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部手术切口延期愈合,不仅给受术者带来痛苦和精神压力,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而且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增加了医疗纠纷。为了预防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笔者对40例接受妇科手术者,行腹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橡皮引流片引流,无一例切口延期愈合,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4年4月至2004年7月间,在本院行妇科腹部手术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与此前4个月内同类手术者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无内、外科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0.3岁及39.9岁。纵切口分别为28例,30例,切口长约10~12 cm;横切口分别为12例、10例,切口长约9~11 cm。切口脂肪层厚度3~5 cm者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切口处脂肪层厚度>5 cm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7例。手术指征: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子宫内膜癌分别1、1例,子宫肌瘤分别17、19例,卵巢良性肿瘤分别为10例、8例,异位妊娠分别为3例、2例,剖宫产分别为9例、10例。手术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分别为1例,子宫切除术分别为17例、19例,卵巢及输卵管手术分别为13例、10例,剖宫产手术分别为9例、10例。
1.2 方法 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耻骨联合上横切口或下腹正中纵切口,常规方法进腹及关腹。取长约腹部切口的一半,宽约2.5 cm的橡胶片两条,放置于切口脂肪层下,从切开两端引出,切口两端加盖8~10层敷料,渗湿后及时更换敷料,24~48 h后拔出引流片,对个别引流量多者,适当延长拔出时间,通过观察渗湿敷料的量估计并记录引流量。
2 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切口延期愈合,切口平均引流量约10 ml。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0 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5 d。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例,%)
组别总例数切口红肿硬结切口感染裂开术后发热
观察组400(0)0(0)0(2.5)
对照组407(17.5)2(5.0)14(35.0)
3 讨论
开腹手术本身即为一种创伤,处理不当可造成切口感染、裂开等愈合障碍。其发病率是衡量医疗水平的一项指标。腹部切开在24 h内切缘发生炎性反应,渗出液体和炎性细胞。尤其是肥胖、止血不利、凝血功能异常或合并感染者渗液更多,如果渗出液积聚而不能及时向外引流,常引起术后切口红肿、硬结、液体外溢及切口感染、裂开等,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采用腹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的方法,渗血渗液及时引流,切口红肿、硬结及术后发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并减少了住院天数。
腹部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在国外广泛应用多年。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腹部切口脂肪层下引流,临床效果良好,无一例切口延期愈合,因而认为,此种引流方法可考虑作为腹部手术中一项常规处理措施,尤其对于肥胖、有出血倾向、血压不稳、污染切口及合并感染者更有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4年4月至2004年7月间,在本院行妇科腹部手术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与此前4个月内同类手术者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无内、外科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0.3岁及39.9岁。纵切口分别为28例,30例,切口长约10~12 cm;横切口分别为12例、10例,切口长约9~11 cm。切口脂肪层厚度3~5 cm者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切口处脂肪层厚度>5 cm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7例。手术指征: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子宫内膜癌分别1、1例,子宫肌瘤分别17、19例,卵巢良性肿瘤分别为10例、8例,异位妊娠分别为3例、2例,剖宫产分别为9例、10例。手术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分别为1例,子宫切除术分别为17例、19例,卵巢及输卵管手术分别为13例、10例,剖宫产手术分别为9例、10例。
1.2 方法 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耻骨联合上横切口或下腹正中纵切口,常规方法进腹及关腹。取长约腹部切口的一半,宽约2.5 cm的橡胶片两条,放置于切口脂肪层下,从切开两端引出,切口两端加盖8~10层敷料,渗湿后及时更换敷料,24~48 h后拔出引流片,对个别引流量多者,适当延长拔出时间,通过观察渗湿敷料的量估计并记录引流量。
2 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切口延期愈合,切口平均引流量约10 ml。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0 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5 d。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例,%)
组别总例数切口红肿硬结切口感染裂开术后发热
观察组400(0)0(0)0(2.5)
对照组407(17.5)2(5.0)14(35.0)
3 讨论
开腹手术本身即为一种创伤,处理不当可造成切口感染、裂开等愈合障碍。其发病率是衡量医疗水平的一项指标。腹部切开在24 h内切缘发生炎性反应,渗出液体和炎性细胞。尤其是肥胖、止血不利、凝血功能异常或合并感染者渗液更多,如果渗出液积聚而不能及时向外引流,常引起术后切口红肿、硬结、液体外溢及切口感染、裂开等,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采用腹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的方法,渗血渗液及时引流,切口红肿、硬结及术后发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并减少了住院天数。
腹部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在国外广泛应用多年。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腹部切口脂肪层下引流,临床效果良好,无一例切口延期愈合,因而认为,此种引流方法可考虑作为腹部手术中一项常规处理措施,尤其对于肥胖、有出血倾向、血压不稳、污染切口及合并感染者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