要合理的调整运维抢修组织设置,从而提高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的情况中,对于依照专业划分的配电线路班和电缆班以及低压抢修班,要逐步的撤销,根据区域特点构架城市配网,在管辖区域内,要建立配网运维和抢修的班组,对管辖区域内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管理,每一个班组负责一条线路,从而明确每一个班组的负责范围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的目的。
3.3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
在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当中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各项生产业务主要指标实现明确划分,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制度以及专人专管制度。确定具体指标负责人负责配网线路运行当中电压合格率以及线路跳闸率等指标管理工作,并对相应负责人实际工作情况加以动态监管,通过绩效考核对相应负责人进行有效督促与管理,全面提升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设备主人负责制,对配网线路相关设备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促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并提升运行效率。同时,要对抢修工作、运维工作等进行月度考核,促使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3.4提供配网标准化抢修的技术支撑
公司建设并应用配网一体化监测和生产指挥信息平台,将配电SCADA、PMS、EMS、营销管理、需求侧管理、95598、在线监测、应急抢修装备GPS、道路交通等信息集成在配电GIS上实时展示,实现故障的实时自动报警,自动生成故障处理预案、统一指挥调度、故障处理评估等功能。通过面向实时的故障处理,运用各种可视化的表现手段直观显示了配网运行的状态、停电区域、故障区域、抢修车辆人员位置、抢修任务执行形象进度等,通过抢修组织的快速建立、故障預案的快速引导、抢修队伍和抢修物资的快速调配、现场情况的互动反馈,实现对故障事件统一、实时、精准指挥和快速处置,将故障停电时间和所产生的影响减至最小,为标准化抢修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
在配网设备运行过程中,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是比较重要的管理内容,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效率,就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优化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配网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健.配电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14):89.
[2]彭辉,郑小娟.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提高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J].科技经济市场,2017(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