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异课同构”这一概念虽说是较为新鲜,但是并不难理解,笔者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和思考,认为将异课同构应用于生本教育中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 异课同构;生本教育;应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2
将异课同构应用于生本教育中,对增强生本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是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异课同构在生本教育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抛砖引玉。
一、“异课同构”的含义
“异课同构”就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同样一种教学模式,甚至同一种教学结构、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但是我这里所说的“异课”不是说完全不同的两节课或是几节课,而是有着内在联系或是同一类知识的两节或几节课。如语文学科中写景的文章或是记事的文章,数学中有关计算或是几何图形的某一类知识都可以进行此方面的尝试。将某一类知识进行“异课同构”就是将这类知识都运用同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来上课,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就可以只将某一类知识只备一节详细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典型教案即可,既节省了备课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又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对这一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非常熟悉,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从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的方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生本教育的特点
(一)突出学生。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二)突出学习。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三)突出合作。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突出探究。书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三、如何在生本教育中应用异课同构
(一)一致转变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无论是上哪门课程,教授什么内容,我们的教师都应该践行“同构”的教学思路——由传授者变成组织者、由指挥者变成合作者、由挑剔者变成欣赏者。异课同构的教学思想可以增强生本教育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传授者变为组织者。以前教师进教室往台上一站就很少下讲台了,学生也只有听的权利,没有发言的自由和思维的空间。再看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师依靠前置作业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展示、总结。可以说我们的讲台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讲堂变成了学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学堂。比如,我们每节课前的才艺展示,学生可以在台上唱歌、跳舞、讲故事、演小品等等,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情感得以提升。
(2)指挥者变为合作者。以前教师的话就像圣旨一样,支配着学生的一切行为,而现在的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3)由挑剔者变为欣赏者。以前教师的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天天想从学生身上找到不足,似乎找到不足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而如今我们改变了过去“挑剔者”的身份,成了学生的欣赏者,我们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时时体验着自身的价值,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二)践行异课同构原则,秉持平等开放的教学观念。不管什么哪种课程,哪些内容的教学。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而要想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积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呢?
(1)积极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安全和自由的学习气氛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先决条件,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表现的前提。老师要信任学生,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心理图式,有一定的言语经验和能力,我们应坚信学生有表达的能力。还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所表露的情感和想法,理解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正确引导。同时,教师应调适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的语气、态度、表情、动作,用自己的热情、激情去感染学生,以避免造成学生心理紧张,从而增加学生的安全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
(2)恰当地延伸、开放课堂。在新课程中,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地,教材的知识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材料和内容,而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与媒介。因此,要激活课堂,还要开放课堂,教材中的不少文章和学生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类教材在教学中,都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边看边讲,边观察边体会。作文教学也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自然情境中进行技法指导。还应进行课堂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如学习古诗,就让学生搜集有关古代诗人的治学、生活资料。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把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打破课堂、校园的围墙,拓宽课堂的空间,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根据“异课同构”思想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适用于大多数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的教学中的。当然,不同课程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针对课程不同教学的各自特点对小组合作的模式加以改进,使小组合作模式在不同教学中都能发挥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用思路如下:
(1)合理建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一般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A,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小组长,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B为记录员,C为行政组长,D为监督员兼作业收发员,形成A带D,B帮C的良好局面。组长采取轮换制,可以一周一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2)精选合作内容。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既不能太简单,难度也不能过大。我在选择内容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一般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也正是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次还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自学步骤,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读―找―品―悟。有了明确具体的自学要求,学生各自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明确合作要求。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的环节中,把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再开始活动,就不会盲目地围坐在一起,看似合作学习实则交流感情了。
(4)注重建立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合理的组织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则可称得上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时,应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个个人。应从小组角度来进行表扬。比如:3组演得真到位;4组汇报的真具体;5组组织得真好,8组分工最明确等。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运用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比如设立一些奖项,如“本周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成果展示奖”、等,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调动每一个学生为集体做贡献的积极性。
四、在生本教育中应用“异课同构”时应注意以下几问题: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异课同构”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选择适合进行“异课同构”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研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学生应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异课同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巧设开放的教学过程。“异课同构”所选择的内容虽说是同类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这些知识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重难点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应具有开放性。“异课同构”中的“同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学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抄下来。而是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差异,来创设适合学生探索的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才会生成更精彩的课堂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卢建筠.生本学习的积极心理学解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7期
[2]官赛华.生本理念与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9年02期
[3]李国华,张瑞芬.“同课异构”的误区种种[J].教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4]陈维刚.感受“同课异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关键词】 异课同构;生本教育;应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2
将异课同构应用于生本教育中,对增强生本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是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异课同构在生本教育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抛砖引玉。
一、“异课同构”的含义
“异课同构”就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同样一种教学模式,甚至同一种教学结构、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但是我这里所说的“异课”不是说完全不同的两节课或是几节课,而是有着内在联系或是同一类知识的两节或几节课。如语文学科中写景的文章或是记事的文章,数学中有关计算或是几何图形的某一类知识都可以进行此方面的尝试。将某一类知识进行“异课同构”就是将这类知识都运用同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来上课,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就可以只将某一类知识只备一节详细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典型教案即可,既节省了备课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又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对这一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非常熟悉,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从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的方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生本教育的特点
(一)突出学生。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二)突出学习。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三)突出合作。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突出探究。书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三、如何在生本教育中应用异课同构
(一)一致转变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无论是上哪门课程,教授什么内容,我们的教师都应该践行“同构”的教学思路——由传授者变成组织者、由指挥者变成合作者、由挑剔者变成欣赏者。异课同构的教学思想可以增强生本教育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传授者变为组织者。以前教师进教室往台上一站就很少下讲台了,学生也只有听的权利,没有发言的自由和思维的空间。再看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师依靠前置作业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展示、总结。可以说我们的讲台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讲堂变成了学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学堂。比如,我们每节课前的才艺展示,学生可以在台上唱歌、跳舞、讲故事、演小品等等,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情感得以提升。
(2)指挥者变为合作者。以前教师的话就像圣旨一样,支配着学生的一切行为,而现在的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3)由挑剔者变为欣赏者。以前教师的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天天想从学生身上找到不足,似乎找到不足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而如今我们改变了过去“挑剔者”的身份,成了学生的欣赏者,我们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时时体验着自身的价值,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二)践行异课同构原则,秉持平等开放的教学观念。不管什么哪种课程,哪些内容的教学。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而要想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积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呢?
(1)积极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安全和自由的学习气氛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先决条件,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表现的前提。老师要信任学生,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心理图式,有一定的言语经验和能力,我们应坚信学生有表达的能力。还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所表露的情感和想法,理解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正确引导。同时,教师应调适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的语气、态度、表情、动作,用自己的热情、激情去感染学生,以避免造成学生心理紧张,从而增加学生的安全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
(2)恰当地延伸、开放课堂。在新课程中,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地,教材的知识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材料和内容,而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与媒介。因此,要激活课堂,还要开放课堂,教材中的不少文章和学生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类教材在教学中,都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边看边讲,边观察边体会。作文教学也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自然情境中进行技法指导。还应进行课堂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如学习古诗,就让学生搜集有关古代诗人的治学、生活资料。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把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打破课堂、校园的围墙,拓宽课堂的空间,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根据“异课同构”思想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适用于大多数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的教学中的。当然,不同课程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针对课程不同教学的各自特点对小组合作的模式加以改进,使小组合作模式在不同教学中都能发挥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用思路如下:
(1)合理建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一般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A,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小组长,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B为记录员,C为行政组长,D为监督员兼作业收发员,形成A带D,B帮C的良好局面。组长采取轮换制,可以一周一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2)精选合作内容。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既不能太简单,难度也不能过大。我在选择内容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一般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也正是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次还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自学步骤,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读―找―品―悟。有了明确具体的自学要求,学生各自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明确合作要求。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的环节中,把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再开始活动,就不会盲目地围坐在一起,看似合作学习实则交流感情了。
(4)注重建立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合理的组织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则可称得上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时,应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个个人。应从小组角度来进行表扬。比如:3组演得真到位;4组汇报的真具体;5组组织得真好,8组分工最明确等。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运用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比如设立一些奖项,如“本周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成果展示奖”、等,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调动每一个学生为集体做贡献的积极性。
四、在生本教育中应用“异课同构”时应注意以下几问题: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异课同构”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选择适合进行“异课同构”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研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学生应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异课同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巧设开放的教学过程。“异课同构”所选择的内容虽说是同类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这些知识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重难点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应具有开放性。“异课同构”中的“同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学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抄下来。而是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差异,来创设适合学生探索的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才会生成更精彩的课堂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卢建筠.生本学习的积极心理学解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7期
[2]官赛华.生本理念与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9年02期
[3]李国华,张瑞芬.“同课异构”的误区种种[J].教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4]陈维刚.感受“同课异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