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从“集中”启航

来源 :电子商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也是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商业银行。
  在网上银行领域,工行是最早的涉足者之一。早在1997年12月,工行就在互联网上开办了自己的网站,并于2000年2月正式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现在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工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工行不断拓展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B2B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已覆盖B2B和B2C网上业务的所有领域,创建了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多种产品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推出并确立了95588和“金融e通道”精品品牌。客户不仅可以通过“金融e通道”办理查询、转账、汇款、缴费等传统业务,还可以进行银证转账、外汇买卖、集团理财、网上支付结算代理、基金买卖等创新服务。
  随着主机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中国工行的自助银行、自助设备等信息化基础建设也稳步发展。目前,工行自动柜员机(ATM)装备量达到1.5万台,POS机8万台,自助银行400家,加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牡丹卡,工行已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
  据统计,2004年工行电子银行交易金额已经超过38万亿元、业务笔数25.8亿笔,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业务已经占到工行总业务量的20%。
  
  三年“集中”路
  
  数据大集中工程是工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大工程。面对国外金融巨头的竞争压力之,为了生存,数据集中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林晓轩认为,没有数据大集中,工行就无法实现管理的集中,风险控制、产品经营、决策支持等也无从谈起。
  早在1999年9月1日,工行就正式启动了数据大集中工程,并为其命名为“9991工程”。2000年11月10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亲自为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工行上海数据中心基建工程开工奠基。这标志着工行跨世纪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此项工程最终要将工行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多个数据中心、数万个机构的数据合并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并建立起一个全行统一的电子化体系。这是工行历史上规模最宏大、范围最广泛、意义最深远的一项工程。
  工行对于数据大集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整整进行了三年之久。在刚开始推动数据大集中的工作时,全行上下不管是科技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遇到的阻力都非常大。在搞各城市数据集中的时候,意见分歧也很大。但是,工行对科技推动银行业务的共识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上至行长下到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者,都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务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正是这种统一认识,使林晓轩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工行的一位高层曾说,“只有当我们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中,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任何企业、任何个人贷款的审批实行有效监控,才能发挥工行统一法人的作用。”
  2002年全部工程建设完成。工商银行的大集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省级大集中,就是把所有的数据先集中到全国的36个中心,每个省和直辖市分行为一个中心;第二阶段则是把36个省级中心的数据,全部集中到北京、上海这两个全国的数据中心,从而最终实现工行的数据大集中工程。
  
  “集中”的效益
  
  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是大集中所带来的费用节省是十分可观的。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0年,工行在硬件方面投入了二十几亿元,其中还不包括系统软件的购置费、软硬件的服务费以及培养大量技术人员的费用。而通过数据大集中,仅仅在硬件投资上面,就可以节省16亿元人民币,同时还可以节省一些系统软件购置费,并且每年能够节省40%的全行电子运行费用。
  除了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之外,大集中还可以实现银行业务的集中监控,使工行加强了对经营风险的防范。
  过去,工行总行很难对分支机构的不良贷款进行有效的监控,因为总行看不到分支机构究竟发生了什么业务,以及这些业务在审核过程中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而实现数据大集中之后,工行可以做到预先控制,哪些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是分支机构必须上报的,在管理层面将会更加集中。
  重要的是,数据大集中还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网上银行的发展。由于工行网上银行创办时间较早,以前客户信息和账户数据管理分散,业务一直没有发展起来。2002年年底数据大集中完成后,网上银行取得了大发展,用户规模和交易数额增长迅速。
  2004年9月25日,工行成功地将全国业务集中到了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北京数据中心作为灾备和研发中心之后,又进一步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灾难备份联接,从而建立了国际金融业中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异地灾难备份恢复系统。同时,工行还完成了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亚洲地区分行的数据集中上挂工作,实现了工行亚洲地区海外分支机构数据的集中处理。
  南北两大数据中心的整合工程是工行在2004年度最大的科技工程。借助这次数据中心的整合,工行也在极力推动信息科技的流程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2005年,工行还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调整,以适应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后的系统架构,促使两大数据中心适应一主一备的新角色,发挥数据中心整合优势,提高安全运行的稳定性。
  
  高层次发展源自创新
  
  “数据大集中仅仅是为工行未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它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林晓轩说,“我们并不是为了简单地把数据搬到一起,而是希望在此基础上向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更高的层次发展。”
  首先要支持业务部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工行开发很多新产品。2003年12月18日,工行正式在全国同步推出新一代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金融@家”是工行开发的一个功能强大的个人网上银行系统,它具有12类、58项功能,其中包括24小时无限额的任意的转帐,实行跨行的支付、专业化的外汇、证券、保险信息及交易独具特色的服务。可以说,除了少量现金的支付还需要客户去银行之外,“金融@家”已经具备了金融网点的全部服务。
  2005年,在核心业务类产品的开发方面,工行将在继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的同时,将开发的重点转移到不同金融产品之间、不同服务渠道之间的整合,以及如何适应不同产品在不同渠道之间分配;在经营管理类产品的开发方面,尤其在涉及管理信息化以及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和发达国家先进银行之间在信息化领域的差距等方面,工行也有针对性地对内部管理和决策支持类产品拟定了明确的开发目标。
  其次,在大集中的基础上,工行还要配合行内的改革和管理需要开发一些统计分析类的新产品。2004年,工行信息科技部从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在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价值管理方面开发了一些新系统。并着手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将这套系统和针对客户开展营销的工作结合起来。在统计分析类之外,工行也围绕着决策分析 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启动了工行全行的数据仓库建设,并且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行领导和各部门的领导提供经营决策的支持工具。
  目前,工行的电子银行服务已深入人心,电子银行业务一直呈几何级数发展,交易额居国内银行业首位。根据工行最新统计数据,2004年,工行网上银行交易额34万亿元,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超过11万户,个人客户接近1000万,拥有600余户B2C特约商户以及近百户B2B特约商户。仅工行B2C在线支付实现交易笔数就突破1000万笔,交易金额超过57亿元,一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最大的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 2005年头两个月,工行网上银行交易额和客户数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网上银行交易额超过6.1万亿元,并且取得了网上银行企业客户新增8705户,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新增70.39万户的好成绩。
  虽然林晓轩他们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或者说明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效,但是,如今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银行业的决策、管理、业务、服务等各个层次和领域,成为银行业生存的技术基础和业务创新甚至深层次改革的有力支撑,使其在国内银行业保持领先水平,同时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差距日益缩小。
  
  转战海外
  
  前几年,银行将大量精力集中在几处主要的数据中心上。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对信息技术资源的集中管理。当国内业务实现集中化管理之后,工行开始把目光投向其海外业务,从而让海外分支机构消除资源缺乏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拓展业务的核心职能上。
  近年,工行的海外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除了业务量快速增长和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之外,银行还设立了很多分支机构,并计划在更多的地方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但是业务的增长也使其面临着双重挑战,因为要拓展国际性业务并使其运作现代化,必须同时解决业务与技术上的问题。那些陈旧、分散的系统显得捉襟见肘,而海外分支机构的运营需要多种应用系统,要维护这些系统并使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有着重重困难。此外,客户群体日益庞大,需求也日趋复杂多样,一线员工急需各种新功能。而工行的现有应用系统已无法满足其业务需求,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分支机构负责自己的IT设施,要改进或扩展分支机构内的系统,可利用的资源极其有限,规模优势无法实现。比如,交易量增长时,分支机构常常觉得提高处理能力得不偿失。这种情形不利于持续发展,也与工行的长远IT战略背道而驰。
  为此,工行采用了一个企业级的银行业务应用解决方案—Misys,它提供了全面的功能,可涵盖整个银行业务领域,并在集中式、中心化体系方面的先见之明与银行不谋而合,该结构可以使全球网络运行于单一数据中心之上。在硬件方面,工行海外分支了采用了IBM eServe iSeries平台运行其应用程序。将来,工行还计划简化和改进其国际性分支机构网络的业务运作,以提高效率。
  系统的采用带来了很多好处。以往,各分支机构有自己的往来账,而将它们整合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利用新的解决方案,该银行可以统一查看其所有往来账账户,并了解有关某种货币的总态势。随着新功能逐渐发挥作用,且业务流程逐渐更适应更灵活和更高级的解决方案,工行的海外业务将得到极大增长。这不仅包括更融洽的客户关系及新的销售业绩,还包括对于信用风险评估监测方法的改进。这样,银行在与其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获得对国内许多同行的竞争优势。
  此外,工行还实施了一些其它的解决方案,以取代一些分支机构仍在运行的陈旧系统。贸易融资为交易金融流程的自动化和流线化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使工行可以很容易地获取报告,并能清楚地了解其国际性分支机构网络的收支状态,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储蓄和贷款事宜。
  工行已将其亚洲的海外分支机构与运营有关的软硬件整合到单一数据中心,使分支机构的业务流程得以标准化。这使其业务流程更加现代化,效率更高。分支机构不再受IT资源问题的困扰。银行可以轻松地扩展IT系统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此外,银行还可以重新部署分支机构内的IT人员,以适应业务的需要。
  2005年4月,国家已正式批准了工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这对工商来说,是一次新的历史性跨越,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
  工行股份制改造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为核心,全面加快各项改革进程,转换经营机制,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然后创造条件择机在境内外公开上市,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主要经营管理指标达到国际同业中上等水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
  而“进一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工行在实施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将着力进行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如果离开了信息通信技术,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将怎样运作,在激烈的竞争下如何生存,用户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一次采访中,林晓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相信,借助信息化手段,数据大集中之后的工行会更快地驶向海内外的大市场。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SAP的黄骁俭的经历可谓独特。从金碟到SAP,在经历了几番中外管理软件企业之间的辗转腾挪之后,他开始比较中西差别,结论也很独特:中国不乏优秀的架构设计师,但是缺乏优秀的管理模式,这是国内外软件厂商差距最大的地方。    《电子商务》: 软件行业里一个比较大的事情是Oracle把仁科收购了,Oracle为此背负了恶意收购的名声。Oracle还在继续收购。未来软件厂商的排名是否有可
期刊
微软强势推出MSN中文网的举动,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是微软的一次豪赌。在国内,无论是门户网,还是IM和邮箱服务,亦或是搜索与社区服务,都已经有一批成熟的网络公司存在,它们的力量足以压倒微软所有的梦想。试想,曾经狂砸数亿美元,历经网络寒流之后才立稳脚跟的新浪、网易等门户网们怎会坐以待毙?多年征战才稳住局面的IM和邮箱服务的QQ、263们又岂能等闲视之?而实力强劲,初尝甜头的雅虎、Google们又怎肯拱
期刊
一种商业运作的技术能否取得成功,专家说了不算,商家说了也不算,最终还是要看它能不能征服消费者,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它的单。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原有的产品导向型的市场正向用户需求导向型市场转变。在通信行业同样是这样。移动通信技术,无论是第2代、2.5代也好,第3代也罢,消费者能够感觉到的仍然是他们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业务和服务,不会仅因为概念而对一个业务或服务产生高忠诚度的使用和购买。反观我们
期刊
我们正步入一个高速的信息时代,在这个社会里,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率(ROI)是企业竞争的根本    细心观察的话,大家会发现“企业信息化”不像以前那样热了,以前刊登在杂志上的气势恢弘的广告,长篇累牍的案例,现在都慢慢变少了。从读者到编者,都感慨“信息化就那么点东西”。而调查公司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点,最近的一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有80%~90%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投资没有达到企业原
期刊
在坚持“IT产业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的李志强眼里,中国的IT业正置身于曙光来临的前夕,但决定企业在曙光之中能走多远的关键,还是要“选对路子”    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IT业似乎一直在黑暗中前行。一个个对黎明的期待和预测与接下来的黑暗交替循环。直至2004年,经历了多元化之痛的联想,选定螺旋式上升战略并最终回归PC,收购IBM的PC部门为其国际化努力找到了一条捷径。低价的圆梦电脑系列,是其更加
期刊
现在意义上的电信和互联网、IT界限分明的领域在未来五年可能会重新划分,产业的划分边界会发生模糊。至于未来还有没有一个所谓的电信行业,有没有一个所谓的IT行业,都需要重新调查和定义。    “IT产业正处于一个大融合时代即将来临的关键时刻。”这是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总经理曲晓东在一年一度的“2005年中国IT趋势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    融合与机会    计世资讯认为,未来五年信
期刊
2005年4月20日,初春的香山还有些寒气逼人,但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RosettaNet全球大会的会场却是一片热烈。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大学以及中外知名企业共300多名代表从各地赶来参加这次盛会。  吸引诸多眼球的理由,除了这是RosettaNet 全球组织年会首度在发展中国家召开,也是首次由民间的电子商务组织的原因。“互联全球,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主题,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在中小企业资源丰富、
期刊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统计,2011年第1季全球大尺寸(9英寸以上,含平板电脑用面板)TFT LCD面板出货量为1.6072亿片,较前季衰退5.0%,大致上仍属正常的淡季表现。但在台系厂商部分,DIGITIMES Research资深分析师兼副主任黄铭章分析,第1季台厂大尺寸TFT LCD面板出货量为6,515万片,较第4季仅衰退1.4%,因此全球出货量占有率提高至40.5%。 
期刊
中国金融业已经历史性地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时期的总体任务,在今后10年~15年,将逐步进入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知识化建设阶段,全面实现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    产品及应用数字化的特性,使得IT技术成为金融行业的天然属性,无论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还是其后的服务,没有一项不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信息技术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金融行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了诸多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产生、推广及应用,还
期刊
在全球安全意识抬头下,安控产业每年均维持11%~13%的稳定增长,业者预估2011年整体市场产值可望达2,658亿美元,相对其他产业,表现亮眼。  随着新的监控摄影应用的出现,工业标准接口的盛行,以及相应的设计需求变化,监控摄影产业正在从CCTV转而采用网络摄影机,从CCD影像传感器转向CMOS影像传感器。而HD高画质、百万像素摄影机每秒产生的影像,能有效作到车牌识别、人脸辨识、行为检知;IP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